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球運動的發展
網球運動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體育運動,以其文明、高雅的特色而世界聞名。網球運動的由來和發展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孕育在法國,誕生在英國,開始普及和形成在美國,當今盛行全世界,被稱為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網球運動屬于隔網持拍對抗型項目,與高爾夫球、保齡球、桌球并稱為世界四大紳士運動。以十九世紀末溫布爾頓網球錦標賽為序幕,拉開了現代網球運動的帷幕,網球這項運動以其獨特的魅力招攬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
目前在中國境內舉行的國際級網球比賽主要有:中國網球公開賽、上海大師賽和廣州網球公開賽。中國網球公開賽(英文簡稱:China Open)是一項在中國北京舉行的職業網球錦標賽。該項賽事在1993年首次舉行,1998年被撤銷,后于2004年恢復。中國網球公開賽在整體級別上僅次于四大滿貫賽,與印第安維爾斯公開賽、邁阿密公開賽和馬德里公開賽并稱“四大超級賽事”。上海大師賽(Shanghai Masters)是職業網球聯合會世界巡回賽的九站“ATP世界巡回賽1000大師賽”之一,其重要程度僅次于網球四大滿貫和ATP世界巡回賽年終總決賽。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是WTA職業巡回賽國際級賽事,由中國網球協會、廣州市體育局主辦,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協辦,作為WTA(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全球54站分站賽之一,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國際女子網球賽事,每年一度的廣州網球盛事,與中國網球公開賽、上海網球大師賽并稱為中國網壇三大職業賽事。
二、網球觀賽禮儀
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并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憲章》。體育比賽的真義在于享受超越自我的快樂;作為觀眾,更無須以成敗論英雄。己方的勝利固然可以歡呼雀躍,他人的問鼎也不應如鯁在喉。友善的觀眾可以營造融洽的競賽氛圍。體育人文精神的主要內涵是:始終以人為核心,維護人的高貴與尊嚴,關愛生命與健康,尊重人的個性需求與選擇,通過體育活動方式,全力促進人的身心與精神健康、快樂、全面、和諧與充分發展。
要將一項體育賽事稱為高質量、高級別的頂級賽事,需要包含以下幾個因素:一是頂級的參賽運動員;二是高水平的賽事組織和運作;三是高質量的媒體轉播;四是高水平的觀眾。一流的球場、一流的賽事,需要一流的觀眾。一場精彩的競技比賽,觀眾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觀眾素質的高低有時也能對比賽產生極大的影響。
體育賽事觀賽禮儀是指人們在觀看體育活動或比賽中所應該具有的行為規范。體育觀賽禮儀的人文精神,共同的基本特點都是以人的身體、意志、精神和諧發展的,推動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并通過群體與群體之間,甚至是國與國之間,建立一種相互尊重、友好交往的關系。
禮儀的實質是尊重。觀賽禮儀要求尊重運動員。這里的運動員,應該是所有的運動員,既包括獲得勝利和奪得金牌的運動員,也包括雖然沒有獲得勝利或奪得金牌但同樣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運動員。任何事情,不做或做得不夠固然不行,但是做得過分,超出了合理的限度,同樣也是不行的,觀賽禮儀也是如此。
觀眾整體禮儀修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賽事整體水平的高低,其社會影響很大。賽場上觀眾與球員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互動不但能使賽場上的球員激發自己的潛能,發揮出自己高潮的球藝,還可以使觀眾得到身心的愉悅。
優秀的觀眾能為運動員提供良好的競技環境,并能通過適當的語言或聲響激發選手的斗志、鼓舞士氣。而缺乏相關賽場素養的觀眾的行為則會打擾或阻礙運動員的發揮甚至可能使整個比賽無法進行。
網球由于是個人項目,所以球員在發揮自己技能的時候需要全神貫注,賽場上需要相對安靜的環境才有利于雙方球員發揮出水平,觀眾也需要根據網球比賽的規則要求,在每一分結束時在給予球員掌聲或吶喊聲的鼓勵。網球賽場觀眾不單純是精彩比賽的觀賞者和促進者,也是網球文化和禮儀的傳播者。
觀眾加強個人修養,能夠勝不驕、敗不餒,不只是關注比賽輸贏的結果,還要看比賽起伏跌宕的過程,不僅欣賞激烈的比賽場面,還要欣賞比賽中戰術策略的運用,這樣才能成為成熟的觀眾,才能進行文明觀賽。在體育賽場上,我們要求公平競賽的同時,自己也應是公平的創造者與維護者。在體育比賽中,觀眾的角色不僅是賽事的旁觀者更是重要的參與者。
三、我國網球觀眾的偏執型觀賽行為的危害及表現
球員應尊重觀眾,而觀眾也應尊重球員,應給雙方球員平等的支持和鼓勵,如果因為心理上對某一方球員有所偏袒而做出一些對另一方不利的事情,如喝倒彩等等,這就顯得不夠寬容和不夠大度了。觀眾鼓掌在加油時,它不應只是獻給技術精湛的勝者,也需獻給奮力拼搏的敗者;不應只是獻給中國選手,也需毫不吝嗇地獻給外國選手。目前中國的網球觀眾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具有偏執型觀賽行為,其主要危害及表現為:
1、導致比賽中斷,影響運動員的競技發揮。
部分觀眾在觀看比賽時,常以自己的主觀臆想來判斷和解讀比賽,并且常常高估比賽結果。一旦過程或者結果沒有滿足他們的預期,情緒就會爆發出來,指責運動員,謾罵裁判員,向場內投擲垃圾干擾比賽的正常進行。中國網壇一姐李娜在參加中國公開賽時曾兩次中斷比賽,向裁判員抗議中國球迷試圖指揮她進行比賽,嚴重干擾到她的競技發揮。
2、影響國家形象。
目前數字傳媒的發展對體育賽事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各類比賽都能夠在任何時段,任何國家被想要觀看的人接受,賽事觀眾的一言一行都呈現在了世人面前。國際性賽事備受世人關注,觀眾的禮儀舉止是國家形象的名片。香港《南華早報》說,在北京奧運會之際,有人擔心中國觀眾的愛國主義可能變為可怕的民族注意,特別是在中國對美國或中國對日本等敏感比賽上。這些猜測和擔心雖然并未出現,但說到底就是對中國國家形象的一種負面的評價。足見觀眾觀賽禮儀對國家形象的影響。
四、偏執型觀賽行為產生的原因
1、我國“金牌至上”的傳統觀念
許多中國觀眾至今還無法“專業”地去觀看比賽,往往會帶有很濃厚的感情色彩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絕對不是什么愛國主義精神,而是一種狹隘和勢利,是與奧林匹克“團結、友誼“的精神背道而馳的。許多觀眾在觀看比賽時主觀傾向性過于偏激,觀念偏見較嚴重,帶著強烈的勝負意識去觀看比賽,淡化體育價值,出現認知上的偏差.
2、個人文化背景、社會文化氛圍
在網球賽場上,觀眾的個人行為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社會文化教育的水平和網球項目的普及程度。同樣體育賽場觀眾的行為往往更能體現出這個國家社會的文化教育的水平,公民的整體素質水平以及體育運動的普及程度。觀眾素質則是一個國家民族素質的縮影。
3、對網球文化認識的缺乏
網球的出身很高貴,加之在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下,長久以來使網球運動具有“自律、自尊、禮讓、寬容”的紳士氣質。對觀賽禮儀的不了解是我國觀眾在許多體育賽事觀看工程中表現出的不禮貌行為的重要原因。
4、社會轉型期,價值體系的失范
當今中國社會已經進入了“全面轉型”時期,社會轉型帶來了社會失范 ,造成社會生活中基本道德規范缺失、缺位或不適宜導致道德的規范功能弱化甚至失靈,并引發社會行為層面的混亂無序,即道德失范。在我國體育賽場上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就是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影響的具體體現。
5、媒體的不當行為成為觀眾觀賽的不良導向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公眾媒體的宣傳對普通民眾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導向上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客觀上講,中國的體育媒體的發展水平滯后于中國競技體育的發展水平,這更需要體育媒體業界自身提升對體育禮儀的理解。
五、偏執型觀賽行為是對倫理道德的背離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中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和優秀的傳統美德,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國人也以彬彬有禮而著稱于世。儒家思想從春秋戰國起就對中華民族的禮教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儒家思想中“禮”僅在“仁”和“義”之后,足見儒家對“禮”的重視。儒家經典《禮記》寫到:“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到了現代被禮儀逐漸成了“禮”的代名詞。
世界是一個整體,我國古代將就“天人合一”,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和平共處、共同進步。在中國傳統文化求通融、致中和、和陰陽、兼內外與順天應人、行健不息、德行雙修及其蘊涵的深刻哲理的大背景下,中國體育文化更加強調對力量、勇氣、道德、禮儀的重視。但是偏執型觀賽行為的出現在客觀上不但影響了運動員比賽的情緒和賽事的正常進行,也破壞了我國觀眾在世人面前的形象,不利于奧林匹克精神在我國的傳播和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儒教傳統所強調的道德力量開始重新被提及,中國依靠道德榜樣、禮儀規范和以德服人來贏得人心。體育觀眾要從“人類生命”的高度理解體育、參與奧運。
在體育賽事觀眾道德規范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必須把道德要求與體育運動和競賽的技術性規則具體地結合起來。應當把體育道德的一些重要內容以法律或制度要求的形式逐步確定下來,使觀眾體育道德的軟約束同時成為法律和制度的硬要求。通過強制的手段把體育賽事中觀眾的不良行為引入合法、合理的軌道,并通過強制而習慣、習慣而自覺的過程,使觀眾的體育道德逐步得到提升。
六、遏制偏執型觀賽行為的對策
1、提升觀眾對網球的理解,提高觀眾的網球文化水平
懂比賽才能懂禮儀。只有我們對網球有了一定的了解,才會懂得以它蘊含的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我們都應該認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場比賽,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播交流過程。重要的是參與, 而不是取勝。
2、加強網球運動禮儀的宣傳與普及
網球協會和賽事主辦單位可在舉行網球賽事和網球活動的現場分發印有網球禮儀的小冊子,讓觀賽者在欣賞精彩比賽活動時也對觀賽禮儀有了充分認識,養成正確的觀賽行為。
3、加強媒體的監督與導向
媒體在轉播比賽時,除了對運動員和比分進行講解,還應在空余時間對觀賽禮儀進行推廣講解,并且在對比賽觀眾進行拍攝時應該對其行為進行評價引導,為觀賽禮儀的樹立和普及保駕護航。
4、禮儀制度化
目前我國尚處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自我約束能力不足。參與的熱情還不足以使大眾在參與網球運動時提升自己的禮儀水平,此時將禮儀進行制度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