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域經濟發展中,企業創新是重要的推動力量,而這又與中國傳統文化引導下的和諧道德密不可分。在包頭的區域經濟發展進程中,和諧是共同理想得以實現的方法和途徑。這就需要和諧道德作為支撐,以促進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本文針對包頭市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的和諧道德建設進行研究。
【關鍵詞】包頭市 經濟轉型升級 和諧道德
【中圖分類號】D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016-02
近年來,包頭市實現了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發展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實現了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產業格局。以包頭鋼鐵集團為例,作為國有企業,在計劃經濟的影響下,包頭鋼鐵集團存在著工資難發、技術人員嚴重流失的現象。從2002年開始,包頭鋼鐵公司伴隨著鋼產品的轉型升級,在把握自身發展方向的同時,不斷地實現技術創新,在政策信息和行業市場信息的引導下,包頭鋼鐵公司生產出400多個鋼種,成為中國鋼產品種類最多的企業之一。包頭市經濟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快速發展,并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包頭市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同時也迎來了文化發展契機。如何保護本地區的傳統文化,樹立和諧道德風尚,成為目前需要重點面對的問題。
一 和諧道德是構成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柱
人類社會中,和諧道德是指人與人之間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和諧關系。當社會經濟發展已滿足社會個體需求的時候,要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就需要和諧的社會空間,可見,和諧道德作為一種內在精神,對于支撐社會和諧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柱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定而持續地發展,離不開和諧道德這一主體基礎。
按照黑格爾的觀點,社會是由個體所構成的,個體由有機體賦予生命,而有機體在個體的作用下充滿了活力。社會是諸多個體所構成的共同體,伴隨著社會歷史發展進程,個人創造的社會利益成為社會共同利益。處于不同社會歷史時期,社會與個體之間所建立的互動方式有所不同,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社會結構也會不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依賴每一名社會成員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由此可明確社會的共同利益不是簡單的個體成員互動的結果,而是個體能動地發揮創造性,并對社會現實承擔一定的責任,通過個體的實踐活動創造出來。這就意味著社會的和諧并不只是依賴于政府的社會調節,而是每一位社會成員的責任,而其中的本質則是和諧道德。
社會中有了道德的約束才會實現和諧統一地發展。處于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名個體都在潛意識中存在著道德性,同時道德也是一把尺,在現實社會中規范人的行為,支配人的動機。因此,道德在發揮其動力功能的同時,還存在著價值導向作用,這主要是基于道德中理性因素的影響。但是,從理論的角度而言,道德中的非理性因素,諸如心理需要、動機、情感和意志等等,是構成道德行為的主要動力因素,在道德理性因素的支配下,使個體道德行為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處于經濟穩定發展的社會環境中,構建和諧社會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指引方向,和諧道德就成為重要的精神支撐。
二 和諧道德的構建
精神追求往往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同時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反作用力。和諧使復雜的社會經濟控制系統更為簡單化。但復雜本身就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包頭經濟發展充分利用了經濟轉型升級模式,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復雜的,所以要使社會實現和諧,其中涵蓋著經濟發展元素,同時也是認識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只有充分地認識到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并且有效地利用它來改造現實社會,形成新的精神導向,才能使社會更加符合個體的需要,才能達到真正的社會和諧。
從歷史性上講,在中國對和諧范疇的專門論述最早可追溯到中國的先秦時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晏嬰、老子、孔子,表現出對于和諧理論的極為重視。和諧在歷史上是作為一種道德因素而存在的,將和諧與道德相互融會,可謂是對社會個體的內修外煉。從現代意義上來理解,和諧是主體從價值論角度出發對事物特定存在狀態的主觀感受來對“和諧”進行定性。“和諧”的社會意義在于它反映的不是事物的存在狀態本身,而是主體對事物特定存在狀態的價值認同,反映了主體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追求。對和諧問題的研究,不應該從本體論的角度出發探求事物均衡存在的本源,而應該從價值論的角度出發來探討事物在何種狀態下才能符合特定主體的價值取向,即和諧概念所反映的不是事物的實然狀態而是事物的應然狀態,它是一種肯定性的價值判斷。可見,“和諧”的概念同樣與社會道德存在著相互滲透性,其反映了主體對特定客體的認同和贊賞,這就是“和諧”之所以屬道德研究范疇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 包頭市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和諧道德的實現
包頭市在十多年的發展期間,由轉型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其中和諧道德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要進一步發揮和諧道德的正向引導作用,就要基于經濟轉型背景對和諧道德進行研究。
1.要突破傳統和諧道德觀念的束縛
和諧道德觀念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包括:社會性質、文化傳統、曾經成功的管理模式、偉人的觀念、各種定律規律等。社會主義社會充滿著人文關懷,這時就需要從時代的角度出發更新觀念。人是和諧道德的承載者,也是和諧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為了適應新的實際需要,我們必須提出帶有探索性和推測性的新的和諧道德觀,這種新觀念是否適應現實發展的要求,是否適應歷史的潮流,要經過實踐的檢驗。道德主體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為真正意義上實現社會公平盡一點力,就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此作為和諧道德的邏輯起點和價值目標,這就意味著人的觀念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而且這種創新永遠都不會終結。包頭市民中一部分是老包頭人,一部分是外來定居人員,同時還存在多民族聚居的特點。因此,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宣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對于包頭市的和諧道德建設大有裨益。
2.要善于突破常規,實現道德與法律并重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中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包頭市的經濟發展,要在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環境下實現轉型升級,就要強化和諧道德建設。與法律聯姻,將經濟發展建立在法治的發展軌道上,是一種思維的突破,也是和諧道德新觀念的突破。這就要求我們要敢于向傳統的思維和觀念提出挑戰,并打破舊式傳統思維和觀念的束縛。在社會經濟系統管理中,實現管理的有效性和系統的優化,突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和諧道德建設機制在法律的支撐下運轉起來,不僅可以及時地發現并糾正錯誤,而且還實現了功能上的補充。只有德法并舉,充分地發揮和諧道德的協調作用,才能夠使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十多年的經濟轉型升級歷程,讓包頭市的經濟發展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企業的快速發展,員工收入的增加,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帶動下形成了良性循環發展態勢。在經濟發展滿足人們的物質欲望的同時,只有發揮道德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對和諧道德深入研究并應用于實踐中,才能推動包頭市經濟的進一步高效、快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魏世梅.論“和諧道德”及其形成路徑[J].河南社會科學,2008(5)
[2]白春雨、高恒天.解讀貞觀盛世的和諧道德生活[J].倫理學研究,2012(4)
[3]尹祝壽.和諧道德人格之蘊涵探討[J].湖南社會科學,2007(3)
[4]華敏.和諧社會視閾下和諧道德人格的構建[J].理論觀察,2010(4)
[5]張雅楠、劉葉濤.道德悖論與和諧道德社會的構建[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6]王習勝.道德悖論的消解路向——基于邏輯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