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鑄造行業發展已取得巨大進步,鑄件年產量已居世界前列,雖然是鑄造大國,但國內鑄造企業數量眾多,平均產量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鑄造車間環境差,噪音、粉塵污染嚴重、鑄造技術人才短缺,技術、設備落后、機械化低、鑄件廢品率高等因素嚴重制約著中國鑄造行業的發展。?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式向調整優化結構、注重效益環保、提升產業層次政策的轉變,鑄造行業的轉型跨越發展也勢在必然。
關鍵詞:鑄造行業 發展趨勢
一、前言
我國的鑄造技術和產量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近十年來,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與巨大的需求量,促使國內鑄造業飛速發展,根據對我國鑄造企業調查顯示,鑄件總產量已達4000萬噸,產值超過4000億元,鑄造廠點約3萬家,從業人員約200萬人。我國鑄造企業數量比世界其他國家鑄造企業的總和還要多,但企業的平均產量遠低于發達國家,甚至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
國內鑄造行業在發展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形勢嚴峻。
二、國內鑄造行業發展現狀
當前,鑄造產業陷入低迷期,這不僅與鑄造產業下游需求市場等外部因素息息相關,而且與鑄造企業自身的弊病緊密相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鑄造行業利潤低,技術更新緩慢
鑄造行業的制造型企業的技術改革力度不夠。在世界裝備制造系統中,我國的鑄造產業只能做價值鏈中最低端的工作——制造,處于“打工謀生”的窘境,不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利潤水平都較低。利潤低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缺少資金致使企業不能及時對設備進行更新,技術引進,更導致鑄造人才流失,嚴重制約著鑄造行業的發展。另外,我國鑄造產業中的多數企業仍是傳統鑄造企業,基本生產特點仍然是單件小批、單件無批,與現代工業要求的“專業化、自動化、化、流水化”生產相距甚遠,由此帶來的是生產效率低下。
2、設備落后,工作環境差
國內除少數大型國有企業鑄造設備比較先進外,多數鑄造廠家設備陳舊,技術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生產車間粉塵、噪音嚴重,除塵設備落后,工人工作環境惡劣,鑄造造型、制芯用的樹脂、固化劑在高溫下產生刺激性氣味,嚴重影響車間工人的身體健康。據了解,在我國鑄造業確立了節能減排,走低能耗的發展道路之后,環保已經成為鑄造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同時環保意識的確立,讓鑄造業加大力度減低能耗,這就給環保節能設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大力生產高技術含量的環保設備才能滿足現在的市場發展需求。另外,水污染治理、垃圾處置設備等環保領域也為環保設備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的增長空間。但是,在振興鑄造業的前提下,鑄造節能環保設備的需求是環保設備能夠穩定增長的關鍵所在。
3、人才短缺
我國鑄造行業與國外鑄造件行業整體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究其主要原因,一個是因為我國鑄造件行業起步較晚,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技術人員缺乏。目前,業界內一些知名專家大多數年齡已經偏大,了解一些皮毛知識、而真正業務內行、技術水平較高、思維創新的耐磨材料專業技術人員卻是鳳毛麟角,這就從根本上制約了我國鑄造件技術的整體提高。造成我國鑄造件行業人才缺乏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首先是國內許多高校己取消了鑄造件行業相關專業,對于行業專業技術人員補充較少。另外,鑄造件行業被社會公認為黑臟累的行業,很多人不愿意去學習這個專業。導致了我國鑄造件行業現在無人可用,技術人員在公司人員所占比例極少,另外,鑄造去也絕大多數工人更是極少經過專業培訓,許多是農民工從事鑄造生產。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尤其是質量意識和質量控制水平不適應市,嚴重制約了鑄造件行業整體的發展。加快鑄造件行業的發展,首要解決的問題是人才的培養,畢竟人才是技術強國的基礎。企業要因其足夠的重視,注重人才的培養。國家也應該調整政策,培養專業人才,使我國由鑄造件大國向鑄造件強國的轉變。
三、鑄造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近年來,節能減排、健康、安全等“綠色鑄造”理念在鑄造行業日益得到強化。一些鑄造企業,在清潔生產、節能降低、達標排放、杜絕重大事故和減輕職業危害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綠色鑄造己成為鑄造行業的發展趨勢。未來國內鑄造行業應從幾下幾個方面調整發展。
(1)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增強企業競爭力。
繼續保持鑄造生產可持續、穩定增長,與國民經濟發展同步;在推行“鑄造企業準入條件”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鑄造行業準入制度;實施“百千萬工程”(綜合“百”強、“千”家骨干、“萬”家企業);加速推進鑄造產業集群(鑄造工業園)建設;積極推進鑄造行業示范工程;提高產品附加值。
(2)積極采用先進鑄造技術與工藝裝備。
重點研究與采用、推廣先進鑄造技術;優先發展重大技術裝備。
(3)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和自主創新建設。
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工藝和裝備水平;加大企業自主研發力度,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產、學、研、用”結合,形成產業聯盟;完善標準體系,加快標準貫徹實施
(4)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5)推廣節能減排技術。
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施行“排污者付費原則”;建立處理工藝和程序,在源頭上減少使用原材料及產生廢料。
(6)推進“兩化融合”,即“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四、總結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式向調整優化結構、注重效益環保、提升產業層次政策的轉變,鑄造行業的轉型跨越發展也勢在必然,在保持鑄件總產量持續平穩增長;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加大產品與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工作,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前提下,基于循環經濟模式的綠色、環保、節能型鑄造企業將是今后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