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從全國范圍來看,正處在不斷的探索的實踐中,從目前來看,還處于起步階段,要想進一步完善,必須要加大理論研究力度,對合作理念進行更新,不斷對合作模式進行創新,對保障機制進行完善。
一、加強學生管理,提高學生素質
1、引入競爭機制
為了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增強,要引入競爭機制,在整個學習和實習過程中,通過學生測評、教師和企業考評,再加上學生的平常的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測評結果直接引入到實習單位的分配和學期末的評優評先中來,對學生形成壓力,可以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增強其在實習期間的動力。
2、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
高職教育能否培養出一批具有綜合素質的優秀合格人才,是關系到高職教育在我國教育改革中的前途命運問題,因此要遵循“多方面加強素質教育,加強多方面的素質教育”的原則,加大素質教育改革的力度。第一個“多方面”指參與方,要求從社會、企業、學校、教師、學生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第二個“多方面”是強調素質教育的全面性,加強心理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等的培養,使高職學生真正成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并形成具有特色的職業道德教育的格局。
二、推進教學改革,完善教學管理
1、創新“分階段”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可將“分階段”人才培養模式納入教學過程,按照企業的生產過程和崗位技能要求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按照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構建教學活動,深入推進“分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分階段”人才培養模式要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特點,將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分為起步期、成長期、提高期、完善期、成熟期5 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實行校企合作。整個教學過程由低到高、由淺入深,不斷向前推進。起步期:第一學期,以學校為主,以公共學習領域和專業學習領域為主,旨在夯實基礎,并讓學生到企業進行認知性的實習。成長期:第二、三學期,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在專業學習領域的基礎上,建立周末、黃金周、寒暑假實訓機制,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提高期:第四學期,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學生進行工學結合實習,將所學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完善期:第五學期,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學生返校進行專業拓展領域課程的學習,進一步彌補實習中的不足,逐漸完善自己。成熟期:第六學期,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學生自主選擇實習單位進行頂崗實習,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優化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不斷完善以旅游企業服務與管理為核心,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校企合作開發更多的特色鮮明的專業核心課程,強化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兩個體系的建設。注重專業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和人文修養,提高其綜合素質。使學生在畢業后迅速適應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完成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平穩快速過渡。
3、加強專業實習管理
第一,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中心,實施全方位、全過程考核方法,課程考核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中心,將過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相結合,進行全程化考核,注重學生的思維與技能。考核內容由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兩部分構成,具體包括課堂提問、團隊活動參與程度、作業、實踐活動完成質量和期末考核等。
第二,實施“三階段、三主體”校企合作實習管理體系。三階段是指實習前的計劃管理,主要是制定實習基地的選擇標準、確定校外實習基地、實習計劃的細節安排、實習指導教師的確定、學生的思想教育及實習動員等;實習中的過程管理,強調實習過程中實習計劃的執行,學生、實習單位的意見反饋,出現問題的協調解決,以保證完成實習任務達到預期目標;實習后的考核管理:強調的是對教師、學生和實習單位三方所進行的綜合考核評價,并且做好建檔工作,根據三方的意見反饋,及時總結成功與不足,為安排下一屆學生實習提供經驗。
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監控體系。
(1)實行計劃管理:主要安排實訓課時、實訓內容、實訓課程和實習計劃等。
(2)實行組織管理:主要是重點著手建立組織機構,并安排專人負責,建立管理平臺。
(3)實行過程管理:主要強調對過程的管理,明確規定實習基地選擇保準、如何測評、規章制度的制定等。
(4)實行考核管理:主要是對三方的考核管理,并根據考核結果,及時總結反饋,做好建檔等工作。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不斷擴大教師隊伍,除了專職教師之外,可從企業適當聘用一些有豐富經驗的人員來擔任兼職教師,這些人的加入,能為我們的教師隊伍注入一股新鮮血液,兼職教師會帶來最新的生產技術、職業技能和職業經驗,他們可以把這些最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有利于使學生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強化職業意識。聘請企業專家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外聘教師,分別進行專業教學、人才培養方案論證、實訓指導、頂崗指導、實訓項目開發等教學活動。
對于教師隊伍建設不但要請進來,還要走出去,通過加大國內外進修、參加會議交流、下廠實踐鍛煉以及主持、參與科研課題等多種方式,培養骨干教師,使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使他們掌握企業所需,力爭參與到企業的技術研討中,真正為其解決難題,和企業共同開發科研產品,從而提高教學團隊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目前高職院校提升辦學水平,尋求自身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當前,校企合作必須大力推廣,高職院校如果不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培養的學生就很難完全符合企業的實際生產要求,企業招聘的學生還要再培訓一次,才能上崗。校企合作解決了雙方緊密結合的問題,通過校企合作的開展,雙方可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所以,高職院校只有筑巢引鳳,才能使校企合作向縱深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職業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鄧紅,戴國忠.高職校企對接:難題“待解”[J].教育與職業,2011(12).
[3]逄增梅.校企合作辦學的長效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2).
[4]唐義鋒.校企合作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36).
[5]劉學紅,許炎.校企合作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
[6]俞位增.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困境及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