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在雅典、柏林和其他歐元區首都匆忙舉行了一波議會投票后,第三輪救助希臘一攬子方案已進入逐步實施階段。為期三年、總額略高于850億歐元的新金融方案旨在確保向希臘政府提供資金支持。自2010年春季以來,希臘政府一直未能重新獲得完全進入市場的機會。救助資金伴隨著一些嚴苛的條件,包括為旨在恢復希臘公共財政的可持續能力、同時為該國回歸增長之路打下基礎而需要進行的改革。不過,對于第三輪方案是否能成功幫助希臘經濟復蘇、同時保持歐元區的完整,許多人表示懷疑。
經濟學家激辯希臘困局成因
回顧過往,這樣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經過 5年的金融救助,希臘出口仍未見明顯起色,即使在1月25日大選后的動蕩期之前也是如此;希臘公共債務仍在其GDP的170%以上徘徊;失業率仍在25%以上;GDP仍比危機前低約25%。在這種背景下,很難會有人承認以往的救助計劃成功。為確保第三輪希臘救助計劃奏效,必須找出前兩輪失敗的根源。但在這個問題上,各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過去幾個月,當希臘處于金融崩潰的邊緣、施行資本控制并就前途進行公投之時,歐美經濟學家就希臘悲劇的根源以及債務方和債權方的責任劃分進行了激烈辯論。人們普遍認為這十分重要,因為爭論的結果可能會決定在第三輪救助計劃方案出臺前的艱苦談判中,誰應該作出讓步。
一些諾貝爾獎得主們的觀點為人所熟知,他們認為過分的緊縮舉措是造成希臘困局的原因之一。不過奧利維爾·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等人,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博客上發表了另一番解釋。這位昔日的IMF首席經濟學家評論道:“產出減少程度確實比預測的要多得多”,但與其說這是財政整頓造成的,不如說是因為結構性改革裹足不前。2015年初安德斯·奧斯隆德(Anders Aslund)在一篇文章中最早提出這個觀點,該文的題目本身就闡明了觀點,“希臘問題:一貫的財政不負責且改革匱乏。”奧斯隆德素來說話不留情面。
困局完全歸咎希臘政府有失公允
我在布魯蓋爾研究所刊發的一篇論文里, 深挖了國際貨幣基金結構性改革實施情況的數據庫,希望提供量化證據來檢驗這些說法,并對比其他歐元區國家的救助計劃。
圖1展示的是已完成的對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救助方案進行審議的時間節點。這尤其重要,因為文獻中所公認的救助計劃實施的量化指標之一是審議時間是否大致分配均等,而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定期審議(通常每季度一次),出現延誤則說明計劃實施有問題,才會耽擱對其后貸款款項的撥付。

我們可以看到希臘經歷了兩次實施延誤,這印證了布蘭查德的觀點。第一次是在2012年,時任希臘總理喬治·帕潘德里歐呼吁就救助計劃舉行公投后的政治動蕩,導致5月和6月兩次大選;第二次是2013年末到2014年上半年,當時經濟調整的疲勞期已經開始,議會里政府的多數優勢逐漸減弱。
不過,在金融救助的5年當中,希臘通過了逾166條改革舉措,與歐盟、IMF和歐洲央行這三駕馬車簽訂的結構性制約條件,未能履行的大約有10%(見圖2)??傊?,可以公平地說,希臘的方案執行記錄雖遠不完美,但也不足以解釋改革措施在促進增長方面收效甚微的原因。
另一方面,對已執行的改革舉措的詳細分析顯示,希臘救助計劃對經濟增長影響不大的根源是改革措施的時機和內容構成,這兩方面未能完美地調校方向:即如何快速過渡到以私營部門為中心的新增長模式。
至少在金融救助的初期,旨在改善商務環境和促進競爭方面的措施缺失,而勞動力市場的改革單獨進行。這意味著對勞動力成本大幅調整(對競爭力非常重要),但價格上的調整不大,從而不必要地壓縮了實際工資,加劇了衰退。

與其他歐元區救助計劃(例如葡萄牙救助計劃)相比,希臘優先并著重進行的是只會在長期有利于產出的改革,例如機構改革。當然,這些“與政府相關”改革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多數的話)被認為非常必要,倒不是出于加強經濟增長的考慮,而是為了進行財政整頓。不過,正如著名增長經濟學家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在其專著《相同的經濟學,不同的處方》(One Economics, Many Recipes)中所言,機構改革和對財政賬戶的整頓,“在經濟增長的環境中進行,要比在停滯(或蕭條)環境中進行容易得多?!?/p>
稅收改革的本意是要把賦稅負擔從勞動力轉到消費上,這理應對經濟產出起到立竿見影的正面影響,但實際上并沒有看到這種影響。增值稅稅率倒是有所增加,但并沒有帶來稅收楔(tax wedge)的下降,仍處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的最高水平。
如果就此得出結論,認為希臘救助計劃的失敗主要(或完全)由于未實施改革,對希臘當局有失公平。方案設計上的缺陷,說明制約條件對于促進短期和中期增長的改革重視不足。雪上加霜的是,政府執政能力不足,政府不夠穩定,而且政府有時對改革日程的決策權有限。在各種文獻中,這些因素都與經濟調整方案中制約條件實施不力相關,從而限制了那些可以要求希臘進行的改革。
希臘迅速恢復增長,第三次救助方案才能成功
當前,希臘與其債權人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以下三個方面實現恰當的平衡:必要的財政整頓(這也取決于可提供給希臘的外部資金所附加的政治限制)、避免赤裸裸的不公、讓希臘重返經濟增長軌道的需求。應該把經濟增長置于優先地位,不僅因為貧困與失業已達到極高的水平,同時也有政治經濟原因。按照經濟學家約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的解釋,有必要向世人表明改革方案至少在一個領域獲得了成功(重振強勁增長就是一個重要方面),這樣才能維持改革的進程。大家似乎一致認為,希臘仍需要實質性的改革。
國際債權人應該認識到,各種改革的作用和影響不盡相同,啟動能讓希臘迅速恢復增長的救助條件才是當務之急。只有這樣,第三輪希臘救助方案才不會變成又一次失敗,而是真正能推動這個國家進一步靠近“隧道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