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根據化學科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現化學學科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情,讓學生喜歡化學,喜歡學習化學。
關鍵詞:應用性 實踐性 化學實驗 后進生 學習興趣
化學是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中學化學教學過程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把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自己內在的東西,要靠學生本人積極自覺的認識活動來完成。如果學生不喜歡學化學,不愿意學化學,甚至討厭化學,那么,教師的教就會毫無結果。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端正的態度和積極的行為,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后進生之所以后進,關鍵一個在于他們喪失了對知識的興趣,覺得課堂極其乏味、無聊,感覺聽課就是一種煎熬。作為教師,就要認真設計課堂教學,吃透教材,認真備課,爭取把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以此來吸引廣大學生,特別是后進生。
現代教學理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視。學生的自覺積極性來源于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及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的學習能力和優良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
興趣的培養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特別是那些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呢?下面,筆者將從化學學科的特點入手談談自己的看法。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廣的自然學科,從生產生活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化學在工業、農業、國防、科技以及人民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化學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一種重要工具。例如,生物科學、醫藥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地質科學……等,都需要化學知識。化學滲透到許多科學領域內,與其他科學結合產生了許多“邊緣”科學。面對當前環境惡化,資源短缺,物種滅絕,饑餓與疾病橫行,科學教育應是敘述跟所有青少年生活有關并聚焦在社會上重要問題的科普教育。科普教育要培養學生負責任地研究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要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放在評價教學質量的首位。我國的課程改革正是在朝這樣的方向努力。
掌握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知識在學習和運用中能得到鞏固,同時,也只有鞏固了的知識,才算是真正掌握的知識,才能應用于實際和進一步擴大和加深。
因此,教師應把握時代脈搏,關注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問題,將它們應用于化學教學中,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時,可以從大海、毒氣戰及自來水的消毒等等方面進行引入;以維生素C與鐵搭檔更有利于吸收為切入點學習亞鐵鹽與鐵鹽的轉化,將鐵的化合物在生產生活和人體健康方面的應用貫穿于鐵的重要化合物的學習中;還可以利用備受人們關注的環境問題、鋼鐵腐蝕和食品安全等問題,引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這方面知識通常會很豐富,知識傳授緊密地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后,會大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學科,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引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化學的概念、規律和原理,大都是從實驗出發,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綜合而總結、概括出來的。即使從原有的認識導出新的化學理論,也必須經過實踐檢驗(包括化學實驗驗證)才能被確認下來。因此,離開了實驗就不稱其為化學,化學教育要靠實驗育人。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實踐,才能更好地學以致用。通過化學實驗為課堂提供生動有趣的情境,引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化學實驗現象和事實提供的資料,讓學生深刻認識和驗證化學理論;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精神。
對于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而言,他們往往由于基礎薄弱,不敢說,也不敢做,對自己缺乏信心,害怕同學嘲笑。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可以通過一些他們能做好的小實驗給他們動手的機會,并及時作出評價,慢慢地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使他們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例如,在學Na2O2與CO2的反應時,很多教師都會設計這樣的實驗:將Na2O2包在脫脂棉中,通過玻璃管向它吹氣,脫脂棉就會燃燒,以此來學習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這個實驗中,教師就可請學習上缺乏信心的學生來幫教師完成“吹氣”這一步。經常請這些學生在全班學生面前幫教師完成一些簡單的演示實驗。看似簡單,卻可以一步步喚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化學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廣、實踐性強的自然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深刻理解和內化學科特點的基礎上,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現化學學科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情,讓學生喜歡化學,喜歡學習化學。同時,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有利于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越大越能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大腦皮質上產生優勢興奮中心,增強神經聯系,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越深刻。
參考文獻:
[1]彭士霞.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運用[J].學周刊:下旬,2014(6).
[2]趙志英.關于“后進生”轉化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下旬,2014(6).
[3]劉儀,對初中化學學科特點的再認識.[J]內蒙古教育,1999(5).
[4]李細妹,鄭柳萍.立足化學學科特點,巧用心理效應[J].化學教與學,2012(10).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