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從2001年開始就有少數的音樂特長生考入西北師大、蘭州大學等省內的藝術院校,到后來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在音樂特長生培養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就談一些自己多年來的一點體會,也算是一點經驗與同行們一同分享。
一、特長生的選拔(新生招生選拔)
特長生的選拔工作,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學生文化素質的選拔;二是學生的音樂基本技能和素養的選拔。說起音樂特長生,有的人會認為就是文化素質比較低,學習不好考不上大學而培養他們來學習音樂,據我了解,高中音樂特長生的文化科成績有很大一部分也確實不太好,可是我們還要相信一點,那就是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的閃光點,需要我們去探索挖掘,不一定只有文化課學習非常優秀的學生才可以上大學,可是,我們也不可以忽略學習文化課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選拔有一定文化素質和底蘊的音樂特長生。從學生的音樂基本技能和素養來看,有一部分從小學習過器樂的學生,我們稱之為“童子功”,他們因為學習了器樂因而對于音樂的基本素養有了一定的基礎,比如,對于簡單的音符、節拍、節奏等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樣的學生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入門,我們通常可以針對他們所學習的專業有選擇地進行選拔和挑選,還有一部分就是沒有學習過任何器樂的學生,那就要看他們是否具有學習音樂的潛在能力,如有很好的音樂天賦,很好的嗓音等等,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也是很歡迎的,我們選拔特長生力求少而精的原則,這樣有助于選出更好的學生。
二、計劃的制定
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是教學實施過程的前提,也是我們上好每一堂課的主要依據。我們制定計劃是為了使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專業技能訓練的有力保障。使我們的備課工作更有科學依據,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我們針對音樂特長生的特殊性,制定了一個三年的總體目標,那就是要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通過對音樂專業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基本技能和素養,能夠參加藝術高考的水平的能力。我們還制定了系統的學期計劃,對于高一年級,我們制定了上半年學習計劃和下半年學習計劃,譬如,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上半年計劃要求掌握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基本狀態。下半年的計劃則應側重于歌唱的共鳴、歌唱的咬字與吐字;在樂理教學過程中,上半年要求掌握音的基本屬性,節奏與節拍,音程的學習,下半年要求掌握三和弦、七和弦,大小調式的學習;在視唱教學過程中,上半年計劃要求掌握一個升降號之內的樂譜。下半年計劃要求掌握兩升兩降之內的樂譜;在練耳教學過程中,上半年要求會聽記簡單的單音和雙音和簡單的節奏及旋律。下半年要求會聽記三和弦以及較復雜的節奏及旋律。
三、教學模式的實施
全國各省每年音樂特長生專業考試的主要內容不外乎有聲樂、器樂、樂理、視唱練耳等專業課的學習。聲樂和器樂專業課都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在我們剛開始探索教學模式的最初階段,一直以來都按照老的傳統的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在慢慢探索的過程當中,隨著我們音樂教育事業規模的迅猛發展和不斷擴大,報考音樂專業的人數逐年增多,現在我們高中三個年級各有一個特長班,總共將近有六十多名音樂特長生需要進行專業的學習,這樣如果還是按照老的傳統的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根本滿足不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還有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還要進行文化課的學習,沒有過多的時間來進行專業課的訓練任務,這樣一來,音樂特長生教學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我們還是全部實行一對一教學,教師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無法顧及所有的學生而影響教學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學任務,起到了事與愿違的效果。我們需要尋求一種既能為教師減量,又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新的專業課教學模式和教學思路。
對于高一剛入學的學生,第一年的任務,主要是打好專業基礎。在聲樂教學中主要是要求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狀態,歌唱的呼吸等,我們進行幾人合作小組教學模式,一般以5到6人為宜。聲樂課分組時盡量考慮程度相近、性別相同、音色比較統一的學生分為一組。在聲樂課的訓練過程中我們采取集體練聲、分別輔導歌曲、個別糾正、讓學生多聽別人怎么去唱,并作出點評,對發現的問題大家討論如何解決,可以讓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自主探究,教師最后做重點講解和總結。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自我探究、互教互學、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中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既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實現了教學目標,對教學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音樂理論基礎的學習,我們也是采取小組課的教學模式,人數可以在20人左右。學習的主要內容為李重光編著的音樂理基礎知識,包括音的概念和屬性、節奏和節拍、音程、和弦、西洋大小調、民族五聲調式、轉調和移調等知識內容。上課前一般給學生時間進行課前預習,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掌握,隨后教師進行重點講解并總結歸納所學知識,最后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理論實踐的過程當中去,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專題練習,教師在下一節課中再根據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分析和引導,指出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講解,最后布置新的作業,這樣對于學生了解和掌握所學音樂常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視唱練耳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簡譜視唱和五線譜視唱、音階練習、音組的模唱練習,聽記練習要鍛煉學生耳朵敏銳的辨識力,通過大量的模唱和聽記練習讓學生學會如何準確地聽記單音、雙音、和弦、節奏、旋律等。對于視唱的練習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讓一些有鋼琴基礎的學生去引導沒有基礎的學生,這樣比教師一句句教唱更起作用,還可以讓學生相互進行練習,充分發揮團隊的合作力,會的學生指導不會的學生,耳朵好的學生指導耳朵不好的學生,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
四、音樂藝術實踐
音樂藝術都離不開舞臺實踐,舞臺是學生展示自我的最好的地方,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最好手段和方法。教師就該為學生創設藝術實踐的平臺,提供藝術實踐的機會。我們每學期舉辦一次特長生匯報音樂會,節目形式有獨唱、獨奏、器樂組合、鋼琴四手聯彈、二重唱、小合唱等。學生在音樂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學習音樂的無限樂趣。同時,我們的音樂特長生成立了厚聲合唱團和厚聲樂團,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充分鍛煉和展現自己的藝術才能。在參加藝術實踐這個活動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大大地肯定與提高,每個人都充分地展示了自我。另一方面,通過藝術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鍛煉他們的藝術表演能力和應考能力,為高考面試打下良好基礎。
總之,高中音樂特長生的培養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任務,正所謂“滴水石穿”,我們將會繼續地探索一個最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我們的音樂教育者們能適應各種形式的變化,擺好自己的位置,努力創新,不斷學習和研究,這樣才能使自己永遠處于不敗之地。
注:此文為甘肅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課題《高中音樂特長生培養策略的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4]GHB1227)研究成果之一。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