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教育既是傳授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技術的教育,更是訓練人的科學思維方式,提高整個民族科學素養的教育活動。要讓幼兒喜愛并能主動參與到對科學的探究,首先必須激發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園現有資源及各個環節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成功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應該認真觀察和傾聽,幫助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
關鍵詞:幼兒 科學活動 組織策略
科學一般被定義為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規律分科的知識體系。科學教育既是傳授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技術的教育,更是訓練人的科學思維方式,提高整個民族科學素養的教育活動。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引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為了能讓新生一代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我們應該如何開展科學活動,使幼兒積極地參與到科學探索活動中來?以下是筆者在組織活動中得到的幾點體會。
一、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要讓幼兒喜愛并能主動參與到對科學的探究,首先必須激發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一)了解科學對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應通過各種方式讓其了解科學技術產品內容及給社會、人們帶來的方便。如電燈、電話、汽車等的發明和運用;提供各種書籍、圖片,讓幼兒查閱等等,從而使幼兒知道科學無止境,永遠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使他們產生熱愛科學的態度。
(二)與幼兒共同搜集探索科學的材料,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愉快、和諧的活動環境,有利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探索中來。所選擇的內容必須從幼兒當前的生活與經驗出發,確定主題后,便可與幼兒一起收集所需的材料。一次戶外活動,幼兒玩得滿身大汗,有的幼兒便用手當扇子扇起來。于是我們便開始了有關風的話題,繼而形成探索《風》的主題活動。在組織活動時,師幼共同尋找日常生活中能產生風的物體及有關風的資料。將收集來的材料在班級的顯眼處擺放,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動手試驗,看看風是怎么產生?不同的材料產生的風有什么不同?通過幼兒自主尋找材料探索的過程中,他們很快地掌握了有關風的一些粗淺知識。這樣的形式,讓幼兒既掌握知識,又激發他們參與科學探索的興趣,使師幼之間形成了一種平等、良性的氛圍,促進師生的互動發展。
二、充分利用幼兒園現有資源及各個環節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
幼兒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我們應充分利用幼兒園的現有資源,如種植園地、飼養角、草地等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使幼兒感受到科學其實并不遙遠,它就存在我們身邊。
(一)利用自然角開展科學教育
班級自然角是根據季節變化和幼兒年齡特點,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布置的一個微型自然界:動物、水果、蔬菜,還有各種干果及科學小實驗等。幼兒在這里知道什么季節有哪些花、水果、蔬菜;還能觀察小蝌蚪從卵成長為青蛙的全過程,也知道了蠶是如何變成蛾的……利用自然角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自然角設置一塊小菜地,共分成三大塊:沙子、木屑、土壤。提供相同的種子讓幼兒種,每天護理并觀察種子在不同土地里的生長情況。以這樣的形式讓幼兒在很自然的氛圍中探索科學的奧秘,可以激發和培養其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指南》科學領域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這就是說,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已由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轉向注重兒童自主探究、解決問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在組織各種活動中,應充分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探尋結果,教師在這過程中則充當指導者的身份。例如:《拱形的秘密》,讓幼兒通過試驗探索用相同大小的紙皮做成的拱形橋和平板橋各能承受幾本相同重量的書?拱形與直線所能承受的重量有什么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建筑用到了拱形的原理?通過這一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三)注重幼兒的探究欲望,結合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機滲透
教育是存在于生活各個方面的,如怎樣快速地把釘子從沙子中全部找出、水往哪里流、運動后的感覺等等。我們除了在一日生活中進行有機滲透外,還要注意發現、支持并引導幼兒自發地探索活動,對于隨時出現的探究興趣和關注的事物,應及時地進行探索、引導。例如:一次玩沙活動,我打開水龍頭浸濕沙子,當孩子們看見一大股水流瞬間變得無影無蹤,都很奇怪,便一起討論起來:水怎么沒了?是被沙子吸走了?……見此,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幼兒挖開沙子,看看沙池底有什么?再用力抓一把沙子,會發現什么?通過讓幼兒帶著問題動手驗證自己想法,依據觀察的事實得出結論,并在同伴間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形式,使幼兒很直觀地了解到沙子到底會不會吸水。
三、幫助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
成功能給幼兒帶來愉快。兒童如果很少或長期得不到成功的經驗,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要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應該認真觀察和傾聽,了解幼兒有哪些需要,及時地提供給他們所需的材料。
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很多種:(1)讓幼兒體驗由自己努力而獲得的勝利,如讓雞蛋在水里浮起來,幼兒必須不斷地往水里加鹽攪拌,直到雞蛋上浮,試驗的成功讓幼兒感覺到他們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才獲得勝利的,他們才能真正體驗到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2)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如種植園里的蔬菜成熟了,把它們摘下來,送到廚房里炒,讓每個幼兒都來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他們都會爭著吃,哪怕是自己不愛吃的菜。因為這些都是他們每天澆水、每天管理下長大的。這種體驗會在幼兒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使他們更樂意地參與到活動中來等等。
總之,在組織科學活動時,必須實施以幼兒主動探索和學習為基點的科學教育的組織策略,使幼兒從教師控制和被動學習中解放出來,真正成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學習者。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導刊(下半月),2013(5).
[4]陳惠等.引導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學會探究.學前教育研究.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