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教重于言傳”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名言。雖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離不開言傳,但它畢竟只是理論方面的東西,其效果是有限的。言傳身教,以身示范,是作為一個教師教育學生,父母教育孩子必備的素質。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覺得很多時候身教比言傳的確顯得更重要。
關鍵詞:身教 言傳 學習榜樣
明代著名文學家李贄說“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處在成長期的孩子們,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尚在形成當中,他們的主動模仿與潛意識的效仿能力很強。生活在他們身邊的人,特別是他們的父母和教師的言行舉止,往往影響著他們性格的養成。
身教重于言教。已退休的中央黨校兼職教授李振霞非常喜歡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的一句話“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李教授的四個孩子眼中,父母嗜書如命,忘情工作,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和書是她生活的主角,四個孩子都成了博士,她和丈夫也成為業界翹楚,雙雙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無言的行動有力地傳達出做人和做學問的真諦,她的大女兒金螢說:“小時候,我們家很清貧,在物質上,父母給予我們的不豐厚,但他們給予我們一個求學做人的更本,那就是健康的心靈。”
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生活中如此,在班級工作中也同樣是這樣。我常常遇到這樣一些問題,有的學生值日的時候很馬虎,教師和班干部經常指出他們做得不妥的地方,但這些學生似乎形成了習慣,難以徹底改變。例如,有些學生檫黑板時檫得不干凈,黑板檫隨便仍在講桌上,講桌上擺放凌亂等,說了多次,也好不了多久,老毛病就又犯了。畢竟學生的玩性還是很大的,這點小事老放在嘴上說只會引起他們的惰性。我想,多說不如多做。于是,每次上課時,我提前一兩分鐘進教室,先看看黑板檫得干不干凈,如果不干凈,就重檫一遍,然后再把講桌上整理得井井有條,再開始上課。我這樣做堅持不到兩個星期,我就慢慢地發現,再去上課時,黑板和講桌早就收拾得干干凈凈了,而且學生的這個好習慣一直能持續下去。后來我在班會上提到這個問題,班長說,因為值日的同學看到老師每次進教室整理講桌時,覺得自己做事這樣馬虎,對不住老師,還有些怪不好意思的,慢慢地就改變了原來的馬虎習慣。
還有一件事也令我印象深刻。前年秋季,我接到一個組織紀律比較松散的班級,學校每天晨操時,發現學生很不愿意做操,即使去了,也只是象征性地伸伸手、踢踢腿,做操動作極不規范。我在班上沒少說“鍛煉身體有益健康”之類的話,還有什么點名批評,扣積分等,費盡了口舌,講盡了道理,卻不見什么成效。怎么辦呢?就這樣放任自流嗎?作為一個老班主任,這顯然不是我的辦事風格。忽然,“言傳身教”四個字在我的腦子里閃了一下,對呀,“言傳”不奏效,也許“身教”有用呢,對,就這么辦。
第二天出操時,北風呼呼地刮著,很冷。廣播操的音樂已經響起來了,好多學生更懶得做操了,手縮在袖子里或口袋里。我一聲不響地從隊伍的后面走到最前面,隨著廣播播放的節奏一絲不茍地做起操來,直到廣播操結束,我沒有說一句話,也沒有直視哪一個學生。就這樣,當我堅持到第三天的時候,我發現,做操的同學慢慢地多了起來,又過了幾天,體育委員高興地對我說:“老師,同學們都說您的操做得棒極了,他們都在向您學習。現在,我們班的廣播操做得很好了,還得到了值周老師的表揚呢。”
從那以后,對做廣播操我再也沒有說過什么,只是一直堅持每天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和學生一起做。最開始和他們站在同一個方向,后來,我轉過身,面對著他們做。我看到孩子們的操做得真的是越來越認真了,動作越來越規范了。在學校期末的校廣播操比賽中,我班居然獲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這可是我起初沒有想到的結果。其實,以前做操我一直站在學生們的后面做,只是他們沒有覺察,現在我站到他們前面做,不僅起到了帶頭做操的示范作用,還讓孩子們從模仿我的每一個動作中,規范了自己的動作,真是一舉兩得。
言傳身教不僅體現在這種微不足道的瑣事中,還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有的學生起床時常常忘了疊被子,或是疊得很馬虎,開始我也經常在班主任課上對那些同學提出批評,結果也是好不了幾天。后來,我在每次去寢室巡查時,看見整理得差的床鋪,就認真地幫其整理好,當學生回到寢室,看見自己的床鋪整理得漂漂亮亮,心里早就猜到是我幫他們做的,雖然我從來沒有給他們講這件事。這些同學的內心有些自責了,再加上寢室長的督促和提醒,這些小馬虎慢慢改變了那些壞習慣。我班的寢室也常常被學校評為文明寢室。
言傳身教還表現在很多細節上。有時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時,常會出現粉筆斷落地面的現象,我就彎腰撿起來,能用的繼續用,不能用的就扔在教室里的垃圾桶里,這個習慣我一直都在堅持,這是用無聲的行動教育學生,不要隨地亂丟亂扔,要節約資源。看到地上的紙屑彎腰撿起,這是在教育他們要愛護我們學習生活的環境。記得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尋找身邊的美麗。”有一個孩子這樣寫道:“在我的身邊常常發生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覺得真的很美。例如,我們老師常常彎下腰撿起地上我們無意丟下的小紙團或食品袋子等垃圾......,雖然很平常,但我看到了老師平淡的美,那種以身作則的美。”老師一些必須或無意的舉動,孩子們都看在眼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我經常看到孩子們主動撿垃圾的身影,我的班上每天都很整潔。
面對學生作業馬虎,字跡潦草的現象,我要求自己和班上的科任老師,無論是在黑板上板書還是批改作業,都要堅持做到工整認真,這既是工作中應有的態度,同時也在做學生們的榜樣,教育他們學習上要仔細認真等,這樣做的效果比整天對他們說做事要認真,不知要好多少倍。
只要長期堅持做,這些微小的正能量就會潛移默化到孩子的身上,這些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就會慢慢養成很多的好習慣,這些好習慣或許會給他們帶來很多的幸福,而這也是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做到的。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至理名言不僅用在做人的準則上,亦用于師者對學生的教育中。我堅信,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參考文獻:
[1]楊世才.身教重于言傳[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02).
[2]施小琴.教師的身教重于言傳[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6).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