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燒傷是由于熱力、電流、放射線等作用人體所引起的損傷。燒傷不僅限于皮膚損傷,可累及肌肉和骨骼,重癥燒傷還可引起一系列全身變化。臨床表現為局部不同程度的紅、腫脹、血漿洋滲出物、大小水泡、焦痂等;重癥燒傷可引起循環、消化、泌尿、神經等系統癥狀,深度燒傷后的畸形發生率高,可達50%~70%。燒傷治療的方法主要為手術和藥物治療。小面積的表淺燒傷,可在短期內愈合,而大面積深度燒傷病程長、病情重、變化快,預后也差。許多深度燒傷患者在燒傷后喪失人際交往能力、及再工作的能力,甚至自我照顧的能力,再次淪為家庭及社會的長期負擔。為了使病人正確的認識自己的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促進患者的心理健康,作為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院內和出院后進行正確指導。
關鍵詞 燒傷 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
深度燒傷的瘢痕增生、攣縮畸形后可導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從而使患者喪失對工作和生活的勞動能力和處理能力,引起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如何對患者進行正確的生活護理和心理護理,提高其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護士有義務正確引導患者及家屬建立的護理理念,掌握有效的生活護理措施和心理健康方式。因此,本文對燒傷患者的身心護理進行了總結,并提出對此類患者健康現狀的思考,如下:
指導病人急家屬掌握下列有關知識:
(一)心理指導:燒傷為突如其來的疾病大部分有人承受不了這種打擊,創面疼痛,燒傷現場的可怕經歷,傷殘和死亡的威脅,往往使病人恐懼不安,憂傷焦慮;另一部分病人認為燒傷是皮外傷,無關緊要,大面積深度燒傷病人意識到創面愈合后會留有疤痕影響容貌及功能時,患者心理又一次被沖擊,表現為退縮,不愿于人交往,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這些心理會影響治療,都不利于機體康復,針對這些心理特點,給予下述心理指導:
1、介紹燒傷的一般治療方法、病程、治愈率及預后情況,以消除恐懼和憂慮的心理。
2、與病人交談,介紹病友,與之溝通思想,互助鼓勵,共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醫務人員進行各項治療。
3、創面疼痛引起情緒緊張、恐懼時,可聽音樂。和親人交談,以分散注意力。
4、針對輕視皮外傷的病人,應仔細說明皮膚對于人體的重要性、不及時治療的嚴重后果,使其充分認識自己的病情。
5、已毀容和功能障礙者,應耐心開導,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并介紹現代最先進的整形(容)的方法。
(二)休克期指導:
1、飲食:如無嘔吐、惡心,可口服少量流質飲食,盡量不喝白開水。由于燒傷早期大量血漿樣物質滲出,使有效循環血量下降,如喝白開水容易造成體液低滲、水中毒,應服燒傷飲料。
2、體位:燒傷病人血容量不足,取平臥位有利于保障心、腦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給;適當抬高受傷肢體以促進靜脈回流。
3、疼痛會造成患者心理和生理的痛苦影響患者的睡眠、食欲及功能康復等,增加燒傷治療的難度。因此,要教會患者如何轉移注意力緩解疼痛,必要時給藥止痛。當病人煩躁不安時,盡量減少對病人的刺激勿猛烈地搬動病人,以減少機體的消耗。
4、休克時,由于有效循環血量減少,末梢循環不良以及創面的暴露療法,病人感覺冷時,應給予保暖,一般室溫保持在30~32,必要時使用烤燈,以防止受涼。
5、如果出現神志障礙、尿少、氣促等情況時,說明休克加重,應盡早告訴醫護人員處理。
6、輸液是治療燒傷休克的主要手段,應注意維持靜脈輸液管的通暢,避免受壓、彎曲或脫出。
(三)感染期指導:
1、飲食:
(1)燒傷后機體處于超高代謝狀態,機體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增加,應進食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飲食。注意葷素搭配,多食蛋類、雞、魚、鴨、動物肝臟及蔬菜水果、乳制品,保證飲食攝入熱卡在300千卡/日以上,有利于機體組織的修復,防止便秘、便結。
(2)嚴重燒傷可導致消化道應激性潰瘍發生。病人出現便血時,應暫進飲食。待出血停止后方可進食少量流質飲食,逐漸改為半流質飲食、軟食。但不要吃辛辣食物,以減少對胃腸粘膜的刺激。
2、預防與保健
(1)為了使創面交替受壓,預防創面加深及褥瘡的發生,也有利于換藥,大面積燒傷病人宜睡翻身床翻身。翻身前后應注意:①一般每2~4小時翻身一次;②翻身前后仔細檢查翻身床各部位是否正常;③無醫護人員在場時不可擅自翻身;④正確使用保護用具,以防止病人墜床;⑤病人俯臥時,因呼吸活動受限,可導致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如病人出現屏氣、呼吸改變、面色青紫、呼之不應等現象,可迅速翻身仰臥。
(2)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感染:進食后食物殘渣、高熱等因素,有利于口腔微生物的繁殖,應堅持進食后漱口。
(3)創面暴露時,使用烤燈以保持創面干燥及保暖。應注意烤燈與創面的距離應大于40cm,以防止床單、棉被直接與烤燈接觸而起火。
(四)出院指導:
1、繼續加強營養,增加機體抵抗力。
2、功能鍛煉:趙桂紅指出,早期功能鍛煉尤為重要,若病人在燒傷治愈后3個月~6個月缺乏適當的鍛煉將使得術后手部的屈伸功能受限,靈活度減弱,瘢痕發生增生攣縮,他采取作業療法:心理護理+早期功能鍛煉+手精細功能恢復性訓練+一對一的被動訓練),對手燒傷病人整形后康復起到了促進作用。有報道指出按摩、虛擬現實治療及電機圖像等有助于提高各關節活動范圍。因此,整個治療過程中注意保持各關節功能位,先行各關節被動活動,逐步過渡到主動活動。初愈合創面皮膚彈性差、靜脈回流障礙,進行功能鍛煉時,應注意運動強度;待無靜脈回流障礙后, 練習下床站立、行走,以逐步恢復肢體功能。
3、保護新生皮膚:新生皮膚薄、缺乏韌性、彈性,磨擦后易發生小水泡或造成水泡破潰,應避免摩擦、抓撓,每日清洗局部,防止感染。
4、盡量避免日光照射,日光照射可促進皮膚黑色素合成而使皮膚色素沉著。
5、減少疤痕攣縮畸形:深二度、三度創面愈合后,可形成疤痕,除功能鍛煉外,應堅持外涂抑制疤痕增生藥物、使用彈力繃帶持續加壓包扎局部等輔助措施半年到一年,以減少疤痕增生。遺留疤痕增生、攣縮畸形,影響功能和容貌時,可于六個月后行整形手術。
成功的燒傷護理的新標準包括患者的生存和長期生活質量兩方面。燒傷病人的護理不僅僅包括生活護理,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起對生活的信心,提高他們長遠的生活質量。院內的護理有醫生、護士幫助患者協助,出院后,回歸社會后家屬對患者生活上及心理上的精心照顧對提高其生活質量有著更加長遠的意義。研究顯示,深度燒傷患者的生活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出院后的功能鍛煉、生活護理以及心理健康程度。所以,在燒傷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韓軍濤,陳壁,朱雄翔等.上肢深度燒傷的美容整復治療方法初探[J].中國美容醫學,2006,15(1):29-30.
[2]楊紅明,張曉穎.燒傷后疼痛及其干預措施進展[J].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第11屆學術會議(2010年)暨國際燒傷研討會,2010:171-176.
[3]趙桂紅.作業療法在手燒傷整形術后病人護理中的作用[J].全科護理,2011,9(5):1337-1338.
[4] Morien A, Garrison D, Simth NK. Range of motion improves after massage in children with burns: a pilot study.J Bodyw Mov Ther,2008,12:67-71.
[5] Carrouther GJ, Hoffman HG, Nakamura D, et al. The effect of virtual reality on pain and range of motion in adults with burn injuries.J Burn Care Res,2009,30:785-791.
[6] Guillot AP. Lebon F, Vernay MM, et al. Effect of motor imagery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burn patients. J Burn Care Res,2009,30:686-93.
[7] Kucan J, Bryant E, Dimick A et al. Systematic care management: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catastrophic injury management applied to a catastrophic burn injury population-clinical, utilization, economic, and outcome data in support of the model. Journal of Burn care Research,2010,31(5):69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