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貧困生作為大學生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歷來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要利用好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力量來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提高他們的職業決策能力。
【關鍵詞】高職貧困生 心理健康 職業決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6-0147-02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特殊性,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導致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這種生活快節奏的生活壓力慢慢地滲透到大學校園中,對新時代大學生有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作為高職院校的貧困生們,他們一方面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上感到比本科生低人一等,另一方面作為貧困生,經濟上的貧困導致他們生活中捉襟見肘,很多活動因為經濟的原因可能讓他們失去一些表現機會,長時間的這種影響直接導致他們在心理上會出現自卑、內向等不良狀態。調查發現,在我國的高校學生中,貧困生(此處僅指經濟貧困生)的比例約20%,在農、林、師范類大學貧困生的比例超過了30%,特困生超過了15%。所以關注高職貧困生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他們心理健康的狀況也直接影響他們未來走向社會的準備情況,尤其對他們的職業決策能力和就業水平有著非比尋常的影響。
一 高職貧困生經常出現的心理問題
1.過分自尊和過于自卑的反差
高職貧困生通常會出現兩種極端的反差,過于自尊和自卑。這種情況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是經常遇到的。因為家庭經濟的貧困導致一部分學生自尊心特別強。例如在學生工作中,我遇到這樣一位女孩,來自山區,家里兄弟姐妹比較多,家庭很貧困,這種家庭環境造就了她自尊心特別強的性格。在生活中,同學們有時候好心想在生活上幫助她一些,也被她斷然拒絕,凡事希望全部靠自己的努力來完成。這類學生一般特別要強,他們憑借自己的實力考上大學,所以他們與一般學生相比,更加自尊、好強、好勝,凡事不甘于落后,生活上的貧困讓他們更重視精神上的強大。他們自尊心很強,心理更敏感,對未來的規劃目標更高遠。然而,重壓之下他們的心理也更脆弱。與之相反的,還有一類學生就是非常的自卑、壓抑和自我封閉,這也是貧困生的常見表現。來到大學校園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特別是很多家庭富裕的孩子,在生活中出手大方,穿著亮麗會讓貧困生一開始感到很自卑、不愛說話,或者說話聲音很小。特別是軍訓期間就可以看出來,很多樂于表現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都不錯,他們能唱歌會跳舞,性格很活潑,而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則膽小、不愛表現,看到同學這么出色,對比自己心中不免有些自卑。這種情緒導致他們不愿與同學交流,在宿舍和教室里與同學的人際交往會出現障礙、不合群等,這個在貧困生中是非常常見的。
2.背負家庭的心理壓力偏大
高職貧困生還有個心理特點就是與普通的學生相比,他們對來自家庭的壓力背負過多。尤其是那種家里孩子比較多,家長和兄弟姐妹都為了他上學而付出很多的學生,他們心理上承受的家庭壓力是非常大的。這一方面說明這些學生非常懂事和孝順,他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改變整個家庭的狀態。與貧困生交流中發現,很多學生想努力學習,順利就業,在城市里買房,把父母接到身邊,甚至兄弟姐妹的生活他們也都想幫忙提高。這是他們善良的初衷,但另一方面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長期在心中背負,難免在遇到困難或者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他們就容易悲觀失望、偏激、鉆牛角尖,甚至過激的行為也可能出現。
3.就業焦慮極其嚴重
高職貧困生有個明顯的心理問題就是當快畢業的時候
————————————————————————
* 山東省高等學校學生教育與管理研究項目“高職貧困生職業決策困難及干預機制研究”(編號:2013C029)
就業焦慮比其他的學生更加嚴重。因為家庭的特殊性使得這些學生特別希望有個好工作。像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可能對找工作不是很著急,如果暫時找不到合適的,有家庭的后盾支持他們直到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是貧困生則不一樣,他們的家庭本來就已經為他們付出了很多,對他們未來工作的要求和期盼程度是很高的。作為貧困生本人來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自食其力,改變自己現有的生活狀態,找個理想的工作,但是當希望與現實的工作沒有達到吻合時,甚至都沒有找到工作的時候,他們的焦慮和緊張壓抑情緒就會與上學期間的壓力聯系起來,覺得自己很倒霉,心理承受力差的學生可能會接受不了,出現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是我們在工作中要加強關注的。
二 提高高職貧困生的職業決策能力
1.政府和社會加大對高職貧困生的關愛
貧困生作為一個特殊而敏感的群體,我們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要對他們從方方面面加強關愛。在學校里也有著嚴格的貧困生助學貸款制度、獎學金激勵政策以及勤工助學等,這些措施能直接改變貧困生的生活費和學費的問題,對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有著重要作用。從政府和社會角度出發,政府要切實的出臺一些政策來鼓勵和幫助貧困生就業。比如我們政府可以對錄用貧困生的用人單位給予一定的物質激勵政策;限制或取消不合理收費,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以降低求職成本;幫助和鼓勵高職貧困生自主創業、到邊遠地區或下基層就業,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提供免費的就業培訓或指導等以減輕高職貧困生的后顧之憂。再者,我們要呼吁社會關注貧困生的教育和發展,很多社會的愛心人士也會給貧困生捐款等來改變他們的生活。這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正面作用,會讓他們在職業選擇和決策方面更客觀、理性,為提高他們的就業決策能力奠定基礎。
2.家庭成員要想辦法減輕貧困生的就業心理壓力
家庭永遠是孩子溫暖的港灣,作為貧困生的家庭成員來講,應該最大限度地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要讓學生知道,未來的生活需要他們自己去闖、去把握,對于整個家庭的興衰來說,他們只要盡力就可以了,沒必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首先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貧困生的建立正確的擇業觀,讓他們少走彎路。有些貧困生在就業選擇的時候,一味地選擇工資高的,希望能減輕家庭負擔,這是目光過于短淺的表現。家長一定要對學生進行輔助教育,特別是職業選擇方面,選擇自己喜歡的,長遠發展比較好的工作,工資只是考慮工作的一個方面。其次,家長在學生找工作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減輕他們的思想壓力。具體來講,要勤打電話跟孩子溝通,問一下他們想找什么樣的工作,隨時關注他們的情緒,如果學生出現過高的或者不切實際的就業目標,家長要及時地給予糾正,用家庭的溫暖去撫慰他們還未成熟的心靈,讓貧困生們以輕松的心態去找工作,不要背著過大的心理壓力走上社會。
3.加大貧困生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的力度
對于學校的就業指導老師和心理健康老師來講,關注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貧困生從一入學就開始為長遠的職業規劃做準備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現在很多學校就業指導老師總是在強調簡歷如何寫、面試技巧等等,較少涉及職業觀、職業心理、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培養教育,就業工作者對高職貧困生精神層面的需求了解太少,缺乏如何緩解就業壓力等問題的培訓與指導。所以,就業指導老師一定要加大對貧困生的職業規劃力度,對他們進行性格的評估,引導學生時刻修正他們錯誤的職業規劃,最后在畢業的時候能具備走上工作崗位的能力,在職業選擇和規劃上能有個正確的把握,這對于他們長遠的人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工作中要加強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的力度,以提高貧困生的綜合素質。
4.提高貧困生自身的職業決策能力
無論是社會、學校、家庭的關愛,還是老師的引導,歸根到底還是要提高貧困生自身的綜合能力。首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不要被浮躁的社會環境所干擾,提高自信心,樹立自己的人生夢想。其次,在實現夢想的路上,肯定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要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努力克服困難,成功了不大喜,失敗了不氣餒,收拾好心情重新起航。再者,一定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這樣在職業選擇決策上就不會彷徨、迷茫,而是水到渠成,非常自信地去面對未來,還要利用好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到社會實踐中去,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注重小步的成長和進步,增強成就感。
高職院校的貧困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我們一定要對這個特殊的人群多進行關愛和理解,時刻注意他們的心理健康,從社會、家庭、學校等不同的角度去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讓他們體會到社會的溫暖,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有著良好的心態,自信地走向社會,用汗水和努力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阮鵬、彭成靜、劉隆祺.論貧困大學生自救體系的構建[J].西北醫學教育,2006(2)
[2]佟巖、于國濤.高校貧困生生涯決策之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1(5)
[3]張國蓉.貧困大學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