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隨處可見,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由此網絡教育也必將成為人們學習的一種時尚的新的方式。網絡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在網絡環境下,發揮網絡的優勢,利用網絡技術,讓學習者能學到某一方面或領域的知識。對于中學生而言,網絡教育對其學習也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筆者認為網絡環境對高中生學習英語自主性的積極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網絡資源豐富,學生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網絡學習,并利用交流平臺與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交流。英語學習中,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在網絡環境下進行交流,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交流的積極性,而且能克服一些學生和教師或學生交流時的羞澀。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為了能更好地和別人交流,一定會自己下工夫從網絡上學習更多的內容,然后利用網絡,和教師、同學通過QQ、MSN、微博、博客,學科論壇,E-mail等方式進行互動。同時,教師也可以發揮網絡的優勢,在網上和學生交流疑難問題,給學生介紹好的英語學習網站,進行學法指導,等等。教師在平時學習中應該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去查找資料,開拓視野,這樣學生不但可以通過網絡自由地交換意見,并能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提高,學生發現這對他們學習英語有積極的作用,而且避免了一些內向的學生當面問教師問題時會感到的羞澀,又加上學生都酷愛網絡,逐漸地他們會越來越喜歡這種環境。同時作為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學習內容的平臺,定期在班級開展系列活動,如配音,演講,PPT展示,英文歌曲,中西方文化差異講座,西方文化專題講座等等,學生都是通過網絡查找資源,而且任務布置后,都能積極主動地準備,這不但能學到英語知識,擴大詞匯量,還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只要求看到學習結果即可。而學生在網絡上查找到的資料需要整合,這就意味著他們查找的資料面要廣,量要大,而且還要有深度,這些都是傳統課堂所做不到的。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收集和整合資料,這就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這樣會潛移默化地把他們引向自主學習的方向。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能接觸到大量的信息,但并不是能吸收所有的信息,他們必須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信息篩選,篩選之后的信息也不是直接拿來就用,還要進行信息加工和處理,最終才能展現在別人眼中。為什么說網絡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網絡教育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學生就會自己主動地去探索。網絡中大量的資料都音圖并茂,而且都很形象具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視覺享受,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會很感興趣。在他們的探索活動中,他們會不斷地學到新知識,也會遇到一些難題,如果他們能很好地利用網絡,通過網絡,查找資料,和教師、同學交流,解決疑難。這種反復的學習,會在無形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網絡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杜拉于1977年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一個核心概念,是“對自己在獲得既定目標過程中組織并開展活動的自信。”在英語學習中,自我效能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如果能利用網絡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素質,這樣就會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反過來,自我效能感高了,學生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網絡教育中,渴望獲得更多的知識,永遠能夠走在別人前面。由此可見,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將會決定他們學習英語的動力和效果,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就會越發得積極主動,反之亦然。那么學生如何在平時的學習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呢?網絡就是最優質的資源。學生通過網絡資源,可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這就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這些信息的儲備為學生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學生能將網絡上學習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樣會大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成果展示。另一方面,由于之前的成就,學生渴望繼續挖掘未知領域的信息,進一步拓展知識面,這樣做,最終的結果會涉及學業的成敗。
(三)網絡教育有利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新課標要求著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英語的興趣、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倡導終身學習理念。網絡環境正好為新課標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來提高英語水平,教給他們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例如,可利用英語網站,進行聽力、口語、閱讀、寫作訓練。可利用網絡搜索引擎,搜索自己感興趣的有關英美國家或其他國家的方方面面的知識,制作成網頁或課件,拿到課堂與其他學生分享。另外,教師在平時利用網絡的同時應該更多地關注到網絡上豐富的圖書資源,便于介紹給學生進行在線閱讀。最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網絡上多與英美國家的中學生交朋友,可利用MSN、郵件或直接進行網絡視頻聊天,這些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說和寫英語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和動機。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完全地進行自主學習。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才會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會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四)利用網絡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轉變角色,做到“授人以漁”,做教育中的參與者、指導者、解惑者,而不是主導者,把教育真正地還給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尤其如此,網絡資源的豐富性,使得教師無法限制學生學習的范圍和方法,所以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來提高英語水平,真正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利用網絡,走出課堂,深入自己未知或感興趣的知識,采取有效的方法,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與思考,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目前,盡管隨處可用的WIFI,使得網絡的利用已普及,人們隨處可通過手機、平板,查閱信息,但是卻沒有可支持網絡自主學習的平臺。面對高考,我們會發現,高考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逐年在上升,因此,研究如何利用網絡環境,找到適合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閱讀模式是本課題的研究重點,這一課題的研究還有待于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此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2014年度課題《網絡環境下自主性學習在英語閱讀方面的策略與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4]GHB0955)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余曉莉(1983.1— ),女,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英語教師,中學一級教師,西北師范大學在讀教育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論。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