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闡述了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午餐會的發展歷程:從不定期舉辦到根據調查問卷確定議題,再到午餐會的定期舉辦,在此過程中,教學發展中心不斷根據教師的反饋意見調整午餐會形式。經過分析發現,午餐會的成功舉辦與主題和主持人有很大關系,因此要選擇老師感興趣的主題,同時要加強和主持人的提前溝通。
【關鍵詞】午餐會 主題 反饋滿意度 教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040-03
一 午餐會的由來
大學之本是育人,教師之根是教學。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提高教育質量,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主題提出。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基礎,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舉措。因此,大學教師教學發展問題受到了高度重視,建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政策。
目前,世界一流大學幾乎全部設立了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專業機構。在美國大學和學院中,大約有1000個教學中心,包括所有頂尖研究型大學,如“常春藤聯盟”各校都建有用于促進教學的專業化機構。與上海交大多年保持深入合作的美國密西根大學,早在1962年就建立了自己的教學研究中心(CRLT),作為美國第一個教學中心,該中心極大地推動了密西根大學的教學活動,被美國其他學校視為樣板。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提升大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各高校紛紛成立教學發展中心,2012年10月3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發了關于批準30個“十二五”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的通知,并給予示范中心政策和財力的支持,這體現了國家對提升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視。
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學于2011年4月22日正式成立教學發展中心,是以教師服務為根本職能的直屬單位。作為教育部公布的首批30個“十二五”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之一,該中心致力于建成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的高水平、專業化機構,促進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中心的使命是:“推廣先進的教學理念,弘揚優良的教學文化,探究科學的教學規律,搭建溫馨的交流平臺。”基于此,中心開展了四大類業務,分別是培訓、研討、評估與咨詢、研究,針對這些業務,中心開展的培訓和組織的活動主要有新任課教師培訓、教師英語授課能力培訓、教學工作坊、教與學講壇、午餐會,以及中期學生反饋、教學發展基金項目、研究興趣小組等。
午餐會是中心的業務之一,一般是利用中午一個小時的時間,參會老師邊吃飯邊交流。中心希望能通過午餐會為教師搭建這樣一個平臺,在這里,老師們可以就教學問題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和教學心得,或者帶著自己的問題來尋求一些建議和意見,或者給其他老師出謀劃策、介紹教學經驗。
二 午餐會的發展歷程
1.不定期舉辦午餐會
中心成立之初,各項業務還處于探索期,午餐會也經歷了這樣的發展過程。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時間,午餐會是不定期舉辦的。2011年9月8日,中心舉辦了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午餐會——教學研討午餐會。來自學校12個院系的近30位教師應邀參加了本次午餐會。這次午餐會主要是就中心發展思路以及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向老師征求意見,另外參會教師還提出了一些希望在午餐會上討論的主題。2011年10月27日,教學發展中心舉辦了英語授課問題研討午餐會。這一次的午餐會有70多人參加,其中包括兩個外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第三次的午餐會是組織部分老師進行課堂觀摩以后開展討論、研討。這幾次午餐會辦得很成功,參會教師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這使教學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信心大增。
2.通過調查問卷確定議題
2012年7月,中心工作人員在中心網站上發布調查問卷,了解教師想要聽到和想要發表觀點的話題。參加本次調查問卷的教師有117名,在“我希望聽到的話題”的選擇中,選擇最多的5項是“組織有效的課堂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評價學生:反饋、評分及測試”“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大班教學策略”;在“我愿意就以下議題與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與經驗”中,“組織有效的課堂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評價學生:反饋、評分及測試”“如何上好新學期第一堂課”“溝通技巧”。根據調查問卷的最終結果,選擇了15個議題,作為下個學期午餐會的討論話題,其中包括“如何上好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如何組織有效的課堂討論”等。
3.定期舉辦午餐會
經過一年左右的探索,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教學發展中心決定定期舉辦午餐會。
第一,多方宣傳午餐會。中心一般會在學期末做好下學期的午餐會計劃,并基本確定議題,在開學初制成午餐會排期表的海報,張貼在電梯間、教師休息室等便于教師看到的地方。同時也通過多種渠道將教學發展中心的活動推送給老師,如教學發展中心的網頁、學校主頁等。此外,在新教師培訓中,會簡要地介紹中心的服務,其中就包括午餐會。通過這幾種方式向全校教師宣傳教學發展中心的活動,增加教師對中心的了解。
第二,會前收集擬討論問題。為了讓參會教師了解午餐會上要討論的問題,中心請老師在填寫報名信息的同時提交擬討論問題,中心工作人員在會前將提交的問題按照內容進行歸類,并制成問題集,在午餐會開始前發給每位老師,這樣避免了以前在現場提交小紙條給主持人傳遞問題的麻煩,老師們對討論的問題也有一定的思考和準備時間。
第三,一線教師做主持人。中心在午餐會開始前一天會在報名教師中選擇一位老師,征詢他的意見,請他做主持人。工作人員提前和主持人溝通午餐會的主持流程和注意事項,主持人根據午餐會話題來引導參會老師進行交流發言,這樣的方式使午餐會的氛圍更和諧,使參會老師交流更暢通。
第四,會后及時收集反饋意見。中心注重參會教師的反饋意見,每期午餐會后及時總結教師的反饋,進行分析,以便及時調整方案。比如,根據老師的建議,中心將會上老師發表的觀點以觀點集錦的形式在會后及時發到每個參會老師的郵箱,同時將每期的觀點集錦掛在中心網站上,使沒時間參會的老師也能了解午餐會內容。
4.根據反饋意見不斷調整午餐會形式
第一,邀請學生參與。根據參會教師的反饋意見,中心還邀請一些學生來參加午餐會,使教師能充分聽到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希望老師在教學上做出哪些改進,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等等。事實證明,有學生的參與確實讓午餐會增色不少,學生的很多觀點常迎來參會教師的陣陣掌聲。
第二,增加午餐會主講人。有多位老師在反饋中提到,希望午餐會能增加主講人,能邀請一些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做簡短的發言,中心對此給予了積極的回應。開始是由中心的工作人員選擇自己擅長或感興趣的某一個主題,準備資料,在午餐會的前十分鐘,針對本期話題進行匯報,幫助老師了解一些教學理論,例如,在“如何進行有效的師生溝通”這一期,中心工作人員就從“課下”和“課上”兩個方面分別介紹了與學生溝通的具體做法及注意事項。在“何種練習和反饋能促進學生的學習”中,中心工作人員為參會老師匯報了“練習與反饋的關系”“何種練習和反饋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如何讓練習聚焦于具體目標或行為標準”等理論。
2014年秋季學期,中心又邀請一些與主題相關的領域內有專長的老師,做一個20分鐘左右的中心發言,然后其他參會老師針對這個主題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做使討論話題更加聚焦,討論更有針對性。這樣的改變對新進教師增加了吸引力。
三 午餐會取得的效果
1.反饋問卷結果
截至2014年秋季學期,教學發展中心的午餐會已經舉辦了70多期,歷時三年多的時間。反饋問卷顯示,參會教師對午餐會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這次午餐會的主題是“如何上好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剛好是放在第一期,開學的第二周,時間上比較切合教學實際,參會老師也有話可說。這次實際參會人數是59人,回收有效反饋問卷57份,回收率96.6%。各反饋項平均滿意率(“非常滿意”和“滿意”)為99.1%,其中“組織形式/時間長短”和“現場氣氛”的滿意率(“非常滿意”和“滿意”)達到了100%。
本期午餐會的主題是“學生的已有知識如何影響他們的學習”,本期實際參會人數24人,問卷回收24份,回收率100%。各反饋項平均滿意率(“非常滿意”和“滿意”)為93.0%,“組織形式/時間長短”的滿意率(“非常滿意”和“滿意”)達100%,“現場氣氛”滿意率(“非常滿意”和“滿意”)為87.5%,有一位老師對“現場氣氛”感覺“不滿意”,占4.2%,這可能與本期午餐會的理論性比較強,使得后面討論“略顯冷清枯燥”有關。
可以看出,參會教師對午餐會“組織形式/時間長短”和“內容安排總體感覺”上還是相當滿意的。午餐會的反饋結果與主題有很大關系,如果主題是大家所關心的,參會人數就會多,“現場氣氛”就會很熱烈,通過討論就能“幫助提升教學水平”。
截至2014年秋季學期,午餐會的服務總人次達2496人次,覆蓋全校50多個院系和部門的老師,在70多期的午餐會中,反饋的平均滿意率為96.1%,這個數據顯示了參會教師給予午餐會很大的肯定。
2.參會師生感受
參會師生對午餐會反饋良好,與會者認為午餐會“選題切中要害”“請在某些方面富有經驗的教師做主題演講這種方式很獨特”;“很多老師的發言都是畫龍點睛”“聽到很多有經驗老師的分享”;師生們認為“現場氣氛熱烈”“讓人感覺舒服、放松”;有學生參與午餐會后老師們這樣說,“從學生的角度來討論問題這種方式很好”“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想法”等等。
午餐會的成功在校內外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也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在《解放日報》上,教師反饋說“每周三的午餐會,如果來晚了,就沒位子了”“把課講清楚只能算稱職,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才是挑戰”。在解放牛網上,老師們親切地稱教學發展中心所在的陳瑞球樓5樓是“我們的七食堂”。在東方網上,有老師談到教學發展中心發到教師郵箱里的午餐會話題時,他用“一見傾心”來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
四 分析及建議
1.分析
第一,參會人數與主題密切相關。在午餐會舉辦3年多的時間里,我們發現只要是新穎的主題,參會人數就很多,現場氣氛也很熱烈,如2014年春的“MOOCs的機遇與挑戰”,有很多教師想要去了解MOOCs,老師有需求,因此參與人員多,現場氣氛也很熱烈。除此之外,在2014年春季,設計過一次午餐會“教師如何保持身心健康”,這是午餐會首次打破只做有關如何培養學生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主題,這次參與人數較多,現場氣氛很好;2014年秋季學期,做過一期“一流大學的教學是什么樣的”午餐會,中心邀請從哈佛大學考察歸來的教師做半小時的考察匯報,其余時間參會教師圍繞此話題進行討論,這次參會人數達77人,現場氣氛相當熱烈。
然而,如果一些主題在相鄰的兩學期重復出現,就會出現參與人數較少,現場氣氛冷清的現象。另外,如果主題比較晦澀難懂或比較抽象,也不能吸引老師的參與,像“學生的已有知識如何影響他們的學習”“如何組織項目式教學”等,這樣的題目參與人數就比較少。
所以,在后續的工作中,中心逐漸意識到,午餐會的主題和參與人數有很大關系,盡量不去重復主題,同時盡量不去設置一些抽象的主題。
從第61期午餐會開始,中心的反饋表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題目“您為什么參加本次活動?請選擇最多3項并按優先級從高到低排序”,圖3是12期午餐會教師對該問題反饋的平均值:
“對主題感興趣”排在第一位,占76%,說明大多數老師比較注重午餐會的主題,一個好的主題能吸引老師的參與。午餐會是一個交流的平臺,參會教師希望能通過這個平臺交流教學思想,如果是好的主題,是當下教師普遍關注的話題,就會引起教師的興趣。
第二,從報名教師中選擇主持人和增加午餐會主講人的不同效果。從報名教師中選擇主持人,這種方式有益于拉近和參會教師的距離,老師可以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可以就話題相互進行討論,甚至是辯論。這種方式下,如果主持人引導得好,整個氛圍就會很熱烈,但是有時討論的結果往往不夠聚焦。
中心工作人員曾經在午餐會開始前10分鐘進行主題匯報,這樣的好處是能給老師提供一些關于主題的理論支持,因為時間不長,又是中心工作人員的匯報,所以并不影響后面50分鐘的交流討論。
邀請一些在與主題相關的領域內有專長的老師,做一個20分鐘左右的中心發言,這種方式可以擴展老師們的視野,使后面的討論更加有針對性,但是主講老師的優先話語權有時候也會使得后面的討論氣氛沉悶。
2.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成功的午餐會依賴于兩個因素,即午餐會的主題和主持人。同時,要加強宣傳,讓更多的教師了解教學發展中心的活動,了解午餐會。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設計一些教師感興趣且通俗易懂的主題。參加午餐會的教師圍繞主題各抒己見,或解答別人的問題,或吸取其他老師的經驗,整個氛圍是很輕松的、沒有任何壓力的。如果主題太抽象、難理解,教師會感覺壓力比較大,或者興趣不大,結果就會影響參與熱情。相比之下,意思相近的主題,換一種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說法,更能吸引老師的參與。
第二,謹慎選擇主持人,加強和主講人的溝通。在報名教師中選擇主持人時,盡量選擇常來參加午餐會的老師,他們比較熟悉午餐會的具體情況。在會前,積極和主持人溝通午餐會的主持流程,如自愿原則、中立原則、平等原則、解惑原則、準時原則等。
在邀請主講人時,事先也要和主講人詳細溝通,因為主講人對午餐會的具體情況不一定熟悉,常常會超過預設時間,影響后面的討論效果。
第三,多宣傳教學發展中心的活動。利用每次的新教師培訓宣傳教學發展中心的活動是個好辦法。新教師剛來到新的工作崗位,積極性比較高,有一番宏圖大志,因此想要多了解一些信息,多學習一些教學方法,為自己將來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也可以利用一些網絡媒介來宣傳教學發展中心的活動,學校的BBS就是很不錯的途徑,我們曾經在BBS上發布過幾期午餐會的消息。事實證明,確實吸引了一些老師的參與,同時還有一些想要當高校教師的博士,看到消息之后也積極前來參加午餐會。
五 結束語
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成立近4年,中心的各項活動都是教師自愿報名參加的,參與人數的多少是最能直觀反映這個活動的效果的。中心的各項活動不斷地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做出調整,有時反饋問卷體現出某次午餐會上討論的話題沒有討論清楚,或者是想進一步深入了解的,中心及時就此類話題做成一個工作坊或教與學講壇,以滿足老師的需求。總之,教學發展中心舉辦各項活動和培訓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全校教師,以踐行中心的使命:推廣先進的教學理念,弘揚優良的教學文化,探究科學的教學規律,搭建溫馨的交流平臺。
參考文獻
[1]〔美〕康斯坦斯·庫克等.提升大學教學能力——教學中心的作用(陳勁、鄭堯麗譯)[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批準廈門大學教師發展中心等30個“十二五”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的通知[Z].教高司函〔2012〕171號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