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作為小學課程的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關鍵學科。它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聽、說、讀、寫構成了小學語文學習的主體內容,其中讀方面的要求在新頒布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有著明確的要求,那就是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把它放在各階段目標的第一條。
從新課標對于朗讀這方面的規定可以看出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著名的語文學科教育專家朱作仁教授曾經說:“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這充分說明了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閱讀訓練在語文學科學習中的重要性,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于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要求越來越高,朗讀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起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從現實來看,通過學生的朗讀訓練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語感,進而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而學生的朗讀訓練是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及時地作出指導的,所以應用好教師的語言評價來積極有效地促進學生朗讀訓練非常重要,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需要教師及時地、準確地鼓勵和引導。但是從現實來看很多教師在學生的朗讀之后的語言評價中相對比較泛泛,如“讀得很響亮、讀得很流利、很有感情……”這樣的評價缺乏力度和感染力、鼓動性,不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來使用有效的語言評價,來使學生真正地、科學地朗讀,使學生喜歡上朗讀呢?這就需要結合學生的需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語文課堂真正呈現勃勃的生機和活力。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針對性更強
在傳統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往往是由教師一人把握,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也大多數如此,這樣的模式下評價的主體單一,而且教師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學生的問題,與學生的實際可能有一定的距離;同時,學生往往是處在被動接受的位置,主動性難以調動,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應該針對傳統的評價模式進行一定的調整,進行主體多元化的評價。
在語文朗讀訓練中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調整,應該是在我們舊有的師評生的模式下,鼓勵生生互評、生評師。在生生互評的過程中可以在每一名學生參與朗讀之后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和感受來作出針對性的評價,這種全新的模式會給學生平等、互助和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這種毫無芥蒂、平等公開的氛圍中互相學習、尋找不足,這樣更能符合學生的需求,通過生生之間的互評也能夠實現知識的傳授和總結,這無形之中會對語文課堂教學起到延伸和補充的作用,也能夠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生評師是一種大膽的創新,首先這樣的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的地位,有利于師生間的平等;同時,也給學生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師生間的關系更密切,切實發揮了教與學相長的作用。
二、從賞識和鼓勵著手,培養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學習的習慣需要教師去規范和引導,但是他們的抗挫折能力較差,興趣往往是推動他們參與學習最大的推動力。所以在朗讀語言的應用中教師要從對于學生的鼓勵和賞識的角度出發,善于發現學生在朗讀訓練中的細微的長處或者閃光點,及時地予以鼓勵和肯定,來激發他們喜歡朗讀、熱愛朗讀的興趣。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和學生個體的差異,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來進行科學的訓練和引導,切忌盲目求快、急于求成,要以養成習慣為主要目標,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水平,力爭最大化地來挖掘學生的潛力,為學生語文習慣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語言評價要準確得體,切實發揮評價的功效
隨著新課改的落實,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勢必要作出相應調整,但是部分教師在這種調整中不能夠真正把握新課改的內涵,導致很多教師在具體的教學落實中問題較多,其中就包括語言評價方面。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師為了照顧學生的積極性,幾乎一味地應用表揚性的語言,這就導致不能夠針對學生在朗讀訓練中作出符合實際情況的評價,失去了語言評價的真正效能。
所以,要想真正地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在語言評價中必須要準確得體、客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肯定其優點的同時,委婉地指出不足和問題,這樣才真正有利于學生朗讀水平的提升。
四、鮮活生動,細致入微
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使學生如遇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很多評價語非常富有表現力和感召力。“老師、同學又沒追你,你干嘛讀得那么快?慢一點就好了。”“聽你讀得這么好,小露珠的眼睛變得更亮了。”……如此生動、親切、明朗的語言,學生聽后怎么會不被深深感染呢?怎么會不大受感動呢?學生躍躍欲試,一個個教學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說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五、幽默風趣,一語道破
幽默式的言語評價,就是指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在執教《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時,文中寫到雜草被大夫用除草劑噴灑過后有這樣一句話:“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有一個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聲音非常響亮。我很風趣地笑了笑,說:“要么你的抗藥性強,要么這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來,我再給你噴灑一點。”學生聽了,都笑了,該學生會心地耷拉腦袋有氣無力地又讀了一遍,這次讀出了效果。這樣的幽默評價,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又調節了課堂氣氛,啟迪了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得到了發展。
機智、詼諧的評價語言,不僅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更能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充滿魅力的語言雖產生于即興,但卻根植于深厚的教學功底,良好的口語素養和不斷更新的教育理念之中。
朗讀評價就是要通過巧妙的鋪墊、點撥、引導,讓朗讀真正入情。對學生朗讀課文的評價,沒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項日趨完善的過程。這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實踐,使之更有效地服務于語文教學,讓我們的朗讀評價語更鮮活、更有魅力!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