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課改中,我發現小學生作文普遍感到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害怕上作文課。因此,我在小學生作文教學課改中,做了許多新的有益的實踐和探索。
一、處處留心,觀察積累素材
小學生作文普遍感到頭疼的事就是覺得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有的學生甚至害怕上作文課。歸根結底還是蓋房的“料”沒準備好,就想蓋“高樓大廈”,感到頭疼也就不足為怪了。所以,我認為教師在上作文課前就要指導學生到學校圖書室去有目的地閱讀,查閱資料,搜集素材,做好筆記,勤于寫一些讀后感。要養成觀察自然,感受生活的好習慣。
例如,《我喜歡吃獼猴桃》一文,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獼猴桃的顏色,表面光滑與否,像什么。打開后的形狀,嘗一嘗味道,學生稍加潤色,一篇狀物文章就會躍然紙上。
再比如,觀察人:可以觀察他的相貌、衣著,也可以觀察他在不同的場合中不同的神態、動作、語言等;觀察事:家里的事、校內的事、國家大事、國際事件等等,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無論是日月星辰、風霜雪雨,還是飛禽走獸,花鳥蟲魚,都能懂得欣賞,小學生的寫作素材就會塞滿記憶的倉庫,用的時候就會“思如泉涌”、“呼之欲出”。
教師也要做一個有心人,留心觀察學校、家庭、小區、社會中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指導學生要從小處著眼,善于發現“平凡中的偉大”。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最美人物評選是我們師生每年必看的欄目,看后我們還要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這樣小學生就明白了:偉大來源于平凡,原來這些“全國最美人物”就在我們身邊,我的老師、我的同學、清潔工、鄉村醫生等等都可以“感動中國”的啊!這樣學生就養成了勤于觀察的好習慣。
二、作文教學生活化、活動化
作文教學生活化是給學生以一定的時間和活動空間,放手讓自己去觀察、去發現,通過分析比較,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和形式來寫,表現的是自己的獨特個性和對生活的真實體驗。我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義務植樹、祭掃烈士墓、幫助孤寡老人清掃院落等實踐活動。活動前帶著寫作任務,活動中處處留心,活動后寫成作文,許多學生感到作文變容易了,寫出了許多內容充實、有真情實感的好作文。
在作文教學中,我采取了低起點、由易到難、先自由命題再過渡到命題作文等方法,激發小學生寫好作文的積極性。比如,在我校組織的“迎六一師生聯歡會”活動結束后,我及時組織學生以六一為題材自由命題作文,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小學生在命題和中心的確立上就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寫出了許多感受獨特、風格各異的優美文章。再比如把科學實驗課和作文教學結合起來,把少先隊活動和作文課結合起來,把小學生志愿者活動和作文課結合起來等等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系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利用學校圖書室開展圖書借閱活動,建立班級“圖書交流角”,組織小學生讀書看報,擴大“料”源,為“蓋房”積累更多素材。
三、重視“說”的教學,由說過渡到“寫”
小學生喜歡聽故事,從他們如醉如癡地聽故事,到淋漓盡致地表演故事,說明他們已經把故事的內容熟練地記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引導鼓勵學生自己編故事,編課本情景劇,表演故事。內容是開放性的,可以是童話、科幻、現實生活等等,他們心中的英雄——奧特曼、大頭兒子、一休,就會更加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他們的故事里,女學生心中的白雪公主、灰姑娘也悄悄地向我們的故事走來。學生的故事只要想象合理,寫出的故事生動有趣就要給予肯定和鼓勵。然后讓學生把故事講給大家聽。從故事入手,給學生提供一個豐富作文內容的好機會,課堂上學生大多能夠滿懷信心地寫出生動活潑、語言流暢的故事來。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小學生作文教學要從低年級寫好幾句話過渡到寫好一段話,再過渡到寫好一篇文章。所以我在說話教學中也是這么循序漸進要求的。在每周的閱讀課上,我采用講故事、詩歌朗誦會、朗讀讀書筆記、知識競賽等形式,積累豐富的語言。通過大量的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感性信息,降低了小學生作文的難度,激發學生說的興趣。再由說過渡到寫,學生因此都愿意上我的作文課,作文教學效率也因此大大提高。
四、閱讀積累素材,勤寫用好素材
閱讀是積累素材的有效途徑。我在作文教學中首先組織學生利用好學校圖書室和班級圖書角指導閱讀,每周開設兩節閱讀課,保證了有充足的時間閱讀。閱讀課上引導學生在理解、消化、吸收詞語、句子、片段和寫法上注意積累。
學生素材豐富了,就要引導學生動筆勤寫,用好素材,從而提高寫作水平。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就是一種簡便、有效的寫作訓練方法,它能促使學生隨時隨地留心周圍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在觀察的基礎上將其記下來。引導學生寫讀書筆記,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開拓寫作思路,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此外,我們在班內開設了“小荷尖尖”習作園地,把學生的好句子、好段落、好日記、好文章展示出來,讓學生在相互比較、學習中不斷進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總之,由說到寫,降低了作文難度。觀察和閱讀積累素材,作文就能做到“有話可說”、思如泉涌、勤寫用好素材,就能做到“言之有物”。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