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相互包含卻又有區別,兩者既是獨立的個體又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本文試從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各自的概念和特點入手進行論述,旨在說明二者的異同點,并提出促進兩者協調發展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高職 體育教學 運動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081-01
在現今體育教學改革當中,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業界一直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如何處理好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之間的關系,實現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協調發展,是當今體育教學工作者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一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概念及特點
1.體育教學的概念和特點
體育教學是指通過運用合適的方法和手段,即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教師指導學生,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衛生保健常識、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以實現體育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的教學過程。其特點包括系統性、統一性、教育性。
2.運動訓練的概念和特點
運動訓練是實現體育任務或目標的一種方式和渠道。即,教練員或體育專職教師指導員動員或學生在與其他人的配合之下,為全面提高自身的競技能力和體育成績而進行的專業的組織訓練的過程。運動訓練包含身體素質、心理和智力以及競技技術等方面的訓練。運動訓練的特點是:以創造最好的運動成績為目的而制定專項的體育訓練的內容和方法;要求參與運動訓練的運動員能承擔劇烈的運動量并提升自己身體所能承擔的最大的運動負荷量;針對不同運動員的特點而制訂獨特的個人訓練內容。
二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異同點
1.相同之處
首先,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在形式和內容上是相互聯系的。形式上主要以教育為主要實現方式,不管是體育教學還是運動訓練,運動員的體育訓練都離不開專業人士的指導,兩者都是以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的專業訓練,以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并克服一些困難。在教學內容上,兩者都與一些相關的體育學科做基礎,包括社會學科、運動生理學以及體育運動科學等。其次,兩者在教學過程中都注重培育學員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通過體育訓練的方式培養運動員的毅力,直面困難的勇氣和團結合作的團隊意識。
2.不同點
兩者在教學對象和教學目的上有明顯的不同。體育教學所針對的對象主要是學生,旨在通過一定的運動量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協調發展,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人才,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才儲備建設。而運動訓練所針對的是專業的運動員,旨在通過一定強度的訓練使運動員掌握運動競技,并在運動場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協調互動發展的措施
1.提高教師的師資能力
不管是在體育教學還是運動訓練中,教師和專業的體育教學人員都在引導對象學員的學習上起著領導性的作用,因此不斷加強教師師資能力的建設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是否可以實現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協調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考慮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不遺余力地為專職體育教師提供專門的培訓工作或者引進各個項目的專職體育教師,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內容。除此之外,作為高職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始終堅持責任教學,用自己豐富的專業知識服務于廣大學子。
2.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要取長補短,以達到兩者的協調發展
第一,體育教學要學習運動訓練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的,就是要通過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體育訓練以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能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承擔一定的工作負荷,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在鍛煉過程中,就要采取運動訓練的手段,增加符合教學對象能承受的運動量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標。
第二,運動訓練也要借鑒體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盡管運動訓練以培養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為目標,但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訓練而忽視了“學”,使運動訓練更顯機械化,就很難吸引教學對象的目光和興趣,不利于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培養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目標也難以實現。如果在運動訓練中,將專項運動的訓練變成充滿趣味的學習課程,這樣不僅既可以使枯燥的運動訓練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而且還能激發教學對象對專項運動的興趣以達到主動學習訓練的效果。
四 結束語
在體育運動中,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是兩個不同的部分。通過大量實踐證明,高職教師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進行分析,弄清楚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這對促進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兩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以提高體育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李興忠.普通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異同互補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2014(1):20
[2]金東烈.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要適應當代運動訓練的發展趨勢[J].課程教育研究,2014(20):810~811
[3]梁勁.高校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內容的構建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0):201~20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