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陸陸續續寫的文章,居然要出書了。中國古代一直有“文以載道”的說法,所以,我一直把出書看得很神圣,一本書在這個世界上出世、流傳,也許是曇花一現,也許會長久流傳,但無論如何,會影響很多人。假如是謬種流傳,就會生出惡果。無論如何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
好在是,我這本書,就像是在數自己的腳印,而不是講大道理,只是希望讀者能夠從這些腳印咯自己看到些道理。
最近五年,共識網從出世到成長,有了一定影響力。這些,固然和我有一定關系,但是,像一個人在世界上生存一樣,共識網同樣離不開陽光雨露,離不開眾人呵護。而共識網恰恰生逢其時,得到了營養和滋潤,得到了呵護。
最大的營養源,是改革開放的大時代。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中國開始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改革成為主旋律。如果說,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象征著中國重新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三十年之后的改革,成為中國崛起的發動機。
應當慶幸我們遇上了這樣的時代,科技日新月異,經濟高速騰飛,全球化拉近了整個世界的距離,這些都是看得見的。可是,還有一種看不見的但是無時無刻存在并變化的東西異常活躍,這就是思想。
作為一個思想性網站,共識網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雖然不能生產物質形態的產品,但是有精神的產品,就生產和整合兩個大類來說,共識網的整合因素大于生產因素,也就是說,共識網主要是個平臺,各種意見可以在這里發表,經過一定整合而已。對于這種整合,我們希望最大限度地闡述各種觀點,并且經過討論得到最大限度的共識。
當然,這本書不是闡述共識網的理念,甚至也不是系統介紹共識網走過的路。更多的,是回顧我自己走過的路。從上學,到當兵,到工廠,再到研究機關,然后再半下海和全下海,似乎走過了不少的路。在我看來,每一段路都不是浪費的,哪怕是走過彎路,哪怕是摔過跟頭,走過的彎路,使我看到了更多的風景,摔過的跟頭,讓我強壯了體魄,也讓我增加了辨別道路的能力。我感謝這些彎路,我也感謝這些跟頭。
回到這本書上來,其實,我原本沒有想到要出這樣一本書,但是,我自以為還是個勤勞的人,有空的時候,有想法的時候愿意記錄下來,沒想到這幾年居然寫了近五百篇文章,近一百萬字了,可見日積月累的力量。告訴大家這樣一個數字,是說——只要抓緊點滴時間,只要抓住點滴想法,記錄下來,出書不難。
《日本軍事崛起之路:幕末至明治時代》
這既是一部日本幕末至明治時代的簡明斷代史,又是一部日本救亡圖存改革史,同時也是一部日本陸海軍發展演變史,一部對日本外侵略擴張史。本書詳細展現了日本近代崛起的各個階段:打開國門,幕末維新,明治改革,軍事膨脹,對外擴張。
作者還深刻總結了日本從防御政策向侵略擴張轉變的軍備變化:傳統武士淪落,效忠天皇的日本陸軍成立;自購軍艦,訓練海軍;木質艦被淘汰,鐵甲艦嶄露頭角;冷兵器時代結束,火繩銃迅速被步槍等取代……
《小顧聊繪畫·貳》
本書是藝術入門暢銷書《小顧聊繪畫·壹》的續作,書中精選了7位著名藝術家,包括丟勒、維米爾、庫爾貝、克里姆特、席勒、馬奈、莫里索等,以幽默風趣的筆觸簡單介紹了幾位藝術家的生平故事和重要作品,并在敘述過程中通過對藝術家重要作品的剖析,指導讀者如何欣賞藝術。文章繼續了作者顧爺詼諧幽默的筆調,用最接地氣的語言為讀者朋友們道來藝術家們的前世今生。
《中國當代藝術史:2000-2010》
21世紀的頭十年,是中國現實逐漸碎片化的十年。我們需要在何種背景之上,才能真正理解十年來的當代藝術現實?藝術史家呂澎在劇烈變革的大時代中書寫藝術家的工作。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討論的是藝術家和他們作品的生存空間問題,以798為代表的藝術區、其他美術館等藝術空間在政策調控和市場浪潮下的興衰。呂澎將“藝術生態”視為藝術生產的語境,更看作藝術生產的結構、過程與結果。潮涌潮落間,張弛不一的規則體制、狂飆突進的市場資本、過渡時期的實驗空間,呈現出新世紀百態并進的激烈交鋒。
《市場與政府》
《市場與政府》收錄了張維迎三十余年來的重要文章和演講33篇,從改革開放之初到2008年金融危機,張維迎一直活躍在中國改革的最前沿,他的許多觀點后來被證明具有極強的預見性,本書精選的文章,幾乎囊括了張維迎教授所有對中國改革產生巨大影響的重要觀點,他對市場經濟的堅持、對主流經濟學的思考和對中國資本市場及金融穩定的建議,都在書中得到了完整的論述,本書是了解張維迎學術思想、理解宏觀經濟脈絡、認清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權威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