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特點。但長期以來教師受應試教學觀的影響,只重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忽視人文性,將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弄得支離破碎,生硬地分割成作者簡介、主題思想、段落大意、寫作特色,再一點一點地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是機械地接收,久而久之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這與現代教學形勢發展相違背。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相對的一種全新學習方式。顧名思義,是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的獨立思考與分析,以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掌握技能的一種學習方法。這正是現代社會人才所必備的重要能力。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確立學生在整個學習中的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探究學習過程中來,在探究中來掌握學習方法,從而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課前重視前置性作業的布置
前置性作業并不是傳統的預習,而是在預習基礎上的延伸與擴展,更具探索性,是在新課之前以學生為主體運用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所展開的探究性學習,從而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新知有初步的理解,這樣更能增強課堂教學中聽課的針對性,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目的更明確,同時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互動探究與合作交流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這正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前前置性作業的布置,指導學生認真完成,長期堅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然會得到長足發展。
(一)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前置性作業是學生對新知展開的自主學習,是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來完成,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這樣的學習方式改變了以往學生的被動地位與機械接受,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究來解決問題,這樣更加利于學生的理解。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對教師的依賴,脫離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控制,這樣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這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完成前置性作業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心有困惑,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學生展開主動思考。如文章的創作背景,就需要學生積極地查閱資料,以收集更多有效的信息。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收集、處理與分析信息,才能解決前置性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順利完成作業;同時又可以開闊學生的閱讀面,豐富學生的見聞,這尤其對于語文來說至關重要。如學生通過閱讀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作者的同一題材的文章,就可以感受到作者不同的寫作風格與特色,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同時對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是大有益處。
(三)可以促進學生的整體提升
學生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布置前置性作業時我們要正視學生間的差異,設計富有層次性的前置性作業。這樣并不是要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而是尊重學生現有水平,以促進全體學生基于自身層次的最大發展,讓全體學生都可以自主完成,這樣才能促進全體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如通過前置性學習要求學困生掌握生字生詞,能夠讀通課文;而中等生則要求能發現問題,有自己的感悟與體會;優生的要求則更高,要能夠延伸到文本之外,提出獨特的觀點。
二、課中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
讀是語文教學的主線與靈魂。在語文學科中要讓學生展開有效的自主學習,就必須要重視學生的讀,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閱讀方法,這樣學生才能會讀、讀得通、讀得懂、讀得好。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可以從集中講解與有機滲透兩個方面展開。
(一)集中講解
也就是說集中一定的時間來向學生講解基本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明確不同閱讀方法的不同目的。1.初讀,掃清文字障礙,在初讀中標出不認識的字與詞,讓學生讀通、讀順。2.通讀,在初讀的基礎上自主選擇閱讀方式,了解文章段落大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3.細讀,詳細分析,透過文章去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內在情感及深刻內涵等。4.品讀,在細讀的基礎上對文章精彩語句與段落來進行賞析,這樣更能提高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
(二)有機滲透
集中講解側重于理論,而有機滲透則是在具體的教學中通過具體的行為實踐來讓學生深入體會,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中真正地掌握這些閱讀方法,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才能運用自如,才能更有效地展開自主學習,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課后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個好的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要重視課內方法的指導,還要重視課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這樣才能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一)良好的復習習慣
通過課堂學習,學生所形成的只是短暫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逐漸減弱,而要將這些知識形成長久穩定的記憶,就需要加以及時的復習,在復習中不斷鞏固與強化。在學習新知前對前節內容進行檢查性提問,或是在課后布置一些復習性作業,加強檢查,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
(二)獨立完成作業
許多學生并不能獨立而按時地完成作業,或是讓家長代寫,或是直接照抄他人作業,這樣的作業只是一種形式,不僅無法達成預定的效果,相反還成為了學生的負擔。要想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獨立完成作業這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一是作業分層。許多學生無法完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會。因此,我們要改變一刀切的作業,針對不同的學生來布置不同的作業,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具備獨立完成的條件。二是學會互助。如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可以求助于工具書,遇到不會的題目可以請教同學、家長,可以讓學生一起來通過交流與討論來解決。
(三)堅持寫日記
日記的內容非常廣泛,可以是學生的見聞與感受,也可以自己的讀書心得與體會。但不管是什么內容,只要長期堅持都可以達到豐富學生語言素材、寫作素材,開闊視野、增長見聞的效果,都可以慢慢地在學生腦中沉淀,這些都會對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不是短期內就可見成效的,而是需要廣大教師有細心、耐心與恒心,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加強指導與訓練,重視方法的傳授,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提高,真正學會學習,具備自主學習能力。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