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值得我們每個美術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和探索。本文表述了小組合作學習實踐過程中的一些無效現象,并對如何通過一些措施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無效現象 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2-0124-0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同時認為學生學習方式是當前在學校及課堂層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特別強調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新課程標準下美術課堂教學的一個明顯特征。它不但改變了傳統教學空間的組織形式,拓寬了學生學習的互動空間,還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敞開求真、向善、愛美的心扉去交流、探索和實踐。目前,我校正進行以“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引進‘小組合作制’”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在課改過程中,我對小組合作學習也進行了探究,現將心得匯成文字和同仁們進行交流。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無效現象
1.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不明確,缺乏合作的價值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能根據教學目標、重點及難點,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如,問題的提出不夠明確,使得學生無從下手,失去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再如,問題過淺或過難,造成學生難以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和碰撞,失去合作、探究的意義。
2.片面追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缺乏合作的真實性
我們在教學和教研過程中,發現有這樣的現象:當老師提出分組討論時,討論的氣氛煞是熱烈,而老師請學生起來發言時,學生張口就是“我覺得……”或“我認為……”,而不是“我們覺得……”或“我們認為……”。這表明結論僅是他個人見解,而并非是小組合作的結果,合作學習也僅停留在表面并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
3.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放任自流,缺乏合作的引導
小組合作學習放任自流的現象有兩種:一種是,有些教師認為當教學進行到合作學習時就應該是學生的事了,教師則可以在一旁準備下一個教學環節的內容,而忽略了自己應該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者和指導者;另一種是簡單隨意的分組。多數老師的分組是按座位就近搭配,也有規定了每組的人數后完全讓學生自由組合的,還有的小組內沒有負責人。這些因素的忽略往往導致學生不能全員參與活動,甚至產生了“亂”的現象。
4.小組成員發展不平衡,缺乏合作的交流與溝通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之一是為了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及共同發展。但在實際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長和學習成績優秀者往往占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主動權。在這種情況下,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要么一聲不響地聽別人說,要么做與合作學習不相關的事情。這樣優秀者的意見往往代替了小組成員主流的意見,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成了他們的陪襯,更多的時候在當聽眾。久而久之,非但小組成員沒有共同發展進步,反而兩極分化愈加嚴重。
5.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輕描淡寫,缺乏全面的關照
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成員和小組的每一次進步,并及時給予正確的評價和表揚。可是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之后,我們常常是讓一些優秀的學生來發言,忽略了傾聽那些能力一般的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再有,教師往往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立即過渡到下一個教學環節,這樣的“過渡”對教師來講固然較為理想,但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卻會很掃興,因為學生在合作探索之后都會滿懷成就感,期待著老師和同學生們都能聽到他們的“天才之想”。所以,教師要顧及對各組情況的了解,平等地給他們展示的機會,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二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措施
我們經常在美術公開課中都會看到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平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卻輕易不敢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擔心的是在合作過程中課堂易放不易收。對此,教師們要大膽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形成規范、提高合作質量。讓“小組合作學習”在循序漸進中成長、成熟。
1.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建組,建立團結和競爭機制
劃分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是成功進行小組合作的前提。分組合理才能使小組成員之間產生互相促進的積極作用,才能保證合作學習有效進行。因而,分組決不可簡單隨便。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個體差異、興趣特長以及能力等因素,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進行分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也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性。使組內成員形成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關系。形成組內團結一致,組間公平競爭的態勢,促使每個同學的才能得到充分發展。其次,從美術學科的特點來看,每組人數不宜過多,一般在4~6人為宜。這樣,對于美術作品的創作可以采取臨近合作,方便易行;對于疑難問題的解決,又可以發揮團體的力量,集思廣益。
2.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和時機,激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把握好合作學習的內容和時機是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發展的前提。教師首先要把握好合作內容的必要性,再抓住合作學習的時機,當所需解決的問題能激發學生思維火花、促進學生團結協作時,才是開展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一般出現在如下幾個情況中:(1)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上,為了讓學生能理解掌握重難點知識,并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去創新的時候;(2)在對某一問題學生比較混沌,不知所措時;(3)對一件美術作品的完成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時。抓住合作學習的時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優越性和愉悅性。
3.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協調并掌握合作的過程
有效的合作需要老師的精心組織、協調和指導,教師應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合理引導,積極調控,承擔好學習促進者這一角色。鑒于中學生既熱情又叛逆和美術學科的社會、學校地位偏劣勢的特點,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第一,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引導者,更應該是參與者、合作者。由于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時代特征,他們追求個性張揚,在美術課上顯得格外張揚,不容易形成積極有序的合作。教師要隨時關注各組的合作學習情況,在個別學生、個別小組發生情況或遇到困難時,及時地調整和點撥,久而久之學生會養成一種良好的合作習慣,并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實現智慧的碰撞,體現自身的價值,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悅。第二,教師要善于調控節奏,做到放得開,收得攏。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要根據合作的情況靈活掌握,切忌教師因害怕拖延了課堂而在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或是興致正濃時中斷學生的合作活動,造成學生合作不夠深入、興致未盡,從而漸漸喪失合作探索的興趣。
4.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培養合作學習的理念
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一種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是基于小組合作成員的共同努力。因此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時,一要把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二要對合作小組集體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在此基礎上更要側重于過程評價和小組集體的評價。
把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結合起來并側重于過程評價,可以使學生更關注合作學習的過程,使他們認識到對他們最有意義的是合作學習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要從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合作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的精神。
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并側重于集體評價,這樣會使小組成員認識到小組成員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個人目標的實現必須依托于集體目標的實現,而防止出現個人英雄主義、小組歧視現象,讓他們認識到小組成員的共同參與才是合作學習所要實現的目標。
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賞、認同和關注。為了真正做到全面關注每個成員,從而較為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在評價這一環節要做個有心人。在小組評價時也要對個人有一個適當的評價,如個人對合作學習的參與度、積極性等進行評價,通過在組內樹立榜樣,激發組內競爭,以此來調動其他成員參與的積極性,以免讓個別學生形成一種依賴思想。
讓學生在有效的合作學習中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想象力,領略合作的愉快和力量,培養交往能力,增強團隊意識,從而真正實現了美術課堂的自主性,讓我們的美術課堂在所有學科中成為一道獨具魅力的風景線,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美術教師的新課題,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探究。
參考文獻
[1]文濤.論有效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