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教師落實教學目標,實現教學任務的主陣地。新時期的我國小學教育是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需要以課堂為基地來落實教學任務,因此如何從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來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就應該成為當前小學教學努力的方向,打造高效課堂成為當前小學教學的訴求。針對小學生學習的特點,筆者從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探究導學、實踐導練、反饋導思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效課堂 興趣導入 探究 質疑 實踐
高效課堂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對教師來說,是教學方式的改革。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角色和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特征,要做好課前、課中等方面準備工作,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針對學生困惑點,運用學生興奮點,立足學生發展點,使學生想學、會學、愛學、善學,這樣的課堂才可能是高質、高效,才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長。
一、抓學生的興趣點,情景導入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學習更是如此,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習慣還未形成,他們學習的最大動力往往就是他們的興趣,所以必須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需求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這樣學生們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才會被激發出來,才可能出現愛學、樂學的學習狀態。
對于小學生來說,每節課的開始非常重要,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也能夠很快被分散,結合學生這樣的心理特征教師要注意每節課的導入環節,力爭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始就馬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分數比較大小”時我們可以這樣導入: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過火焰山,熱得要命,師徒四人口渴難忍。于是孫悟空和豬八戒便去找解渴的東西,走了一會,八戒不愿再走,就往地上一坐,正巧看到地里有一個大西瓜!悟空對八戒說:“把西瓜拿回去師徒每人吃四分之一?!必澇缘陌私湎耄何鞴鲜俏蚁瓤吹降模覒摱喑砸稽c。他就對悟空說:“大師兄,我想吃五分之一?!蔽蚩展笮φf:“那就分給你五分之一吧!”八戒心里很高興,他想5比4大,我吃的一定比你們多!可是到了吃西瓜的時候,八戒驚呆了。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我們今天學習分數比較大小后,就知道了。
這樣導入很快就能把學生吸引進來,進而產生急欲一聽的好奇心,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針對學生困惑點,探究導學
現代科學教育提倡“探究”,其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師之前對于教學內容的預設,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在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收獲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同時也能夠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從對于學生成長的角度來說,學生真正獲得知識的過程就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究獲得,這樣學生不只是學到了,而且還是學會了。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有疑問才能去思考,才能有所發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質疑,來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能夠很好地成為探究知識的一個切入點,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熱情。
如,在進行“通過圓的周長求直徑”這一問題學習時,就可以聯系生活中學生熟知的情境來質疑:“老師昨天在操場的一棵大樹底下聽到兩個同學在爭論一個問題:‘如果不截斷這棵樹,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這棵樹的主樹干的直徑是多少。’”然后設問:“同學們,你們也想一想,應該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經教師這么一問,整個教室充滿一種積極思考、主動探求知識的氣氛。
這樣既吸引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又把問號裝進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既能夠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進而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實用性,進而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教師把質疑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激發了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被動接受的弊端,進而消除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依賴心理,鍛煉學生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由被動者成為一個主動探索者。
三、運用學生興奮點,實踐導練
一節高效的課堂最好的評價標準之一就是看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看教師的教學是否促進了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了發揮與尊重。據此,教師應該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預設;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多的實踐智慧以及駕馭和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這樣才能夠真正結合學情最大化地激勵學生的參與,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中不斷地提升自我。如在教學人民幣時,我通過多媒體出示一幅商品圖,問學生:“有你們想買的東西嗎?需要多少錢?”這時,學生都舉起了手。接下來的課中,我又讓學生模擬生活中的買和賣,在購物活動中,學生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在取幣、付幣、找幣等活動中,學生初步認識了商品的價錢,學會了簡單的購物,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立足學生發展點,反饋導思
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學到知識,更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想問題,肯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推動學生積極地、自主地學習新知識,從而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讓學生先用紙條做一個長方形紙框。然后問做這個紙框要用幾根多長的紙條。讓學生想想相對的兩根紙條長短怎樣?所有紙條的長度總和怎樣計算?計算紙條長度總和有幾種方法?比較哪一種方法簡單。這一系列問題,迫使學生生活在“思”的海洋中,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借助動手、動腦、動口積極思維,從而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
當學生成功解決一個問題后,我們需要趁熱打鐵,將它拓展變化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或讓學生繼續提出問題。可以把它的條件變成多余的或不足的,可以讓它的解法是多樣化的,也可以答案是不唯一的。無論是條件性開放題,策略性開放題,還是結論性開放題,都能使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探索,以獲得經驗和認識上的提升。
總之,把握住四十五分鐘的有限時間,結合學生需求打造高效課堂是時代賦予小學教學的新要求。作為小學教師要結合學情和學科實際,不斷地去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王洪梅.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5).
[2]譚光平.多樣化教學方法打造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2013(4).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