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質教育下各學科再無主次之分,都是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素養與能力的主要陣地。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小學體育課程愈加重視。小學生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階段,此階段的體育訓練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對體育教學進行全面改革,為學生打造一個富有活力與魅力的體育教學,激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激情,增強學生自覺鍛煉意識,增強體質、陶冶性情、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享受身心上的愉悅與智力的開發,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體育教學?,F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如何上好小學體育課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喜愛教師,才能對他所任教的學科感興趣,這也正是上好體育課的前提條件。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師生關系的改善,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認可,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
1.熱愛學生。教師熱愛學生,自然可以有效縮短螄生距離,打破師生隔閡,換來學生對教師的喜愛。對體育的喜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對學生傾注愛心,用愛搭建起通往學生世界的橋梁,用愛叩開學生的心門,讓教師可以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用愛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從而建立朋友型的師生關系。
2.尊重學生。學生雖小,但是與教師有著平等的權利,他們不是成人的附屬,在體育教學大綱不是被動的參與者、機械的訓練者,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活動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以自我為中心來施行指令性教學,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激起學生內心的主體意識與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以主體身份積極參與到體育訓練活動中來。當學生意識到被尊重、被認可,自然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自我意識,既可以拉近師生關系,同時也可以激起學生對體育學科強烈的參與熱情。
3.鼓勵學生。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發現者與探索者,他們也會以主體身份積極參與其中,但是訓練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克服就會到達成功的彼岸,退縮就注定會失敗。此時就需要教師不斷地給學生打氣,給予學生鼓勵,以讓學生重塑勇氣、重拾信心,這樣才能勇于面對挫折與困難,勇往直前,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二、堅持精講精練相結合
體育學科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學科特征決定了不能只是一味地講解,與動作脫節,等到下次活動時,理論忘得差不多,一味的訓練不懂理論,學生同樣無法真正地掌握動作,其學科特征決定了要將理論的講解與動作的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抽象理論與形象動作之間建立直接聯系,這樣學生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精講要語言要正確精練、層次清楚、重點分明,要為學生預留更多的訓練時間,讓學生將剛剛學到的理論運用于訓練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將理論與動作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能做出標準的動作來,真正掌握動作技術要領。
三、重視教師的示范
正所謂言傳身教,在體育活動中,教師同樣也要重視示范,示范不僅可以讓學生從動作層面來理解相關的技術要領,更加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利于學生完成標準而優美的動作;同時示范也是一種無聲的教學語言,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看到教師如此標準的動作自然會心生向往,進而會更加地尊重教師,更加喜愛體育。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教師的親身示范。
首先,體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技能,在教學前對某一個動作進行反復訓練,以熟練掌握,在課上才能準確優美而規范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掌握其中的動作要領。如果教師不重視課前練習,自己的動作做得不到位,這樣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學生會認為連教師都做不好,我做不好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為此在教師課前要精心準備,力求將動作做得標準、優美。
其次,根據教學需要科學合理地運用。示范也要講究時機,否則也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這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機智與技巧,要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反映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等把握好示范的時機、角度、位置等。如為了便于全體學生觀察,我們可以站在不同的位置來多次示范,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展開觀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理解。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具有很強的視聽效果與動態感,這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體育教學中,更能為體育教學增添亮點,使教學更活躍,更能激起小學生參與的激情與動力。
1.營造愉悅氛圍。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下的體育課堂不再只是機械而單一的語言講解,而是可以圖片、圖像、音頻與視頻的方式來綜合動態地展現知識,這使得教學氛圍更活躍,更加符合小學生用色彩與聲音來思維的特點,更能在短時間內集中學生注意力與思維,激起學生濃厚的參與興趣。
2.突出重難點。許多動作較為復雜,盡管采用講練結合的方式,但是訓練中動作往往是瞬間完成的,學生難以看清,理解透。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利用其特殊效果來將整個動作分解成若干小動物,利用慢放、回放、定格等來詳細分析每個小動作,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對復雜動作要領的準確把握與理解。
總之,小學體育課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新課改為指導思想,進行全面改革,這樣的體育教學才能貼近學生,符合新課標,才能成為培養學生素養的主要陣地。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