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放式晨間戶外活動是按一定的方式進行區域劃分的,通常是打破班級限制按不同的運動器材進行分區的。在晨間戶外活動中,活動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各活動區對材料充分地準備及合理投放,能促進幼兒主動參與;提供多層次的活動材料,能滿足不同幼兒發展的需要,這樣才能真正引領孩子主動參與活動,使其能力得到發展。
【關鍵詞】開放式 晨間 戶外活動 材料來源 投放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6-0133-02
晨間戶外活動是小朋友每天在幼兒園都要經歷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有助于發展孩子走、跑、跳、平衡、攀登等運動能力,是幼兒園健康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小朋友在晨間戶外活動中表現如何呢?孩子們在活動中開心嗎?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孩子對活動材料的選擇自主嗎?在晨間戶外活動中,孩子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才會獲得經驗和知識,才能鍛煉體能。各活動區對材料充分的準備及合理投放,能促進幼兒主動參與;提供層次性與多樣性的活動材料,能滿足不同幼兒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在仔細研究以幼兒為主體因素和環境因素等提供可能性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有利于幼兒發展的開放式晨間戶外活動,有目地地投放各種材料以吸引幼兒自覺、自主、自由地參加到游戲活動中去,使他們在充滿樂趣、情趣的游戲中體驗學習、鍛煉身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我們的開放式晨間戶外活動就是按照發展幼兒不同的運動能力來區域劃分的,在各個區域投放多種多樣的鍛煉器材。例如,將活動區分為平衡區、投擲區、鉆爬區、攀登區等,也可根據季節的特點和活動的需要增加平衡區或綜合活動區,還可以按活動器具區分如大型玩具區、小型玩具區等。而所有這些區域的開設都離不開材料的支持。材料的多樣化、合理化才能真正引領孩子主動參與活動,主動探索各種材料的玩法,創造性地使用材料使幼兒的能力得到發展。
一 材料來源的多元化
1.從生活中挖掘材料
只有充足的活動材料才能激發幼兒的活動欲望;只有充足的材料,才能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的教育也應把握時機。”因而我們應利用農村資源,從生活中挖取活動材料。如:我們利用竹梯來鍛煉幼兒的爬、鉆等運動能力;利用小竹棒當扁擔挑著竹籃運物品,發展了幼兒走、平衡的能力;農村里可利用的物品多種多樣:稻草、蘆葦、草帽、輪胎……都是我們精選的物品,同時這些物品的運用還為幼兒玩民間游戲創造了條件。民間體育游戲是流傳下來的傳統體育游戲活動,它質樸、有趣、活潑,特別是材料易取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取材,為幼兒提供草繩、草墊子、木塊、鐵環和鐵鉤等材料,引導幼兒開展翻繩、車鐵環、扔鉆頭等多種戶外民間體育游戲,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綜合體育能力的發展。
2.家園配合共同搜集材料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開放式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活動中材料越豐富,形式越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變得更有想法,游戲的形式會得到創新。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廢舊物品也成了活動材料的來源之一。這就要求在材料收集中需要老師、家長和幼兒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戲材料。如:由撿來的小石頭鋪成的小路、小河;葉子當成小傘、做成扇子、帽子……孩子們在隨心所欲的玩樂中得到了自由的體驗和創造的樂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廢舊物品,如:家中的草帽變成了飛盤、花布變成了沙包、可樂瓶變成了接包器、茶葉罐變成了高蹺等等,幼兒與家長共同制作,動手能力進步很快,對游戲材料更加珍惜,也更喜歡玩晨間活動了。家長們積極地參與豐富了活動材料,在收集制作的過程中還和孩子一起玩,增加了親子感情。讓幼兒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能積極收集活動材料,讓材料多元化。
3.關注材料的安全衛生
收集的材料大部分來源于廢舊物品和自然物,教師必須時刻注意材料的衛生、安全,把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在我們收集的物品中可能會有一些殘留物,時間一長會霉,有很多的細菌。因此,教師必須和保育員一起做好衛生工作,把收集來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凈,放置在陽光下暴曬并做好消毒工作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發生。當有些物品有尖角或利口時,就想辦法磨平并裝飾,讓材料更能吸引幼兒,更好地服務于幼兒的活動。
二 材料投放的合理化
活動材料可以引發幼兒進行活動的愿望,并產生積極的活動行為,從而引起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越高,得到的鍛煉也就越全面。因此,活動材料的投放是開放式戶外晨間活動最為基礎的環節,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1.根據幼兒興趣投放材料
興趣是幼兒參與活動的基本條件之一,而材料豐富程度直接關系到幼兒活動的質量,能使幼兒盡興盡情地游戲。活動材料投放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但由于幼兒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過雜的材料投放,盡管能吸引幼兒更好地參與活動,但也易造成幼兒玩得分心。活動中時常會出現這樣的孩子:一會兒拿這個玩玩,一會兒拿那個玩玩,這顯然這與我們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反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時應考慮材料與活動目標的關系,加強材料投放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教師通過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定期更換與補充。我們通常在開展某一區活動前,負責某一區域的老師會共同商量,再根據幼兒的活動興趣及教育目標,決定投放的材料。同時在活動中和幼兒一起討論出活動的規則。如:在投擲區玩“喂食”游戲,幼兒把準備好的食物在保持一定距離的基礎上喂進動物的嘴里,剛開始時只有二三只動物,距離也比較近;一段時間后距離拉遠一些,投放小動物由原有的基礎上適當增多,使幼兒對活動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2.結合各特點投放材料
第一,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活動材料的投放盡量考慮到幼兒年齡的差異,根據幼兒年齡的不同投放適宜的活動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活動的需要。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幼兒基本動作能力整體發展水平比較低,因而在給小班幼兒提供活動材料時應提供一些比較簡單、數量多、學起來簡單的,能促進其基本能力發展的活動材料。中班幼兒通過一年的鍛煉,各方面能力較小班的幼兒有了明顯的提高。在運動的速度、靈活性和把握性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動作進入了發展最快的時期,因而為中班幼兒多提供一些能促進其身體協調發展的,發展鉆、爬動作能力的活動材料。大班幼兒在走、跑、跳、鉆、爬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們不滿足于單一的玩,創造性、合作性地玩明顯增加。在給大班幼兒提供材料時應提供動作技能高、能滿足幼兒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進綜合素質提高、發展追逐、躲閃技能、運動強度較大、便于幼兒間相互合作的活動材料。
第二,根據季節的特點。一年四季有著不同的氣候特征,在蘇州地區,春季、夏季一般氣溫慢慢升高,空氣潮濕,孩子容易出汗。我們給孩子提供活動量小的材料,如拉力器、沙袋、高蹺、接包器等;秋、冬季氣溫逐漸下降,空氣干燥。我們給孩子提供運動量大、活動強度大的材料,如蹦蹦球、呼啦圈、繩子等材料。提供合適的活動材料是開展開放式晨間鍛煉的前提。活動材料既是激發孩子游戲興趣的刺激物,又是開展鍛煉的物質前提。一般來說,我們為孩子們提供的材料有實用的自制活動材料,適合不同年齡特點的成品材料。提供活動材料時,還應注意做到適時、適量。
第三,根據幼兒能力的差異。各個區域材料的投放我們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水平,同一區域中盡可能地提供不同品種、數量多的、可變性的材料。活動中我們打破了班級限制,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興趣,甚至同一年齡的幼兒,他們之間也存在著能力上的差異,而且發展速度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在提供材料時千萬不能“一刀切”,既要考慮“吃不了”的幼兒,還要兼顧到“吃不飽”的幼兒,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發展。當幼兒自主選擇活動材料時,教師不僅應成為幼兒游戲的好伙伴、好搭檔、支持者,更應成為一位細心的觀察者,通過觀察游戲,教師才能從孩子的活動中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思考、生成新活動,從而讓下一次的材料投放有了新的目標和針對性。引領幼兒主動地參與活動,使活動材料豐富起來。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