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大學音樂教學進行了簡單闡述,分析了音樂教學發展的現狀和其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同時提出相關的教學改善建議。希望本文能夠為大學音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的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大學 音樂教學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2-0055-02
大學教育不僅是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還要對學生進行個人素質教育,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直接進入社會,他們的個人文化素養和社會公民素質決定了其在未來工作和生活中的發展狀態。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成為我國大學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美術、音樂、體育等藝術類教學是最適合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科目,也成為大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值得我們進行探討。
一 大學音樂教學現狀
1.大學音樂教學有所發展
大學音樂教學一直以來作為高校或者藝術類院校的音樂專業教學存在,而隨著人口素質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腳步加快,高校也擔負起了對全校學生進行素質培養的任務,大多數學校也因此開設了針對非音樂專業學生的公共選修課,進行基本的音樂閱歷教學和音樂賞析教學;同時,適用于大學音樂公共課的教材和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發展之中。
2.大學音樂教學成為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課程
無論是作為大學公共課還是專業課的音樂教學,都越來越重視音樂對學生個人素質發展的積極作用。在大學公共課中,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音樂欣賞教育方面,試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在專業課中,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進行音樂文化教育,以此提高音樂專業人才的個人文化素養。可見,大學音樂教學已經成為學生素質培養過程中的重要課程。
3.大學音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
雖然大學音樂教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展示出其對學生個人素質的教育作用,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大學音樂教學對學生素質教育的方向比較模糊,大多數公共課教學關于素質教育的內容并不明顯,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也是潛移默化式的,一旦學生離開課堂或者不接觸音樂,教育作用就很容易喪失;其次,無論是大學公共課還是專業課,音樂教學在教學評價方面都沒有體現出重視個人素質發展這一方面,通過結業論文或者學生個人能力考試,都不能有效地反映學生素質的發展程度,也使得素質教育的效果被忽視了。
二 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1.教學內容具有素質教育的指向性
學生的個人素質發展是以學生個人優秀品質的擴大或者對更多優秀品質的學習為主的,目前大學音樂教學中與素質教育相關的內容是進行簡單的名曲欣賞或者統一的音樂文化教育,使得音樂教學成為“一刀切”式的教學,并不符合學生素質發展的要求。因此,要使大學音樂對學生個人發展具有更積極的教育作用,就需要使教學內容具有素質教育的指向性。
2.教學方法滿足素質教育需要
將學生禁錮在教室當中,以教材和教師演示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始終是行不通的,目前大多數學校的音樂教學內容都較為沉悶,往往都是對中外名曲進行欣賞,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素質教育實際上是個性化教育,是促進學生個人特征中的長處積極發展的教育,因此,大學音樂在教學方法方面也應該體現出個性化和多元化的特點。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音樂的魅力,是擴大大學音樂素質教育功效的可行途徑之一。
3.教學評價能突出素質教育結果
一種教學結果的產生應該通過教學評價表現出來,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音樂教師,都有必要對教學評價的方法進行改善,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又一個關鍵。教學評價方法的確定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應該統一,對音樂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評價方法以及對參與大學音樂公共課的學生的評價方法應該有所區別,如果條件允許,則應該設置更多的教學評價方式,使素質教育結果凸現出來。
三 對大學音樂教學的建議
1.改進大學音樂教學的課程設置
作為高校方,要轉變音樂教學的觀念,改變過去僅僅靠書本傳授知識的模式。畢竟目前音樂教學的形式還是以公共音樂課或者選修課為主,對音樂專業學生的教學則是以專業素養訓練為主,這樣的課程設置方式禁錮了音樂教學內容的可變性,因此,要豐富大學音樂教學的內容,使其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就應該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進。首先,對于音樂專業學生來說,應該開設專門的音樂素養教育課程,使素質教育獨立出來,以此提高學生對自身素質發展的重視程度,在音樂素養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設置內容的細節,使學生以個人意見發表和集體討論的方式,建立一種對音樂文化素養和個人素質發展進行積極交流的氣氛,逐漸使素質教育成為音樂教學的一個必要環節;其次,對于參與大學音樂公共課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和階段,請感興趣的學生自由參與學習,為非專業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接觸樂器、接觸音樂文化的資源,甚至可以讓非專業的學生旁聽專業課程,通過浸入式的教學,達到滿足不同學生個人素質發展的需要。
2.重視音樂實踐教學
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是首要任務,要樹立起師生有了音樂的校園文化才是完整的觀念。學校還應該舉辦健康向上的音樂比賽,鼓勵學生參與藝術活動,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將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流行音樂進行融合,體現出百花齊放的效果,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知識可以開設五線譜、樂理知識和音樂史等基礎知識,實踐課可以開設二胡、口琴、吉他等大眾化的樂器,滿足學生的不同愛好。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比如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通過視頻、音頻和動畫的方式展現教學內容,既能更加直觀地讓學生理解到所學內容,又能增加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達到音樂的審美境界。
3.以音樂活動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
大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關于個人素質方面的發展,需要通過特殊的評價方式才能展現出來。因此,大學音樂教學的評價應該以音樂活動的方式為主,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參與評價,才能達到展示學生個人素質的目的。建議學校在音樂課程結業時,以音樂素質展示為主題舉辦大型的音樂活動。我曾經組織非專業的音樂學生進行過一次音樂歷史展覽,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們提供了各種音樂文化圖片、資料以及個人的學習心得,還主動聯系音樂專業的學生為展覽配樂、進行cosplay等活動,從這次活動當中,學生們總結出了“音樂使人愉快、音樂也能承載社會發展歷史”這樣的結論,這也是學生個人素質發展的一個表現。通過這樣的活動,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充分觀察和體會到素質教育的結果,較之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音樂活動更適合音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結果評價。
四 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大學音樂教育的高效展開一定要有高素質的教師來參與,然而,目前大多數大學音樂教師的知識結構都比較單一,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具有較高的音樂技巧素養,但對于教育學和心理學相關知識掌握得并不熟練,這成為制約大學音樂素質教育發展的一個因素。因此,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一定要以大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個人文化素養水平的提高為基礎,校方應該重視對音樂教師本身進行培養,才能夠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音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目的的達成,需要從教學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三方面的整體改革入手,以提高教師個人文化素養為基礎,只有這樣,音樂教學才能充分發揮自身對學生的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許磊.從流行音樂教學入手強化學生的音樂興趣與素養[J].才智,2015(8)
[2]廖西琳.高校音樂教學中如何強化人文素質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2)
[3]孟潔.高校音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滲透分析[J].戲劇之家,2014(7)
[4]李冬梅.淺談大學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新方法[J].北方音樂,2014(3)
[5]林聲.談大學鋼琴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6]郭英.高校音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滲透探析[J].音樂大觀,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