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的影子,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同樣離不開生活。任何一個數學知識點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提取抽象而成,最終又要服務于生活。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加強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提出了生活化教學理念,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改,樹立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因生活而更加喜愛數學,因數學學習而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從而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更能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更加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數學學科的內在學習規律,是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與主要教學手段。筆者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淺談如下幾點體會與見解。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運用策略
(一)還原生活
我們要用數學的眼光來審視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與現象來引入數學的學習。這樣既可以化解數學教學的枯燥性與抽象性,大大拉進學生與數學教學的距離,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從而激起學生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與更為強烈的探究熱情,提高學生教學參與度。同時從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更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讓學生獲取第一手更為直接的感性材料,通過教師的啟發,在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下透過表象,達到對知識的本質認知,上升為理性認識。如在學習正負數時,為了讓學生展開快樂的學習,更深刻地理解正負數,我們可以小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來引入新知的學習:一是記錄溫度:每日電視臺都會播報全國各地的溫度,零上10攝氏度,記作10℃,那么零下5攝氏度要如何來記錄呢?二是記錄高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說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高8844.43米,這是以海平面為界,那么低于海平面要如何記錄呢?如吐魯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m,要如何來記錄呢?這樣通過展現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可以縮短學生與教學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產生參與的熱情,而學生又無法來解決這些熟悉的生活問題,自然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此時新知的學習自然水到渠成,這樣就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新知的學習中來,這樣自然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回歸生活
生活是數學生存與發展的“沃土”,同時也是體現數學價值的地方。將數學運用于解決現實生活問題,讓學生在運用中加深理解,提高學生實踐水平,這也正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一個主要方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還原真實的生活,從生活中挖掘更為豐富的數學素材,讓學生從生活入手來理解所學知識,更為重要的還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創編更多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例題,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過的相關知識點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設計實現了學與用的結合,既可以讓學生在運用中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充分體現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增強學生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實際運用水平,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有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在實際運用中享受數學學習所帶來的樂趣,這無疑會讓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大大增強,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讓我們的現實生活更便捷、更合理、更精彩。如工廠里生產的零件,對重量有嚴格的要求,我們來檢查幾個零件的重量,將超過標準重量的克數記作正數,將低于標準重量的克數記作負數,由此來記錄所檢查的零件重量。這樣的記錄一目了解,可以直接地判斷出哪個零件最接近標準重量。又如讓學生來計算公交車上的人數,在每一站上來的人數記作正數,下車的人數記作負數,然后相加就可以得出車上有多少人。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所注意的問題
(一)生活化教學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
生活即教育,這是現代重要的教學理念。新課改革提出要將教學的視野延伸到生活,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但是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活信息都可以成為數學教學資源。因此,教師首先就要正確認識生活化教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并不是將生活直接搬入課堂,生活是豐富的,也是無序的,生活化教學,是要選取那些與數學知識密切相關的生活素材,并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與巧妙安排來創設生活化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從中獲取直觀信息,進而引申到數學知識上來。教師要在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找準結合點,這樣才能從豐富的生活中選取最具代表性與科學性的數學素材,引導學生展開有效學習,并能夠讓學生用所學來解決現實問題,從而在學習中加深對數學與生活關系的認識,這樣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與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生活化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以學生為中心這是數學教學的核心理念,生活化教學的主體依舊是學生。因此,教師在選取生活素材、設計教學活動時,同樣也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定教。要在全面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以學生的視角來觀察生活、認識數學,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素材的選擇、整理與加工。在具體的教學中要以生活化教學為橋梁,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將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獨立思考與思維,在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與討論,這是一個思想交匯、思維碰撞的平臺,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平臺。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來確立學習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才能發揮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與能動性,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展開數學學習,并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三)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么在新形勢下教師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教師不是事無巨細、什么都管,也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問,放權并不是放手,而是要扶放有度,要以組織者、參與者與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數學生活化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不能讓生活成為教學的中心,要發揮教師的組織、啟發與指導作用,為學生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實踐情境,引導主體參與與探究,教師給予必要的啟發與誘導,從而發揮生活的橋梁作用,帶領學生走進數學世界,成為數學世界的主人。
總之,生活化教學是小學數學新課改的重要內容,是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對此我們要正確認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素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在二者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這樣才能帶領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數學學習。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