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經過課改把高考語文成績提高后,語文的重要性就更加明顯。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更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在學習上可以幫助理解其他學科,在生活上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所以學好語文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學好語文,就要從小就開始重視這一學科。關于如何引導學生展開高效的語文學習,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
要想讓小學生有效地學習語文,首當其沖的就是提高小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的興趣。對于初學者的小學生來說,如果不能對語文這一學科產生興趣的話,很可能就會厭惡這一學科,以后就很難再提起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小學生的性格和想法,盡可能快地培養(yǎng)小學生對小學語文的興趣。教師一定要和小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小學生都具有“親師性”,只要喜歡這個教師,就會喜歡上這個教師的課堂,并且產生興趣。相反,如果與這個教師非常疏遠,甚至產生隔閡,就很可能非常反感上這個教師的課,自然對這個學科也就沒有興趣了。教師還要時刻都保持著極高的熱情和和藹的態(tài)度。要平易近人,經常與小學生溝通,多關心小學生,多深入了解小學生,要和小學生打成一片,不要和小學生產生距離,更不能讓小學生敬而遠之。
除了要注意小學生的“親師性”,教師還要注意語文課堂。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準備好課堂導入,要讓課堂導入像磁鐵一樣把小學生吸引進去,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帶入,這一節(jié)課就不能得到小學生充分的注意,這節(jié)課就是失敗的。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必須要與小學生互動,因為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精神集中的時間短,如果只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的話,小學生肯定聽一會就會走神、發(fā)呆或者把注意力放到了玩上,因而無法集中精力聽課。所以教師要在講課過程中做些課堂活動。例如,讓小學生講解一些簡單的問題、與小學生一起分組討論問題等等。這樣既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教師還要具備淵博的學識,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小學生稀奇古怪的問題都特別多,在小學生提問時,教師不能模棱兩可地回答,更不能不耐煩,要能很好地將問題解答出來,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就能在小學生心里樹立一個很好的形象,小學生會更加信任崇拜教師,就會對這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生都是特別愛表現(xiàn)的,教師在講課時要多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小學生可以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
二、細節(jié)在于觀察
學習語文這一學科,觀察是必不可少的,學會觀察不僅可以讓小學生變得細心,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許多小學生在寫作文時愁眉苦臉,抱著一本作文書翻來翻去,總是不知道從何寫起,到底該寫些什么。那就是因為小學生觀察得少,腦子里沒有東西,無話可寫,如果小學生會觀察的話,寫起作文的時候就肯定信手拈來。那么,要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呢?我認為:語文是來源于生活的,所以要讓小學生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小學生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如果告訴他們要觀察的話,他們肯定會沒有目的地,盲目地去觀察,最后的結果大多數(shù)都是什么都觀察不到,也什么都學不到。這就需要教師的幫忙了,教師可以每天都給小學生布置一個觀察對象。比如,昨天要求學生觀察的樹,今天就讓學生觀察天空,明天也可以讓學生觀察鳥。布置好觀察對象以后,在第二天要讓小學生說觀察成果,讓每一個小學生都發(fā)言談一談自己觀察到了什么,教師也要跟小學生談談自己觀察到了什么,并與小學生進行交流,然后要對小學生的觀察成果表示認同,幫助小學生對于觀察保持高漲的熱情。如果這個觀察的任務一直做下去的話,久而久之,小學生就會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不用教師布置,他們也能很自覺地、下意識地觀察。
三、成功在于積累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天兩天的,都是經過了長期的積累。要想學好語文,首先要養(yǎng)成積累語言的好習慣。小學生要在課上積極地發(fā)言,積累發(fā)言的經驗,還要堅持每天都寫日記,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都記錄下來,這樣既能鍛煉語言的運用能力,也是對語言的積累。建議小學生要準備一個摘抄本,在教師平時講課時、在課下交流時,或者在平時閱讀過程中,遇到優(yōu)美的語言或者自己喜歡的語言,都要把它寫到摘抄本上,有空的時候就拿出來讀一讀,久而久之,就能使語言豐富起來。其次,還要多積累課外知識,教師多鼓勵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也可以鼓勵小學生把自己的課外讀物帶到學校,然后大家交換閱讀,這樣就豐富了課外的知識。
四、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在學習中,一定要督促小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預習可以讓小學生提前了解教師要講的內容,不至于在課上手忙腳亂,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復習可以鞏固所學到的知識,人的很多記憶都是瞬時記憶,如果不復習,很快就會忘記。教師要每天都布置預習的作業(yè),要求小學生讀準生字和熟讀課文,并要求小學生預習時在書上做一定的標記。為了督促小學生認真完成預習,上課前教師要先檢查一下小學生的課本,確定一下小學生有沒有完成預習這一項作業(yè)。小學生在課后要做好充分的復習,對于每天學的東西,要做到及時復習,這樣才能保證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小學生正是處于好動好玩的年齡段,很容易將所學的東西忘記,所以小學生在上完一節(jié)課后,要及時地翻看筆記,重點看自己記不起來或者不太懂的地方,而且要隔一段時間復習一次,教師也要適當?shù)貛ьI小學生進行復習,教師可以在講完課后就給學生布置習題,鞏固一下剛學的知識,然后查漏補缺,可以在進行新的課程前,對于上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提問,也可以過幾天就讓學生對于前邊所學的知識進行講解,教師還可以用留家庭作業(yè)的方式讓小學生進行復習。在小學生預習和復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情況交給小學生一些學習方法,不要讓小學生盲目地去學習,要引導小學生有效地進行預習和復習。
以上是我對于“如何有效地學習小學語文”作出的總結。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科,欲速則不達,不能急功近利。語文這一學科可以讓我們看到春、夏、秋、冬的變遷,可以讓我們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培養(yǎng)我們觀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還能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所以說學好語文是非常必要的,只要細心觀察,打好基礎,迎難而上,耐心堅持,就可以成功。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