摘要: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筆者分析了農村小學群文閱讀的教學現狀,并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對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從發揮教師引導作用,打好群文閱讀基礎;開發閱讀教學資源,拓寬群文閱讀范圍兩方面進行論述,力求探索出一條“多快好省”的群文閱讀教學之路。
關鍵詞:農村小學 群文閱讀 教學現狀
一、農村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應試教育根深蒂固
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取得好成績,教師已經習慣了僅教教材,一學期就學那二三十篇課文,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將這些課文咀得爛、嚼得透。如此反復,枯燥乏味,也難怪語文教學被一些專家指責為“少、費、差、慢”。
(二)學生閱讀資源缺乏
要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首先要有足夠的閱讀材料。但由于農村經濟條件有限,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導致學生手中除了教科書以外,很少有課外書籍。學生除了學習一些課本知識和從電視里了解到的知識外,基本沒有其他知識來源。經調查,本校學生一年讀一本以上課外書的孩子不到10%,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備課時也會傷透腦筋,因為學校圖書室里書籍少,網上查閱也不方便,很難找到某一主題相應的文章組合。
(三)課外閱讀缺少指導
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教師更多的只是告訴學生讀書可以豐富知識,而缺乏具體的指導。這種說教式的宣傳、鼓動無法使學生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二、提高農村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策略
根據群文閱讀特點及當前農村小學教學現狀,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改進。
(一)發揮教師引導作用,打好群文閱讀基礎
1.精心設計問題,讓群文橫向聯合。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教學的手段。群文閱讀教學需要單篇文章閱讀做基礎,重點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整合信息。教學時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整體,設計比較性、遷移性、沖突性等問題,培養學生重整、伸展、評鑒、創意等閱讀能力,使學生、作者、教者的心靈火花進行碰撞,讓學生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主題得以升華。
立足群文閱讀的比較性問題設計。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常見的比較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粗略比較、精細比較等。如群文閱讀“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在學生讀完《小壁虎借尾巴》《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鉆石》《犟龜》等四篇童話故事后,引導學生比較思考:這四篇童話故事在情節結構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就會發現童話故事情節反復性的特點,比單篇閱讀教學更有優勢。
立足群文閱讀的遷移性問題設計。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遷移性問題,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到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如略讀課文《刷子李》,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黑衣上沒有白點—黑衣上出現白點—黑衣上的小洞”的情節結構,習得“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再引導學生閱讀《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運用了“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在遷移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
立足群文閱讀的沖突性問題設計。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由于給學生提供的多篇文章之間的思想觀點、語言表達等存在著差異,可以設計激發學生認知沖突,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如蔣軍晶老師教學的《孔子的故事》,在引導學生感受孔子的偉大之后,讓學生深入思考:孔子有沒有讓你不太滿意的地方?教學《創世神話》,在引導學生感受各國創世神話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點后,讓學生深入思考:創世神話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學,為什么今天我們還要讀?從而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2.滲透閱讀策略,讓群文功效綜合。閱讀的方法可以分為精讀、略讀、瀏覽等幾種,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讀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略讀能力的培養。群文閱讀通過對多篇文章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歸納,引導學生綜合使用各種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愛”,在對課本中的四篇課文進行學習的基礎上,開發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釣魚的啟示》《落花生》《背影》《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幾篇文章內容豐富,風格各異,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愛”的主題,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和愛之美。
(二)開發閱讀教學資源,拓寬群文閱讀范圍
1.利用課本資源。現用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是按單元編排的,每單元無論從內容還是重點、難點上,都有明確的主題。教師可以利用單元內所呈現的幾篇文章進行群文閱讀訓練。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圍繞“多彩的春天”來組合,學習這組課文后,筆者讓學生去尋找與春天有關的內容,如詩詞、歌曲、圖片、文章等。當學生查找了許多有關春天的資料后,又及時組織學生開展以“春天的故事”為主題的班會,如“我會唱春天的歌、我會背春天的詩、我會跳春天的舞、我會畫春天的畫”等,這些有趣的活動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
2.利用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共同閱讀優秀作文,可以是寫人的、寫景的、寫事的,把相同類型的作文放在一起,讓學生閱讀或感受語言的優美之處,或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把課外書拿到班級共享,這樣集腋成裘,群文閱讀的文本資源就多了。
3.推薦優秀讀物。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并進行閱讀指導。比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推薦一些兒童詩或童話、神話故事,讓他們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神奇;三四年級可以推薦一些科普讀物和校園小說;五六年級推薦一些中外名著等。
總之,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嶄新的閱讀教學形式,雖然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多種困難,但只要我們不斷地總結經驗,努力探索新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就一定能使群文閱讀教學從“少慢差費”走向“多快好省”。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