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學習音樂的良好態度。”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隨著網絡的應用和發展,信息通道越來越通暢,中學音樂課堂不可避免地受到包括流行音樂在內的外界沖擊,流行音樂越來越受中學生的青睞。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正確對待流行音樂,把流行音樂當成難得的教學資源,開拓學生視野,調動學生興趣,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流行 音樂 課堂 審美能力
當前社會流行音樂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給現在的青年人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也給學校的教學帶來巨大的影響。但是從學校音樂課專業教學的角度來說,很多人往往覺得流行音樂不適合中學課堂教學內容;但是從學生的現實需求來看,很多學生卻是熱衷于流行音樂不能自拔,所以在學校,我們時不時地可以“欣賞”到學生那“精彩”的演唱。學生喜歡流行音樂是一種現實,而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卻興趣不高,如何利用流行音樂中的積極元素來更好地輔助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正確對待流行音樂,培養學生辨識能力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出于國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在音樂界有這樣的共識,那就是流行音樂不能進入課堂,不能進入音樂課程教材。究其原因,是因為部分流行音樂內容不符合現代中學生的需求,或者是有些流行歌曲內容偏向低俗,這樣可能會給初中學生的發展,特別是思想認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不良影響。
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通道越來越通暢,學生了解流行音樂越來越便利,而且幾乎置身于這樣一種離不開流行音樂的外界氛圍。據不完全統計,有人就初三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熟知情況進行過統計,在初三年級將近500名學生寫出自己最想學唱的歌曲,其結果是許多人多寫了時下比較流行的《我的歌聲里》《素顏》《猜不透》等流行歌曲,盡管這些歌曲有的內容從初中學生口里唱出來似乎有些不宜,但學生學唱的熱情很高。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是支持還是反對?我認為,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音樂教師一方面要注意引導學生如何去欣賞那些高雅、有意義的音樂內容;另一方面,就像大禹治水一樣對于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現狀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排斥,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走進學生,滿足學生心理上的需求,那就是引導他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自我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優化。
另外,教師要正確地理解學生出現喜歡流行音樂的原因,中學生處于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容易把自己的煩惱、快樂、理想追求等寄托在流行音樂之中。通過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我們教師可以加深對學生的理解,利用學生這方面的愛好,來引導他們喜歡上音樂課,來體會音樂的真正魅力。
二、靈活運用流行音樂,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課應該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流行音樂引入到中學音樂教育課堂中時,要重視對教育契機的把握,要充分利用流行音樂中對音樂教育有益的因素,選擇內容健康向上、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富有生活氣息的流行音樂,為教育教學目標的生成和實現所用,為學生審美素養的提高和音樂技能的獲得所用。
(一)感受母愛,增進親情
流行音樂中有不少體現母愛的精品,滿文君的《懂你》可謂是最經典的。相信大家對這首歌曲一定十分熟悉,初中的學生同樣對它興趣盎然。我們何不找點時間,與學生一起挖掘一下《懂你》的深刻意蘊呢?在語文閱讀課《囑咐》的教學中,播放這飽含深情的歌曲,讓學生欣賞那感人的畫面,然后,以這首曲子為背景音樂,教師朗誦一段贊美偉大母愛的詩篇,或者干脆誦讀一遍歌詞,相信學生對《懂你》的熱愛將是發自肺腑的,唱著唱著,學生自然就領略到了父母為了孩子含辛茹苦,此時此刻,他們的思想何嘗不是一種升華,他們的心靈何嘗不是一次洗禮呢?
此外,還有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張含韻的《媽媽我愛你》,beyond的《真的愛你》,王羚柔的《有你的地方是天堂》等,都是歌頌母愛的歌曲,學生通過對這些音樂的欣賞,激起他們對母愛的感受和愛母親的情感。
(二)磨礪意志堅韌不拔
鄭智化是流行音樂界的傳奇人物。即使不聽他的歌,光是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跡,相信我們的學生也會驚嘆不已。更何況他的《水手》,更是對正處困境中的學生的最大精神支持。“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此外,范瑋琪的《最初的夢想》:“最初的夢想緊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夢想絕對會到達……”唱著這樣催人奮進的歌曲,你能說這不能給學生帶來精神的營養嗎?
(三)深愛祖國豪情萬丈
在流行音樂中,抒發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深深愛戀之情的歌曲比比皆是。羅大佑的《東方之珠》是杰出的代表之作。優美的歌詞述說了祖國的壯美河山,激昂的旋律抒發了我們的愛國情懷,演唱這樣的歌曲,怎能不讓學生心潮澎湃?此時,我們并不去追究唱得如何,能夠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烙下愛國的深深印痕,就足以讓我們的學生受益。在流行音樂中,像這樣能夠發揮德育功能的歌曲很多,就看我們音樂教師如何挖掘它的積極因素,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發揮其積極的作用。
現代社會的發展塑造著無數個具有個體差異的學生,他們一方面在接受著學校教育的影響,但是另一方面也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如何更好地在現有狀況下使學校教學對學生影響最大化,成為當前學校面臨的一大課題。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作為初中教學的一部分,必然會受到社會流行音樂的沖擊和影響,只要教師結合學科特點,科學地利用好流行音樂對于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那么就能夠不僅僅使學生收獲音樂知識,也能夠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巍.通俗音樂的美學意義[J].藝術教育ArtEducation,2006(5).
[2]范曉榮.流行音樂影響下的中學音樂教育研究[J].新西部,2011(1).
[3]熊巍巍.與時俱進關注流行——流行音樂進課堂之我見[J].中國西部科技,2011(18).
[4]劉娟.;略談流行音樂進入中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意義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1).
[5]袁茜.中學生偏愛流行音樂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