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建基于辦學理念的學校課程是促進學校特色發展的關鍵因素。構建起“讓兒童充滿生活力”的課程,需要對學校課程結構進行整體、科學地規劃,既面向全體,又滿足個性;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既尊重分科教學,又提倡綜合實踐。本文就構建“活力課程”的理念、目標,“活力課程”的構建策略作了闡述。
關鍵詞:活力課程 理念 實施策略
“課程是學校最重要的產品,是學校的核心供給力。”當今時代,什么樣的課程,決定學校什么樣的品質。讓教育回歸生活本真,讓學生找回七彩童年,充滿生命活力,這是上虞實驗小學在內的所有教育者共同的教育夢想。近年來,實驗小學以“活力課程開發”為切入口,賦予“生活力教育”新內涵,積極探索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陽光大道”。
一、“活力課程”構建的理念與目標
教育的使命是人的成長。我們把讓每一位兒童充滿“生活力”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統稱為“活力課程”。將“以生為本、讓個性充分發展,享受成長、讓兒童充滿生活力”作為活力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從課堂、教師、學生這幾個教育的最主要層面落實活力課程建設。具體可以概括為“131”建設目標:堅持“一個中心”:即以學生發展為本,讓每位兒童充滿生活力為宗旨,堅守生本需求,堅持個性化課程建設方向。著力“三線并進”,即體藝特色課程開發、體驗活動課程建設和基礎性課程改革齊頭并進。最終打造“一種獨具特色的生活力教育文化”,奏響“生活力教育”品牌。
二、“活力課程”的實施策略
(一)整合多方力量,明確課程目標
學校成立課程改革領導小組,還召集部分社會人士、家長代表,提建議,理思路,并形成一個共識,嘗試著以教師自身專長和兒童的不同稟賦為起點,賦權于教師、放權到年段,讓每位教師研究“選材”,研究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怎樣的內容最有價值、最有意義,整合學科課程、拓寬活動課程,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努力體現四個協同:教師與學生協同、教學與科研協同、教學與思政協同、學校與社會協同。確保每類課程都能滋養孩子的心靈,促進個性化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注重整體設計,搭建課程結構
學校課改領導小組,以課題研究的方式,搭建課程結構,推進課程變革。做到三點:一是確保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二是系統設計學校課程框架,研究并制定《實驗小學“活力課程”建設整體規劃》,規劃中明確科目設置和授課形式。三是以“讓教師資源有效利用與整合”為原則,配備好年級組分管行政和年級主任,以優化組合的原則,選調好各年級組教師。
(三)改進課時設置,靈活地安排課程時間
按照課程內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的需要,在保證課時總量不變的前提下,落實4個時間段的課程。
35分鐘基礎課時。將傳統習慣上的每節40分鐘改為35分鐘,主要安排語言類、數學、科學、體育類學科。要求教師實踐“以生為本、任務驅動、輕負高質”的活力課堂理念,精講精練,確保35分鐘學科質量。
30分鐘自主活動課時。每天上午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開展各種體育健身活動。每天中午30分鐘的自主體驗活動,內容包括:午間閱讀、音樂欣賞、主題活動體驗、生活指導、道德禮儀等內容,由班主任教師和特色學科教師協同教學。
70分鐘“快樂周五”。社團選修課程安排在周五下午1:15—2:25,全校3000多名學生自主參加“以年段為主體,教師走班為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自主選擇的特色社團課程,讓學生學會選擇,更好地培養特長,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
200分鐘“七彩活動節”。每個月安排一次大型的主題活動,給學生展示成果,體驗生活的大舞臺,邀請部分家長、社會人士參與活動。
(四)組建活力團隊,協同推進課程改革
1.教研組。開展以“活力課堂”研究為內容的學科教研活動,并利用開放教室中的錄播設備,每學期每個教研組要精心開發、錄制2節以上示范課,重點落實國家課程的校本化;網管中心建立“活力課堂”資源庫,供相互學習借鑒。
2.教育論壇組。全體教師自主學習為先,深化課堂實踐,積極寫作與講述。利用周一教師會議,有計劃地舉辦“班主任沙龍”“上德論壇”“師者的絕活兒講述”等推介草根教師踐行活力課程理念的實踐成果。
3.課題研究核心小組。搭建面向省內外的教育教學交流及示范輻射平臺,將高質量地承辦浙江省、紹興市級的活力課堂、活力課程開發的主題教研活動,落實精品示范錄像課的拍攝、學科微課的制作任務。以招標的形式,讓教師參與微課題的研究,構建課題研究層級體系,通過課題組例會、研究課觀摩等形式,展示體藝特色課程建設成果與研討學科綜合性學習策略。
(五)搭建展示“平臺”,監控課程實施成效
兒童喜歡玩,喜歡探究,喜歡自由,從兒童出發的高度,才是教育的高度。學校積極搭建學生發展平臺,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落實“活力課程”的監控與管理。學校每月舉行一項校園“七彩節”系列活動,如“輕舞飛揚”風箏節、“通古博今”讀書節、“鄉風·童年·稻草人”文化節、“雛鷹展翅”體育節等,近200分鐘的活動時間,側重于某幾項課程內容,并賦予活動主題,創新形式,使舞臺屬于每一個學生。通過“七彩節”為載體的匯報展示,如藝術特長生個人專場,“小雪花”藝術節“聲樂秀”“器樂秀”……一方面是對“活力課程”實施成果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狀況的檢測;另一方面,扎扎實實地促進每個學生的素質提升,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激勵學生互相學習,不斷進步。
“活力課程”的建設是一項全面的、綜合性、長期的工作,它涉及學校發展整體規劃、管理、師生發展和校園文化等。需要著重做好兩個層面的工作:一是學校層面,基于“讓每位兒童充滿生活力”,整體規劃國家課程校本化,加強校長對國家課程事務的領導;二是教師層面,發揮教師自身資源及其主動性、創造性,熱心于國家課程的“二次開發”,讓教師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跳出教材豐富教材。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