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詞匯習得在第二語言習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通過對高校藝術類學生的英語詞匯習得策略展開問卷調查,發現此類學生的英語詞匯習得策略的獨特之處與問題所在,并通過對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以及社會情感策略三方面的深入分析,探討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發。
【關鍵詞】學習策略 英語詞匯習得 藝術類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6-0056-02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學英語教學逐步以英語語言學習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與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教學目標,但是出現了學生交際能力低下的現狀,主要原因就是包括詞匯在內的基本功不夠扎實。因此需要在具體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研究學習者的詞匯習得策略并加以引導,使詞匯習得的方法得到可行、有效的實施。
一 國內外詞匯習得的研究現狀
國外學者對以英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詞匯學習策略做了許多的研究工作,在策略的描述、歸類、理論框架等方面取得了許多成果,如:Craik和Lockhart(1972)提出的深層加工理論模型,Wittrock(1974)提出的產生性加工,Craik和Tulving(1975)提出的精加工理論,Herman和Anderson(1985)在研究兒童學習母語詞匯的基礎上提出的詞匯附帶習得理論。
國內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在廣度和深度上也在不斷地發展。近年來,人們對詞匯習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從心理語言學分析母語與二語習得的關系;將不同學習階段作為變量進行研究;基于語料庫,比較研究二語習得者與本族語者之間的差異;探討不同學習者接受與產出詞匯能力發展上的特點。何安平與徐曼菲(2003)研究了中國大學生英語口語詞匯的習得。文秋芳與丁言仁(2004)研究了英語專業學生對于高頻詞匯的習得情況,并對口語與書面語的詞匯習得進行比較分析。張文忠和吳旭東(2003)提出了詞匯習得的認知心理模式。
二 藝術類學生英語詞匯習得策略的調查與研究
研究以高校藝術專業學生為對象,主要是探討此類學生英語詞匯習得過程中如何使用學習策略,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把語言形式和策略培訓有機結合以幫助習得者更好地習得詞匯。此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分析的方法,將各種學習策略進行細化,分析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共收取有效問卷104份,完成數據分析,結合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得出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與心得。
1.藝術類專業學生英語詞匯習得現狀分析
高校藝術專業學生經歷高中學習階段已掌握了一定量的基本詞匯,能理解一篇規范文字60%左右的內容。但是他們進了大學后仍片面地認為學英語就是背單詞,于是花很多精力去背四六級詞匯手冊,認識了很多的難詞和生僻詞。同時英語課堂學習的詞匯與本專業的藝術特色關系不大,缺乏實際的應用價值。大多數同學在閱讀中認知了大量的基本詞匯,但讓他們用這些基本詞匯口頭講述一個普通話題或寫一篇像樣的議論文或記敘文,則顯得力不從心,漏洞百出,不是搜腸刮肚也找不到適當的詞,就是詞匯使用不當。因此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大學英語的詞匯習得需要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找出適合藝術類學生的詞匯習得策略。
2.詞匯習得策略調查結果
J.O’Malley和Chamo(2001)提出了學習策略的分類方法,即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本研究將此學習策略實際應用于民辦高校藝術專業學生英語詞匯習得的調查研究中。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發現結果如下:
表1 元認知策略
習得策略預先計劃選擇性記憶計劃調整自我監控自我評價
比例12.63%31.32%19.42%22.15%14.48%
根據表1,被調查者對于元認知策略中的預先計劃、自我評價與計劃調整策略使用普遍較低少,而自我監控相對于評價策略使用者略多。從選擇注意力來看,超過30%的習得者使用了選擇性記憶的策略。
表2 認知策略
習得策略比例
機械記憶5.07%
構詞方法8.19%
發音規則23.09%
語義聯系2.08%
分類聚詞6.15%
造句記詞9.13%
猜測詞義7.11%
用工具書21.05%
情景習得10.03%
背景擴展2.06%
深層掌握6.04%
根據表2,認知策略主要分為復述、精細加工(聯想,背景知識)與組織策略(聚類)。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根據發音規則進行詞匯的習得,其次是工具書使用習得詞匯以及在具體的情境中習得詞匯。部分習得者認識到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通過寫句子來記憶單詞。同時發現在構詞方法、猜測詞義、分類聚詞以及詞匯的深層掌握上仍需加強。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仍有少數習得者在毫無規律地死記硬背,語義的聯系習得以及背景擴展習得比例最低。
表3 社會情感策略
習得策略忽略干擾互相合作調節情緒
比例42.03%27.58% 30.39%
根據表3,社會情感策略中的調節情緒以及合作策略使用率普遍較低。在詞匯習得出現問題時,超過1/3的習得者會選擇自動忽略干擾因素,而不到1/3的習得者選擇與其他人合作學習。
三 高校藝術類學生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通過調查分析的結果,不難看出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詞匯習得不同于其他層次學生的地方,在相對應的教學中,也應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重點地實施教學,培養學生詞匯習得策略的自我養成與應用。
第一,英語詞匯教學需注重習得者元認知策略的培養與實踐。教師在教學中應逐步滲透運用元認知策略的指導,讓學生懂得如何確定自己的學習任務,根據任務自主安排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使習得者在擴展詞匯廣度的過程中,能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有效合理安排習得計劃。同時教師需要指導習得者監控學習過程,把握學習效果,反思評價學習效果,調節學習策略的使用。
第二,英語詞匯教學須加強認知策略的培訓。策略介紹需要由淺入深日益增多,策略的訓練與日常的教學結合,同時訓練的時間一定要足夠,使學生能熟練地掌握策略,增加成功使用的概率,成功體驗越多,學生的興趣越濃。
英語詞匯教學須增強詞匯的實用性。大學英語詞匯教學須將重點放在趣味性較強的詞、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和以動詞和名詞為主的實詞上。同時必須與大學專門用途(ESP)英語教學結合起來,讓他們認識到學有所用,將專業術語以及日常瑣事與英語詞匯聯系起來,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愿望,使詞匯習得成為用英語表達生活、提煉生活的過程。
英語詞匯教學須注重實踐性。英語詞匯教學的重點是想方設法把消極詞匯轉為積極詞匯,引導學習者把所學的詞匯用來編寫故事、改寫句子、總結課文等等,實現學習的有效性。詞匯習得與詞語的搭配以及句子結構聯系起來形成“類聯結”,將詞、詞塊和語法結構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在詞匯教學中注重情境相似性和情緒生理狀態相似性的影響,使習得者能觸景生“詞”,睹物思“詞”。這需要教學中通過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生動有趣且針對性強的學習內容來形成情景式的學習模式。
第三,英語詞匯教學需注重社會情感策略。引導習得者首先通過自問自答或嘗試背誦,檢查自己的錯誤和薄弱環節。應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考查和練習測試等定期檢查,根據檢查情況的結果,及時糾正詞匯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加大網絡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及時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評估自己的學習結果,調整詞匯學習的策略,排除詞匯習得的抑制因素,克服焦慮,在合作中鼓勵自己,控制學習中的消極情緒,從而重新分配精力學習更多積極的詞匯。
四 結束語
高校藝術類學生在詞匯習得策略上有自身的特點,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和加強學生對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以及社會情感策略的認知,使學生自覺地運用元認知策略去安排、監控、調節自己的學習。適時地將認知策略運用到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實踐過程中,同時注重習得者在情感策略上的問題,適時加以調節,從而提高英語詞匯教學及學生詞匯習得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扈中平、李方、張俊洪.現代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劉國輝.以培養詞匯能力為導向的英語詞匯教法構擬[J].山東外語教學,2011(5)
[3]張萍.碩士研究生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