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跨越式實驗教師,在三年多的時間里,我以學習跨越式相關理念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為切入點;以構建跨越式的有效課堂為重點;以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為落腳點,積極投身于縣教育局推行的跨越式創新實驗。
隨著實驗的深入推進,我把“精加略”教學模式的運用與實施作為一項重要課題來研究。“精加略”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是以單元為基礎的,分三課時教學。第一課時要求完成精讀課文的初步閱讀,學習字詞,整體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而第二課時主要完成一篇精讀課文帶一篇閱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習得的方法自主閱讀略讀課文。第三課時則要求學生在學習兩篇文章的基礎上,展開拓展閱讀,進行創作練習。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對師生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如何讓跨越式理念下的“精加略”閱讀教學更有效,是我不懈努力、不斷探索的方向。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淺談談自己的點滴做法。
一、堅持自學能力培養,為有效預習奠基
要想高效率地實施“精加略”教學模式,學生自學能力的高低是重要的制約性因素。為此,我以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為切入點,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課前預習作業,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作者資料,學習文章字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畫出優美或重點詞句,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由扶到放地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前研究,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驗的推進,我驚喜地發現班上的學生正在完成著“不愛學到我要學”“30%學生到95%的學生都完成學習任務”的轉變,扎實有效的自學為構建有效的跨越式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認真上好“兩課一讀”,為有效學習護航
在“精加略”教學模式的實踐中,第一課時的學習是前提、是基礎。為了提高第一課時的有效性,我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上好單元導讀課。“精加略”教學模式的實施是以單元為根本的,而單元整讀課則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單元主題,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為此,我設計這樣的單元導讀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1)小聲讀導言部分,說一說單元主題是什么?(2)翻閱單元目錄,看一看有幾篇文章、題目是什么?(3)快速默讀本組課文,找一找文章的主人公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4)瀏覽本組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或印象深的句段。通過單元整讀課的扎實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本組課文的主要內容,為接下來的課文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指導好單元朗讀課。在精加略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由于時間緊任務重,總覺得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為了讓跨越式理念下的語文課堂能夠做到書聲朗朗,能夠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進而深入理解文章主要內容,感悟文章思想內容。為認真上好每一節單元朗讀課,我不斷實踐探索,總結出了“朗讀三步走”的教學策略:首先,我讓通讀本單元的課文,按課畫出自己認為難讀或自己認為應讀出情感的地方,自己練讀。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展示讀,并提出需要指導讀的地方。最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交流,教師精心指導學生朗讀。長期的努力與堅持,最終讓單元朗讀課為精加略的有效學習保駕護航。
3.開展好拓展閱讀活動。在“精加略”第一課時的學習中,我把拓展閱讀活動作為一個重要的突破點,讓其為第二課時的精略結合提供支撐。在平時的拓展閱讀活動中,我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從拓展材料中選出的必讀篇目和選讀篇目,而在精加略第一課時的拓展閱讀中,我則讓學生把精略結合中的略讀課文作為必讀篇目來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在小組內分段朗讀。這一拓展閱讀內容的改變,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閱讀的數量,但卻保證了拓展閱讀的質量,也為第二課時的精略結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精心設計導讀問題,為有效品讀鋪路
在“精加略”的教學實踐中,第二課時的實施則是重點環節,學生學習方法的習得與運用、對文章表達特色的感悟以及語言文章的積累均在本課獲得。而維系這一切的紐帶則是教師設計的科學、合理的導讀主問題。所以,我把功夫放在課前,用心研讀文本,找準文章的精略結合點(主題、內容、結、寫法四方面),精心設計導讀問題,力求用過有效的導讀問題,在學生和文本之間搭建一座橋梁,縮短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以便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更好地學習課文,積累語言。我在教學《貓》+《母雞》一文時,設計了這樣的導讀主問題——畫一畫:從哪里可以看出這是一只性格古怪、可愛的小貓?畫出相關語句,在空白處寫出自己的體會;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能把文章寫得這么好;讀一讀:帶著你的理解有感情讀一讀你畫出的優美句子。這一導讀問題的設計,突出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直奔文章重點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了新課的學習。在精讀課文品讀之后,我引導學生一起總結課文的學習方法。
在接下來的略讀課文學習中,讓學生掌握的閱讀方法學習《母雞》這篇課文,并讓小組合作開展比賽性閱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評價。跨越式精加略教學模式與135互動課堂改革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機結合,不僅保證了閱讀的質量,也提高了閱讀的效率,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切實提高了精加略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做好課內外的銜接,為有效運用服務
跨越式教學理念的核心是以語言運用為中心。為了更好地踐行跨越式教學理念,在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創作水平。因此,在精加略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生做好兩項學習活動:
1.品讀后的拓展學習。在學生學習了精、略兩篇課文后,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完成拓展性學習活動,即認真梳理兩篇文章在主題、內容和表達特色上的相似點,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以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同時,精選拓展閱讀篇目,讓學生在第三課時的拓展閱讀中進行有效地閱讀,讓學生拓寬視野,積累語言,為寫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2.寫作前的準備活動。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學生扎根現實生活,才能擁有第一手創作材料。為此,我根據要進行的創作內容精選安排學生課前的活動:創作寫景的文章,先組織學生去自然欣賞風景,拍攝照片或描繪圖畫;如果寫活動場景,就要求學生參加體驗活動,記錄感受或心情;要是描寫物品,就給學生列出觀察提綱,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在此基礎上,允許學生學生開展課前資料搜集活動,根據創作內容搜集相關的優美詞句,為有效寫作加磚添瓦,直至蓋起語言的“大廈”。
教學無止境,教研無盡期。在跨越式“精加略”教學實踐的道路上,我將一如既往,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讓我們的跨越式課堂越來越有效,越來越精彩,成為課堂教學改革中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