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高三任課教師,我覺得我們不但要看重學生成績,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升入高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頭腦想法單一,屬于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類型,面對任何事通常是與“必須”和“應該”這類字眼聯系在一起的,這屬于學生自身的一種心理強迫癥。作為教師,我可以理解為:作為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
關鍵詞:正確 心態 眼光 思想
十一年苦讀,經過小學的基礎學習、初中的強化訓練,經過不亞于高考的中考升學考試,終于到了高中,兩年中接受了知識,也承受了各方面的壓力,苦苦熬到了高三,云開日出。眼看學習的苦日子快結束了,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致使一部分學生有了厭學、煩躁、自暴自棄的想法,最終影響高考時的正常發揮,十二年的付出成為“南柯一夢”。作為高三任課老師,我覺得我們不但要看重學生成績,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讓學生用一種健康的心態面對高考,下面我想結合工作談一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讓學生用正確的心態面對每一次成績
升入高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頭腦想法單一,屬于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類型,面對任何事通常是與“必須”和“應該”這類字眼聯系在一起的,這屬于學生自身的一種心理強迫癥。這種學生一般在校生活比較沉悶,死啃書本及練習,面對每一個問題都是停步不前,穩打穩算。同時,他們面對任何問題時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對失敗總是會想“為什么會丟分,為什么沒有進步,為什么......”因此,特別看重大大小小的每一次測試,成績一旦好就會為自己制定新的目標,成績如果下降就會鉆進牛角尖,會進自我身體或思想的折磨,一旦想法誤入歧途,反而會害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這種情況很多,有的學生甚至于一次或幾次失敗后完全放棄了,有的學生甚至于因為一些其他事情并存二選擇了輕生。所以,作為教師,在抓成績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引導,和家長聯系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讓他們能正確面對每一次測試,幫助他們認識這些絕對化要求的不合理和不現實之處。成績好是對這段學習情況的肯定,成績不好說明還有許多沒有掌握的地方,我們應該查漏補缺,彌補知識的不足。而不應該和自己較勁,避免陷入到情緒障礙中去。教師要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方式去看待自己的成績,幫助學生邁過自己內心為自己設置的那個壕溝。
二、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位置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生的真諦就在于認識自己,而且是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教育便是從這里開始的。”作為教師,我可以理解為: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名牌大學是每一個高中生的奮斗目標。但是,每一年身邊進入知名大學的學生又有幾個。因此,對于有潛力的學生可以這樣考慮,但是對于成績中下的學生我引導他們正確認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個理,減小高三學習壓力。讓他們根據自己現有的優勢,確定自己的高考目標,加強自己的特長訓練,外加自己的努力目標一般會達到,并且事實證明,這些學生走向社會后適應能力反而高于他人。
三、讓學生用清醒的頭腦考慮未來的目標
每一個人都要明白:現在的社會對每一個人是公平的,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落腳點。高三學生更加應該明白并認識這個道理,這不是作為旁人否定某個學生的價值,而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用清醒的頭腦和眼光看待這一切的。高考狀元、榜眼,沒有一個人不夢寐以求。尤其到了高三,學生大腦中除了吃飯,也許只會剩下一片題海,對睡眠都會忽略,嚴重的睡眠不足已經是現在學生的職業病,整天頭腦發昏,甚至于有的只會先看教師再翻書本,如同機器,只知道要考個好成績,卻不會換個角度去想,考試失利怎么辦?難道拿上成績才要考慮這一切嗎?作為教師,我讓學生明白古代戰術高明的將軍在攻占某地時首先會想好退路在哪里?這樣才能做到保存實力,學習也是一樣,我的未來理想是什么,讓學生結合自己現有的成績,保持頭腦有清醒的想法,確定自己的方向,而不是人云亦云,混沌終日。
四、讓學生用辯證的思想看待身邊的一切
在高三,由于成績差,有的學生已經有了厭學心理,整天趴在書桌上無所事事,混日子,還沒有高考自己已經放棄一切。他們的想法我能理解和感受,同在屋檐下苦讀三年,最終的出路卻是不一樣的,心里不好受。這是高三學生要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成績好的日日笙歌,成績差的以至于落考的則是夜夜泣淚,有的干脆放棄職高或復讀,而是直接融入到了社會。英國科學家培德若特說過一句話:“最高的享受是完成別人認為你完不成的事情。”我讓學生正確認識高考的意義,這只是對自己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檢測,是人生中要邁出的第一步。成績只是一方面,欲勝人,先勝己。面對成績如果連自己都戰勝不了,已經投降了,那么最終一事無成,如果能在低成績下學得好技術,在工作中突破他人突破不了的難題,我們還是最棒的。這實際上讓學生站在不同的高度用辯證的思想看待身邊的一切,包括自己不盡如人意的成績,給學生成長的動力和空間,消除考試壓力。
參考文獻:
[1]蔣薇美.開啟心靈的鑰匙[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
[2]林崇德主編.發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鄭立平,張樂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育懲戒藝術[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