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目前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和社會未來發展的形勢,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本文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相結合的教育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出相應的問題和處理辦法,希望在小學語文的教育環境中能夠給予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課程整合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2-0080-02
目前,我國已經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作為教育改革一種新的突破點,力求在引入信息技術的同時加強課堂教師和學生對社會及世界的新的感受和認知,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需要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內容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育中,從而形成有機的結合發揮其效力。從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這個層面來講,信息技術的引入將對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等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全國很多小學加大了對信息資源的投入,從政府支持到學校投入,很多學校目前在硬件上已具備規模合適的多媒體教室,在教學環境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軟件方面,諸多的小學對教師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的相關培訓,從而使教師具備使用信息設備、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內容的技能,同時在思想上也進行了升華和改觀,使教師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目前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原因,并集中探討結合信息技術應該如何實施新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的相關改革及要求,從而開辟一條嶄新的教育新路線。
二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誤區
1.過分依賴網絡資源
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體現在教師在做課程備課的過程中過分地依賴網絡信息所給出的解釋,在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通過網絡尋找答案,而這與實際的情況可能不符合,造成了對周圍環境和條件的忽視,一個問題本來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就可以得到解釋,但是因為對網絡上答案的過分信任而放棄從自己身邊找答案,這對小學生的直接影響是學生也盲目地跟隨教師的思維,從而將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師給予的演示上,而忽視了對周圍環境應該具備的敏銳觀察力,使得學生對互聯網產生一種盲目的推崇和追求,造成了課程內容和學生教育秩序上的復雜,從而沒有實現信息技術所應帶來的教育效果,同時也增加了很多負面的影響。
2.課堂缺乏靈活性和正確的價值導向
教師一般在備課過程中會制作相應的課件,在課堂上一般通過課件的講解來完成對課程內容的傳授,但是因為課件內容比較僵化,在講解過程中就出現了課堂內容相對生硬死板,而學生又相對比較盲目地跟隨教師的思路,從教師到學生都因為信息技術的引入導致了思維上的禁錮,由于教師沒有科學地引導學生并對其進行有效信息的傳遞,使得信息技術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地利用。而課堂中所做的演示也因為沒有獲得預期的學生反應而失去了信息技術在課堂上應該呈現出來的效果和作用。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學生失去了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而教師也沒有做到應有的引導學生的工作,然而,這并非是信息技術所引起的問題,而是教師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觀念和意識上的偏差,不但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來實現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消化,反而使學生陷入到一種枯燥乏味的“光線刺激”活動中來,所以需要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上要加強自身觀念提升的同時能夠合理地安排課程的進度,從而科學合理地利用信息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塑造正確的價值導向。
3.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地位失衡
從課程的進行來看,教師經常出現一邊利用多媒體技術一邊要求學生自學或討論的情況,而這樣的一種方式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積極的學生反應,而更多的是學生忽視教學內容而做其他的事,從而直接影響到教學的秩序和效果,還有就是教師放棄新的教育模式而回歸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從而失去了新課標新課改所要求的信息技術帶動氣氛,增強教學效果的意義。而且呈現的是兩種極端化的教學方式,這不單單弱化了教師引導和主導的作用,也使學生失去了主體地位,從而得不到預期的效果,且限制了學生的能力培養。
三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策略
1.教師講授為主,信息技術為輔
信息技術的引入其實是一種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體現,信息技術不能替代教師進行正常的授課而只是一種演示使用的教育工具,結合信息技術的引入對課堂正常秩序和效果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需要教師能夠分清主次,需要教師能夠做好課堂主導的職能工作,積極地去引導學生對知識的了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認識世界、信息更新的課程深化工具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課標要求的知識之余還可以對知識進行加深和豐富,這才是課程改革之所以引入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的意義所在,而從這個方面也要求了教師在課程的傳授過程中能夠科學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從開拓小學生眼界和塑造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及思想品質的角度利用好信息技術,從而實現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所具備的價值和作用。
2.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小學生處在一種逐漸成熟的成長階段,心理和發育都需要健全,而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在于將一些抽象化的事物在多媒體技術中通過一些影像或情節比較輕松地表達,這對小學生這個特殊的成長時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教師在這個方面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同時也要求教師能夠處理好信息技術引入課堂之后帶給自身的挑戰和沖擊,從課堂的角度慎重地斟酌和安排好多媒體的使用,同時提升自身對信息教育的理解認識,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多媒體技術合理科學地使用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人生價值,在此過程中也是教師實現引導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教師需要認清自身在課堂中所處的位置和作用,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結合并發揮其應該實現的效果和價值。
3.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
多媒體技術的引入能為學生呈現圖文并茂的效果,也可以解釋很多的抽象名詞,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對語文課本中的內容進行生動的動畫效果展示,從而立體地呈現小學語文所涉及的教學內容。當然,這與教師在課堂上正確地引導和課前準備分不開,而這一系列的工作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教學內容,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從多方面了解和發現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關的現實世界,從而將學生從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從小就培養一種結合實際的意識。
小學生處在心智逐漸成長的階段,在諸多方面還沒有定型,在這種關鍵的時期需要在教師科學合理地引導下幫助學生去了解和明白更多的道理,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在這個層面上非常符合這個特殊階段的要求,也正是這樣的做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小學生因為盲目和幼稚的階段性的弱點而誤入歧途。
四 結束語
小學語文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信息技術的引入在諸多方面可以幫助和完善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傳統教學中不容易解答的問題,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在信息化時代逐漸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引入到小學語文教育中來是信息技術發展和服務于人的又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而通過信息技術的引入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和了解世界,對小學生心智向成熟的階段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然,這種作用的發揮與教師的正確引導密切相關。這也對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上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素質和職能上能夠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同時,在課程的安排、課堂的引導、課堂的效果上敢于創新,從而幫助小學生從小學階段就意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的相關課堂活動中來,也通過這樣的方式為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并培養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劉南艷.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課程教學改革[J].陜西省行政學院陜西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3)
[2]辛濤、朱一彬.“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存在問題原因探析[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
[3]劉南艷.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課程教學改革[J].陜西省行政學院陜西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