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重要教學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但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學觀的影響,我們將數學課上成了機械的灌輸課,只是一味地照搬教材,學生只是死記硬背基本的概念、公式與定理。在學生眼中數學無非就是記公式、解習題,數學學習枯燥無味,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教學參與度低,學習效率低下,更談不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就必須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構建生本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構建知識,掌握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筆者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習興趣,激勵學生自主創新
自主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對數學學科感興趣的基礎之上,如果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甚至是消極情緒滋長,對抗情緒滋生,根本就不愛學習數學,不愿意參與數學學習,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要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參與,自主創新,從而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挖掘數學文化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數學的文化內涵,講述數學史中數學家的趣聞軼事等,這樣更能增強數學教學的文化氛圍,避免枯燥的知識講解,既可以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展現教師魅力
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學生喜愛數學教師,自然也會對數學學科感興趣。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好動、天真浪漫的小學生。教師不能板著面孔,機械教學,而是要充分展現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與教學風格,真心地熱愛學生、關心學生,這樣才能拉近師生距離,在學生心中建立教師的威信,贏得學生的尊重與喜愛,這樣學生自然也會對數學學科產生積極的情感。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開端、發現的基礎,正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學會運用提問藝術來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展開主動探究,并且要鼓勵學生自主提問,這樣學生的認知活動就會處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循環之中。才能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我首先向學生出示常見的幾種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認真觀察來判斷這些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這樣學生通過直接的觀察就可以準確地判斷出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圓形是軸對稱圖形,而對于平行四邊形學生出現了分歧,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我選取學生代表來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自然就會產生困惑:平行四邊形究竟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此時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是或不是,而是將問題再次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來驗證。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提出可以采用折一折的方法來驗證。這樣通過折一折,學生自然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這樣的教學沒有了教師的機械灌輸,不是教師問學生答,而是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更能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讓學生親歷知識形成過程,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
三、引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在做中學是數學新課標所提出的重要教學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數學學科操作性強與小學生好動的特點,來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動手中動腦,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設計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識、升華認知,培養思維能力。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時,我讓學生積極動手來剪切三角形,并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來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這樣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主體參與、主動操作基礎上的自主探究。通過學生的動手動腦,自主探究,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啟發與誘導,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一規律性認知。這樣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與機械運用,而是真正的理解與掌握,更主要的是掌握了基本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學會了數學思維。
四、聯系現實生活,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數學是一門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數學概念與定理產生于現實生活中,同時又服務于現實生活,用于解決現實生產生活問題。可以說數學只有與生活聯系起來,教學才能有活力,也只有將數學用于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數學才有價值。數學新課標非常重視數學學科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強調“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將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親切感與熟悉度,改變以往學生認為數學枯燥難學的觀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調動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解決現實生活問題中感受數學的實用價值,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便于學生對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牢固掌握與靈活運用。可以說生活幫助我們理解數學,數學知識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
(一)從生活素材引入數學的學習
以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收集相關的數學素材,從而讓學生親身經歷將現實生活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這樣學生所學到不是死的書本知識,而是從生活中提取信息、抽象模型、自主探究的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刻領會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重要目標。我們要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數學學習,就必須要讓學生活學活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實踐情境,引導學生將所學用于解決現實問題,在運用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運用中提高實踐水平,增強數學應用意識。這樣學生所學到的才不是固定而死板的書本知識,而是一種能夠自主學習,能夠將所學充分用于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與技能,這也正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
總之,我們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讓學生展開主體參與、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構建知識,掌握技能,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數學學習。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