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孩子天真的特點,鑄就了他們至真至純的情感理念,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力,挖掘內在潛能,關鍵在于老師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引導。面對聰慧與特性并存的學生,我們不得不深思,在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中,如何去抓住“評價”這一新亮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 評價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2-0096-02
片段1:
師:春天是什么顏色的?
生:春天是紅色的、綠色的、五顏六色的……
生:春天是黑白色的!
(師走近學生,輕輕撫摸著他們的小腦袋,微笑著)
師:嘿,為什么春天會是黑白色的呀?
生:因為春天在我們眼睛里,我們的眼睛是黑白色的,所以春天也是黑白色的。
片段2: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學了聲母j、q、x,我們要用什么辦法才能牢牢地記住這三個新朋友的名字和樣子呢?
生:認真讀書……
生:編兒歌。
師:這個辦法真不錯。誰來當小博士編兒歌呢?
生:我編的是“j就像小公雞,太陽上山叫j j j。”
生:我的兒歌是“一個汽球畫在書上q q q,放在地上q q q。”
生:我還編了“小西瓜,小西瓜圓又圓,左一刀,右一刀,x x x。”
片段3:
師:同學們,誰來說說時間在哪里呢?
生:時間在小鬧鐘里,因為小鬧鐘嘀嗒嘀嗒地響,那個針就動下,時間就過去了。
師:真不錯,說得很完整,而且很生動。
生:時間在我的身體里。
師:哦,說來聽聽。
生:因為我一天天在長大,時間就一天天地過去了。
師:真棒!(師豎起拇指)
(生齊鼓掌,生歡喜地坐下)
不是身臨其境,你很難相信,這會是一個六歲孩子的話,是他們在毫無課前準備的課堂里發出的最真實的聲音,也讓我深知了孩子的潛能是你所無法估量的,因為他們的天真鑄就了他們至真至純的情感理念,如何啟發孩子的潛能,挖掘內在,關鍵在于老師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引導。“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真實的謊言何時才是盡頭”等這些簡單富于真理的結論來源于真實的生活,同時也啟迪著我們在新課程中更加廣闊的空間里去評價學生。面對聰慧與特性并存的學生,我們不得不深思,在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中,如何去抓住“評價”這一“新亮點”。
一 評價方法的開闊性
馬克思說:“你們總不會希望玫瑰花和紫羅蘭同樣的香氣,然則最豐富的東西——精神,為什么一定要嵌在一個模子里?”建立了多元的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綜合的評價內容和標準,那么相對的評價工具與方法就應注重多樣化,因此新課程倡導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尤其強調質性評價方法的應用。
積極的教師期望和教學評價,學生欣賞、悅納式的自評和互評,是促進學生良性發展的有效刺激。帶著親切、友善情感的積極評價可以激勵孩子,使他們樂于接受指導和幫助。實施積極評價,應以促進每個學生主體良性發展為根本目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分層評價的方法:對優等生見解獨到的,運用“標新式”評價,表揚他“解答有創意”;對中等生見解一般的運用“肯定式”評價,鼓勵他“解答正確”;對學困生見解有誤的,運用“移情式”評價,以贊許的目光、寬容的微笑、親切的動作、傳遞“你有進步”的信息,用你的大拇指,少用你的小拇指。
如在教學《家》一課的識字時:
師:“剛才,大家詞語讀得很棒,單個字你會讀嗎?下面我們來做個“摸字卡”的游戲。(學生拿出自制生字卡片)
師:哪個小朋友愿意上來和老師一起做這個游戲?大家注意看我們是怎么做的。互相摸字卡,會讀歸誰,會讀的當小教師,教不會讀的學生。
(進行摸字卡游戲。)
評價:得卡片多的小朋友請站起來,老師給每人獎勵一枚大金星。沒得大金星的小朋友不要灰心,我們繼續做打堡壘的游戲,希望你能取勝。
我在教學《字與拼音(五)》(第四課時)時: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小小郵遞員”的游戲,可以嗎?
生:可以。
師:我這兒有四封信(niu shu ma xiong),請郵遞員送給四位同學,這四位同學再來告訴大家,老師送給他的信寫了什么。(師挑選四名同學)
師:送給誰了?(再選四名同學)其他的小朋友,我們為他們加油,好嗎?
生:好。(游戲)
師:請××來說說老師給他的信。
(小組評議)
生:老師,我們小組建議由他來當小老師,帶大家讀。
……
無論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評還是學生自我評價,教師都要給予適當的鼓勵或點拔、啟迪,并以友愛的情感、真誠的語言、溫和的表情、民主的態度調控評價過程,使學生增強信心,以愉悅、高漲的情緒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又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受到鼓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促進每個學生個體的良性發展。
二 評價目標的發展性
《新課程》強調“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檢查、甄別和選拔,而是在于如何通過評價來促使被評價者改進,促進其發展。”發展性評價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體系,體現了我國素質教育對課程評價的要求,符合國際評價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它的功能是促進和激勵學生的發展,提高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要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的前提下進行評價,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注重發展和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多用激勵、鞭策的語言,少用簡單、生硬、粗暴、結論性的語言。對優秀的學生,除了激勵之外,更主要的是幫助他們找到不足之處,客觀地認識自我,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對學習和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的評價,應該更加慎重,教師必須用誠懇、信任的態度幫助他們查找、分析研究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通過學習努力達到目標。
老師在教學中提出了“時間在哪里呢?”這一啟迪性談話引出了“時間在小鬧鐘里……”,又運用了清楚、簡練、可測量的目標術語“真不錯……”,繼而引出“時間在我的身體里……”這樣富于哲理性的語言。
有一位老師在執教時問“冰雪消融之后是什么”,有學生回答“是春天”。面對一個富有如此個性的回答,此時教師的評價是贊賞,或是否定,對學生的發展潛能發揮都將是決定性的作用,誰能說他們明天不會是“中國式的柏拉圖”呢?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要有明確性,應建立在發展學生的“三維”理念基礎上,在評價中用教師的靈性啟迪孩子的悟性。《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三維”的教學目標,充分展示了動手實踐、思維和言語訓練的過程。新基礎教育提出了基礎教育的“生命性”,強調改變過去中小學生教育中存在的重學科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價值、輕學生個體生命多方面發展價值的弊病,從單一地傳遞教科書上呈現的現成知識,轉為培養能在當代社會中主動、健康發展的一代新人。
三 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評價要多元化,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關注他們的處境和需要。發展性評價提倡改變單獨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態,轉為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將評價變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多主體評價對于學生的發展是有利的,低年級的學生表現欲極強,給他創設一個表演平臺,他會給你一分驚喜、一分收獲。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的古詩《登鸛雀樓》的誦讀中,我請了一位平時表現欲強的學生,她在讀時真是聲情并茂、入情入境……聽完了學生的誦讀,師:“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生:“我覺得自己讀得不錯,因為我很投入、很認真,我還有動作了。”她得意地為自己豎起大拇指。“那我們請同學來評評怎么樣?”“我覺得她讀得不錯,聲音響亮,而且有表情。”“我覺得她讀不錯,但是我能讀得比她更有感情。”
師:誰把自己寫的字展示出來,供大家欣賞。(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一學生寫的字)生:我覺得她寫的第一個“下”字很難看!(被評的學生臉紅了)師:你能找到她寫字的優點嗎?生:她的字跡很干凈,寫得很認真。師:你很會欣賞,你能再來評評她寫的幾個“下”嗎?生:……(點評:學會欣賞別人是一種學生需要的品格和交際的本領,也是向別人學習的一種方式。巧妙地引導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能讓學生學會欣賞別人。)
給了他們一個舞臺,他們給了我更多的收獲……這樣,傳統的被評價者成為了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在評價主體擴展的同時,重視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在平等、民主的互動中關注被評價者發展的需要,共同承擔促進其發展的職責。《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課程評價的目的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評價的主要手段。要使學生熱愛語文,學會學習,為其打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們教學中的評價體制值得反思,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更值得研討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