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主要指共青團和學生會工作,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是體現當代大學生精神面貌的重要載體。由于藝術類高校學生思想活躍、個性自由等特征,因此開展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時要充分考慮到藝術類學生的特點。
【關鍵詞】藝術類高校 共青團 學生會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048-02
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是引領大學生思想的核心工作,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更是體現當代大學生精神面貌的重要載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藝術類高校共青團和學生會組織也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相關精神,進行自檢自查。藝術類高校開展團學工作尤為重要。
一 完善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機制
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以教育引導青年、全面服務青年為宗旨,藝術類高校的團學工作機制是確保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開展的重要前提。
1.完善團學工作規章管理制度,加強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在已有的規章制度上不斷完善,并嚴格落實到位。藝術類高校大學生都是“90后”的青年,他們崇拜藝術、崇尚自由,在團學工作中往往表現出自由散漫、紀律性差等不良習慣,因此要結合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制定適合于藝術類院校團總支、學生會的相關制度。一方面,建立靈活的日常管理制度;對年終考核制度進行補充完善,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嚴格考核團學骨干;創新完善團總支、學生會的納新制度;完善團學工作中畢業或退團等流動學生的相關制度等。另一方面,制定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小手冊,將各種團學制度列入其中,并人手一本,加強新團員的教育工作,時刻監督和提醒團學工作成員,提高團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2.培養提高藝術類高校團學骨干的素質
培養一支優秀的團學骨干隊伍是開展藝術類高校團學活動的關鍵,培養思想素質過硬、業務能力較強、生活作風正派的團學骨干,形成以團干、學生會干部為依托,對廣大藝術類高校大學生開展政治理論學習、社會實踐、周邊紅色教育等團學活動,從而堅定藝術類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真正起到聯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重要紐帶作用,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藝術類大學生。
3.對團學工作進行自查,取長補短,力爭做到最好
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團總支、學生會工作進行自查,并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是完善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機制的一種新方法、新途徑,本著“一切從學生中來,一切到學生中去”的原則,進行“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整風活動,這不但可以革除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中紀律觀念差等不良風氣,而且還能激勵更多藝術類大學生的學習。
4.建立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網絡交流平臺
一方面利用網絡媒體為藝術類高校團學活動做宣傳,另一方面加強各院系團學干部的交流和互動,創新工作方法,達到正確處理院系團總支、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等之間的相處、合作和競爭,從而有效健康地開展團學工作。
二 創新特色鮮明的藝術類高校團學活動
結合藝術類高校專業特色開展團學活動是區別于普通高校團學活動的一大特點,這既有利于提高藝術類高校大學生開展團學活動的興趣,又為藝術類高校大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還能培養藝術類高校大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1.結合藝術專業特色開展團學活動是挖掘藝術類高校大學生創造潛力的好方法
如美術院校結合國畫專業舉辦校園書法大賽、校園年度國畫展覽,結合設計專業舉辦校園海報設計大賽、書簽設計大賽等;音樂院校結合鋼琴專業舉辦校園鋼琴技能大賽,結合舞蹈專業舉辦校園年度舞蹈大賽,結合管弦專業舉辦校園室內樂比賽等;體育院校結合羽毛球專業舉辦校園羽毛球聯賽,結合游泳專業舉辦校園大學生游泳比賽等;戲劇院校結合影視專業舉辦校園影視人物造型設計大賽、影視劇情配音大賽等;結合播音主持專業舉辦校園主持人大賽、廣告配音大賽等。結合各藝術類院校專業特色開展具有品牌特色的團學活動,并將學生作品、成果以團學活動的形式推出去,從而體現藝術類高校的團學特色及藝術類高校大學生的活力。
2.定期在藝術類高校開展“紅色”校園文化活動
結合周邊的“紅色”教育基地開展藝術類高校大學生的“紅色”教育活動,既有利于樹立藝術類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又有利于繼承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更有利于豐富藝術類高校大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如組織共青團員清明節到學院周邊烈士陵園進行掃墓活動,緬懷英雄烈士,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帶領團總支、學生會成員參觀革命英雄紀念館,撰寫心得體會;以團學骨干為主體,在年級、班級、宿舍進行宣傳“紅色”文化和“紅色”教育,使更多的藝術類高校大學生參與,從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神。
3.發揮藝術類大學生社團、藝術團的作用
大學生社團和藝術團是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開展的主要載體,也是藝術類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社團和藝術團時刻要以服務學校為目的,在不影響教學秩序的前提下,有效組織開展動漫社、話劇社、街舞社等社團活動,既豐富大學生業余生活,又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還能進一步挖掘藝術類大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大學生藝術團是藝術類高校校園大型演出的主力軍,加強大學生藝術團的教育管理是藝術類高校開展團學活動不可忽視的內容,因此對大學生藝術團的舞蹈隊、器樂隊、合唱隊等的日常排練和演出進行正規化的管理,為創建文明校園打好基礎。
三 加強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的教育
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以服務廣大青年學生為宗旨,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國夢 我的夢”為目標,全面開展團學教育工作,從而努力營造積極進取、活潑向上的校園氣氛,對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的教育必須堅持,不能放松。
1.對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實施紅網工程教育
網絡技術的發展轉變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交流方式,形成了“到處是網”“無網不在”等現象,這給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要結合網絡對以往的工作模式進行創新,建立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站,通過手機、網絡平臺普及團學工作知識,利用網絡媒體做系統化管理,并監督輿論方向,正確引導廣大藝術類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將藝術類高校的團學工作深入到班級、社區、宿舍中去,并以網絡作為團學工作窗口,宣傳團學工作成果、對優秀團學干部及時給予表揚,樹立優秀青年典型,以激勵更多的藝術類高校共青團員的上進。
2.加強藝術類高校團學心理教育工作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團學工作要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在廣大共青團員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對藝術類高校廣大團學干部進行心理訪談,幫助更多團學干部處理好工作和學習的關系,并對藝術類高校共青團員進行感恩教育,大力宣傳好人好事,從而提高藝術類高校共青團員的道德修養和社會榮譽感。
3.推進藝術類高校團學社會實踐教育工作
組織動員藝術類高校廣大共青團員參加青年志愿者協會服務、“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及各種公益性實踐活動,這是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的教育方向,既有利于增強藝術類高校共青團員的社會責任感,又有利于增強藝術類高校共青團員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如定期舉辦藝術類高校團學干部支教活動,帶藝術類高校團學干部赴孤兒院、養老院進行“關愛兒童、老人”的志愿服務活動等,要鼓勵更多的藝術類高校共青團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新一代藝術類大學生。
總之,藝術類高校團學工作是一項具有特色的工程,在正確把握團學方向的前提下,勇于創新、善于思考,從而探索新的團學工作方法,創建和諧文明校園。
參考文獻
[1]姚明.高校學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中國農業教育,2006(5)
[2]賈洪巖、魏燕.加強和創新高校團學工作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2)
[3]鄧偉、葛酉旖.淺析高校團的工作[J].科技信息,2008(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