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習是新形勢下的重要教學理念,它更加重視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參與,重視學生興趣、情感的激發與培養。這是對傳統教學的挑戰,也是現代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枯燥的教學氛圍,單一的教學手段,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對傳統語文教學進行全面改革,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環境,激起學生內心求知的熱情,讓學生展開主動學習,在語文學習中增長知識,提升技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實現快樂學習、有效教學。
一、用師愛打開學生的心門
學生對學科是否感興趣,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如何。師生親密無間,如同朋友,學生自然愿意親近教師,愿意與教師交流,懷著真摯的感情,愛屋及烏,也會將這種積極的情感轉移到所任教的語文學科上來。而要改善師生關系,讓教師可以真正走進學生群體,激起學生對教師真摯的情感,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教師就必須要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生。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是教育成功的秘訣,也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加需要教師的熱愛。首先,愛是無私的。教師要真誠地熱愛學生,要深入學生的世界,俯下身來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學生多交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與情感波動,能夠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鼓勵與幫助,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接納教師。其次,愛是公平的。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區別對待,不能以個人的喜好、成績的優劣來決定對學生的態度,而是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平等地享受教師的關心與期待。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積極的情感,從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將積極的情感轉移到語文學科的學習上來。
二、用音樂來渲染課堂氛圍
語文是一門富有魅力的語言學科,音樂是一門藝術,語言的人文性與音樂的本質非常相似,可以用音樂特有的語言,如旋律、節奏、節拍、力度、音色等的變化來表達豐富的語言內涵。這些音樂語言是微妙而強烈的,有著震撼人心的效果,更能啟發思維,引發想象,帶給欣賞者以美感。將語言與音樂結合在一起,配樂朗讀或是播放歌曲,既可以渲染氛圍,帶給學生輕松愉悅之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還能激起學生單純的從語言或是閱讀中所難以體會到的特定情感,更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音樂,可以讓教學氛圍更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如在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這課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文章情感,我為學生播放課文錄音并配以背景音樂,這樣無需教師再做過多的講解,學生便可以為音樂所感染,從而為更好地學習本文打下情感基調。
三、用畫面來創設教學情境
首先,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說,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來自于直觀而形象的事物,圖片、圖像、視頻等的吸引力遠比文字要強,學生更感興趣,更能從中獲取感性認知。其次,從學科的角度來說,文字可以傳情達意,是信息的重要承載體。圖片、圖像、視頻等同樣也是重要的信息載體,而且往往還具有文字所不能傳達的信息。從這兩個層面來說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圖片、圖像等畫面效果,更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并積極收集相關的圖片、圖像、影視劇片斷等資料,利用其特有的畫面效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能夠走進作者所描繪的意境與情境之中,這樣的學習是快樂的、高效的。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展開想象與思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個故事。直觀的畫面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想象,從中獲取大量信息,并結合自己的理解來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在此基礎上再展開文章的學習,學生的學習自然會更主動更積極,更能進入童話世界,達到深刻的理解。
四、用表演來激發學習熱情
小學生活潑好動,將表演引入語文教學中,更能激發學生參與表演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可以在表演中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更能深刻地體會文章的主題思想,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這正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形式。一種是截取文章片斷讓學生進行表演。這樣的表演相對簡單些,即選取文章的對話片斷,讓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圍繞著這些對話來進行表演。另一種是具有自主發揮空間的表演,即將整個故事表演出來,如《將相和》、《晏子使楚》,可以讓學生以文本為中心,結合特定的場景發揮自己的想象來生動而完整地進行表演。這給予了學生更寬廣的展現自我個性與才能的舞臺,學生為了表演各個角色會認真地閱讀課文,并積極地查閱書籍、上網等來收集相關的資料,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等,這樣才能將人物表演得生動而傳神。這是一次全面提高的機會,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掌握,而且通過查閱資料可以豐富學生的見聞,增長知識,通過表演可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讓學生真切地體會文字的無窮魅力,這樣更加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五、用賞識來增強學習信心
學習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的長期過程,而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低下,注意力容易分散,意志力薄弱,當無法克服困難時,如果沒有人為學生打氣,那么學生很容易對學習失去信心,對語文學科喪失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運用賞識,采用激勵性評價機制來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信心與勇氣,讓學生以更大的學習熱情與動力參與到今后的學習活動中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賞識,不要帶有色眼鏡,而是要公平對待,要用放大鏡來尋找學生的進步,哪怕只是極其微小的,也要給予正面肯定,以微小的進步來帶給學生巨大的學習信心,讓學生更加堅信自己能夠成功,這樣才能維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學習,展開快樂的語文學習。
總之,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創造更多的快樂因子,帶給學生身心上的愉悅,這樣才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探究,在探究中享受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