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中,許多民辦高校普遍存在教師流動性大、穩定性差的問題。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民辦高校的生存與發展,而教師作為民辦高校教學和科研的主體,是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高校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民辦高校迫切需要培養并擁有一支高素質、相對穩定的專職教師隊伍,減少教師資源的流失。
【關鍵詞】民辦高校 師資流失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2-0024-03
隨著我國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辦學形式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民辦高校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與公辦高校相輔相成,共同為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然而,隨著自身的不斷擴展,民辦高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暴露出一些問題,包括師資管理不完善、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師人力資源流失比較嚴重。與公辦高校相比,在教師人力資源的開發與使用上,民辦高校往往缺乏足夠的經驗與完善的人力機制,因此教師資源的流失直接影響民辦高校的長期穩定發展。面對當前經濟和社會轉型帶來的挑戰,民辦高校迫切需要穩定教師隊伍,提高教師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減少教師人力資源流失。
一 民辦高校師資流失的現狀
1.民辦高校師資組成
由表4可知,民辦高校的教師發展培訓較少,教師要繼續學習通常采用校外的自主培訓活動。雖然高校教師具有多種繼續學習方式,但相對于公辦高校教師來說,民辦高校的教師只有極少數有機會參與科研和學術交流。因此,民辦高校教師獲得繼續教育的機會不平等,這也將導致一些尋求自我價值提升的教師選擇其他方式學習,如考研、考博、出國留學等。
二 師資流失現象的成因
1.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相對于公辦高校嚴格的進入機制,民辦高校的用人制度雖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整體力量仍然處于弱勢地位。專職教師中,年齡結構呈現兩極化趨勢,其中一部分是公辦學校的退休教師,這些老教師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但由于年事已高,無法成為學校教學和科研的主力軍;另一部分是剛畢業的本科或碩士研究生,這些人對校情不熟悉,對學生情況不熟悉,缺乏教學經驗,一般從事行政工作。而這些年輕教師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較高,一旦對現階段的工作狀態不滿意,很有可能出現離職現象。因此,民辦高校缺少經驗豐富的中青年教師以及德高望重的學科帶頭人,難以形成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大多數兼職教師是從鄰近高校聘請的在職教師或其他企業的工作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缺課的頻率比較高,容易造成教學秩序的不穩定。
2.待遇不公平
待遇問題得不到改善是民辦高校教師流失的一個主要原因。薪酬待遇的作用不僅在于保障教師的基本生活需要,也代表學校對教師價值的認可程度。合理的薪酬待遇不僅是教師充分散發工作熱情、發揮工作能力的物質動力,也是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民辦學校教師的工資由基本工資和課時補貼構成,基本工資由教師的學歷、職稱、教齡確定,課時補貼根據教師每月的課時數計酬。民辦高校教師的工資和福利來自學校收取的學生學費以及其他創收,大部分民辦高校教師工資收入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師。較低的工資收入會挫傷青年教師的工作熱情,從而導致不滿足于現狀的青年教師尋求其他發展途徑。
3.發展空間不足
目前民辦高校的辦學特征是強調規模效應和低成本運作,因此,民辦高校普遍存在師資培訓投入不足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與公辦學校教師相比,民辦學校教師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培訓進修等方面無法享受與公辦高校教師同等的待遇。并且民辦高校雇傭教師采用聘任制,因此只有少數打算安心在民辦高校工作,投身于民辦教育事業發展的人。教齡是教師社會地位的具體表現,但是民辦學校教師的教齡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計算,所以教師的教學經歷得不到準確的記錄,致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逐漸喪失。
4.學校管理不規范
民辦高校內部缺乏教師管理的有效機制,許多民辦高校在教師選聘及管理過程中,都缺少規范的管理制度,隨意性較大。有的民辦學校為了減少投入成本,遲遲不給教職工辦理各項社會統籌。有些民辦高校沒有給在職的教師提供寬松的工作環境,管理制度教條化,使教師無法適應工作環境,制約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迄今為止,仍然存在沒有樹立師資隊伍建設理念的民辦高校,這些高校缺乏師資隊伍建設的長遠規劃和發展措施。
5.教師心態不積極
民辦高校在社會上處于劣勢地位,主要表現在社會觀念上。目前,社會各界對民辦高校的地位存在偏見,使得民辦高校教師從心理上感覺低人一等,潛意識里存在自卑感,致使民辦高校教師一旦有更好的就職機會便會選擇離職。民辦學校的教師大都采用聘用制,教師和學校之間存在雇傭關系,以至于民辦教師都有存在為學校打工的思想,缺乏公辦學校教師所具有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很多老師進入民辦高校并未打算一直堅守崗位,如果待遇好、工作環境佳,就在民辦高校多待幾年;一旦遇到更好的機會,隨時準備跳槽。
三 穩定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對策及建議
1.政府完善政策
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健全相關體制,保障民辦教師各方面的權利,努力使其享受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的薪資待遇,同時加大對民辦學校教師繼續教育的資助力度。對到民辦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師、應屆畢業生予以一定的鼓勵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到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師認定制度和高校教師社會保障體系。凡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的教師,即使是在民辦高校,也能夠依法享受到與公辦高校教師同等的社會保障,尤其是在社會統籌、住房、福利等方面應享有同等待遇。營造公平的競爭氛圍,鼓勵民辦學校與公立學校站在同一平臺上競爭優秀的師資力量,促進民辦學校的良性發展。
2.學校加強管理
民辦高校內部應該幫助教師解決后顧之憂,努力縮小民辦高校教師與公辦學校教師之間的工資差距。首先,建立高效可行效的工資計算制度,民辦高校教師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工齡計算、社會保障等方面應盡量做到與公辦高校一視同仁。其次,對參加各級培訓的教師,適當給予物質補助;努力解決青年教師的住房問題,給教師營造穩定的生活環境。最后,民辦高校要掌握學校教師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教師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制訂適合教師發展的培訓計劃,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教師的在職培訓工作,使教師在個人專業方面不斷發展。應當給青年教師提供更多進修、提干提升的機會,以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有效地掌握適合民辦高校發展的教學方法。
3.教師端正態度
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穩定發展首先要基于教師們積極的就業心態。進入民辦高校執教的教師應該端正自身的工作態度,調整自身的心態。無論是在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教師的基本職責都是教書育人,因此,民辦教師應不忘選擇教師道路的初衷,繼續保持對教學工作的熱情,把教師當作自己的事業。民辦教師應該積極投身教學與科研,努力發揮自身的特長為所在的民辦高校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同時,提高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是每一位民辦高校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民辦學校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和扎實的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推動進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唐衛民、李紅玫.淺析民辦高校教師流動問題[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9)
[2]曾蘭蘭.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流失問題[J].企業文化(中旬),2013(2)
[3]翟鐵華.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管理現狀與對策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
[4]宋維清.加強民辦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7(5)
[5]王蓉.陜西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2
[6]胡珍妮.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