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經濟下行這是公認的。但在這個不是向好的基本面下,2015年6月8日,滬指突破5100點,再創本輪牛市新高。兩市成交再次突破兩萬億元。令人不解的是,為什么GDP向下,股市卻能頑強上升?本文就這一現象談一談自己粗淺看法。
一、經濟下行的特點及表現
經濟下行是指衡量經濟增長的各項指標都在不斷的降低,也就是經濟從一個增長趨勢變成一個下降趨勢。始于沿海最后蔓延至內地的經濟下行現象引發全國關注,在全球經濟明顯減速、國內面臨諸多挑戰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這是當前國內外輿論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2010年前,10%以上的年均增速,與現在的7%左右年均增速都有合理性,這兩個階段不能相互否定。有了之前年均10%以上的高速度增長,才可能有現在7%的高質量增長。但是,中國經濟下行是顯而易見的。
二、當前股市的表現及政策給出的積極信號
2014年7月下旬以來,中國股市勢如破竹,連續上漲。有人認為是 “杠桿牛”;有人認為是“改革牛”;還有人認為中國股市根本就不該牛。2014年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 GDP增速或在7%左右水平,不過這不妨礙股市向好。
有人認為本輪上漲沒有基本面支持因此難以持續,但2014年以債券利率為代表的無風險收益率,10年期國債、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出現了約100bps、200bps的下行,這對于股票市場的估值有著非常強的拉動作用。在2015年這一情況仍將延續。可以看出當前股市的表現是:經濟向下改革向上,市場情緒高企,指數震蕩上行。
政策給出積極的信號,改革與創新則是促進經濟回暖的直接動力,也必然在股市上體現出來,而歷史上中國股市的幾次大行情,基本上都與改革有直接關聯。2014年12月6日,《證券日報》首次提出“改革牛”概念,認為此輪行情是強勁改革的產物,中國股市迎來了“改革牛”。 兩日后的《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新常態下這一年》,對近期股市上漲予以積極評價。文章說,股市走牛,“密碼”是什么?有人說是“資金牛”,更多人認為是“改革牛”、“預期牛”:改革全面深化、經濟總體平穩,市場信心自然提振。又過了3個月,在今年兩會期間,證監會主席肖鋼也表態贊同A股上漲是“改革牛”,他說,本輪股市上漲是對改革開放紅利預期的反映,是各項利好政策疊加的結果,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那么,政策給出哪些積極的信號?2014年11月22日,央行自2012年7月以來首次降息,之后的近半年時間內,央行兩次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政策發出明顯信號。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此次會議強調要“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并從財政貨幣政策、投資、房地產等方面開出了諸多穩增長“藥方”。
三、經濟下行股市上行原因
首先,宏觀經濟和股市并非線性關系。從歷史經驗來看,股市底往往并不是出現在經濟底之后,而是出現在經濟底之前。換句話說,因為預期的緣故,市場的活躍會走在實體經濟走強之前。若普遍認為8%以上的增速才正常,那么增速掉到7%對股市自然就是利空,如果投資者接受了傳統經濟增長動力衰減和經濟增速放緩成大勢所趨的現實,當經濟增速真的跌到7%,對于未來宏觀面悲觀的預期反而開始改善:經濟有下行甚至通縮的危險,也表明貨幣政策有繼續放松的空間,財政政策有繼續加碼對沖經濟下滑的要求。雖然房地產可能高點已過開始往下走,但正在深刻改變各行各業的移動互聯也在加速上行,人們期待新興產業能夠跑贏淘汰落后產業的速度。雖然工業增加值增速依然不振,但企業盈利趨于見底,可能意味著去產能化進入末端,增長質量開始提升。總之,當壞的預期已經提前導入股市且股市已經下行多年之后,改革和結構調整帶來的希望會成為股市上漲的動力。
其次,做大A股是保持國內資金充裕,抵御經濟衰退危險的必然選擇。大的方面說,人民幣國際化和美國斗爭得很厲害。中日貨幣互換的受到釣魚島事件的不斷升級而擱淺。中俄貨幣互換也受到盧布遭到嚴重打擊而裹足不前。中國要推行人民幣的國際化,就要盯緊美元,而美元處于升值周期,會引起國內美元外流;同時本幣貶值,又會加快資金外流加速,導致國內經濟的惡化。為了延緩國內經濟的繼續惡化,政策上頻頻推出一系列改革和降息降準利好,同時提倡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提振市場信心,這也可以留住國際資金,減少由于美元升值引起的資本流失。同時,人民幣的小幅貶值必須由股票的上漲來抵消財富的縮水。
第三,央行降息降準對股市上行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盡管降息降準不足以解決導致經濟放緩的根本性問題,但卻暫時緩解了經濟下行的風險,也有助降低無風險利率,吸引資金入市。尤其是,降息還讓市場看到了未來資金面寬松的希望,流動性有望繼續寬松,對股市就是最大的利好。
第四,做大A股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需要。股市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融資成本很低,企業沒有還本付息的壓力。但要吸引各路資金入市,關鍵是得形成牛市賺錢效應。股市走好,有了吸金效應,投資者將不至于再因股市的“開閘放水”聞風而逃,加速轉型的傳統產業和迅速成長的新興企業則能獲取急需的發展資金。這樣,不但股市的直接融資功能得以體現,對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也有顯著的助推作用。而正在或將要推進的混合所有制、新股發行注冊制、退市制度、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并購重組制度改革、深港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則是在為股市長期走牛和增加投資者信心進行制度建設。總之,股市走好,投資者高興,企業歡迎,政府也開心。
綜上所述,近期A股的走強并不偶然,正是諸多因素形成的強大合力,改變了A股的運行方向,而且這種改變一旦形成投資者預期,也不會輕易回頭。盡管,在經濟依然面臨下行壓力,結構轉型步履維艱的時候,上漲行情到底能走多遠很難預料,打造股市長牛的制度基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間難免要遭遇多種波折,大牛市最終形成也要靠經濟持續高質量上行的支撐。但毫無疑問,中國股市正行進在牛市的路上。
參考文獻:
[1]羅蘭.經濟增長“托底”市場流動充裕[N].人民日報,2015-05-05.
[2]何平.為何經濟下行壓力大,股市卻走出“改革牛”[N].證券日報,2015-01-05.
[3]方麗.26位投資總監看2015年股市:經濟下行無礙股市上漲 上半年更看好藍籌股[N].證券時報網,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