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變更和發展,多媒體網絡教學法在當前各個高校中正逐步地開始實行和推廣。本文針對當前我國高校當中涉及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英語課程來進行分析,對多媒體網絡化教學模式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大學英語 多媒體網絡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082-01
伴隨當前社會經濟體制的變更和發展,信息化技術的普遍應用對我國教育領域創造出了更多的教學改革機遇和挑戰。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高校中的信息化、數字化以及網絡化的教學需要。在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學的內容方面、教學的方式、教學的手法、教育的結構以及高校整體的教育機制都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當前很多高校都開始加入到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當中,并初步取得了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們必須要深思和解決。
一 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當前多媒體網絡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當中充當了較強的輔助教學的角色,很多教育工作人員與學生在思想觀念上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
1.高估了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實際價值
一種全新科技的誕生都會在教育領域中引起應用的浪潮。比如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流行的電視教學模式一樣,在90年代初期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應用,使人們又看到了教育體制即將變更的曙光。人們認為當前的多媒體網絡教學可以有效地解決大學英語教學中費時、低效的狀況,可以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和發展的機會。但是實際上多媒體網絡在大學的英語教學當中,只是基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上的一種全新的輔助性教學,它可以為大學英語教學帶來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渠道,而不能將完善大學英語教學體制的工作全部寄托在多媒體網絡上。
2.對多媒體網絡教學的不合理否定
因為對新興技術的應用和理解不夠深刻,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效果不明顯,導致人們對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產生嚴重的懷疑,甚至對這種新技術的實際效果徹底失望。美國學者RerverlyHunfer曾說:“網絡教學法是一種超過任何人想象的高投入、低成效的工程”,在我國同樣有很多人認為,這種全新的教學體系在投資和收益上不成正比,在硬件設施上的投資過于龐大,占據了學校中正常的教育支出,所以就有認為這種教學的改革沒有實際意義,或者說根本不可行。
3.對新技術應用的恐懼心理
很多教育工作人員對全新的教學體系和新的技術比較抵觸,通常教師不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較為復雜的技術手法。還有一方面就是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更新很容易導致人們出現“技術麻痹”的狀況,要想跟上新技術發展的腳步,就需要人們不斷地去接受新形式的教育,從新技術的基礎學起,特別是針對年齡較大的教育工作人員來講,新技術的發展對其產生的影響更大。還有一方面就是教師會產生一種電腦取代人的教學工作,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控制權和自主全,同時也對其所具備的學術自治產生一定的影響和威脅。
二 對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化教學提出的建議
1.選擇部分學生實施多媒體網絡教學
從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體系中來看,多媒體網絡是一種新型的信息技術,而教學才是其中的關鍵點,只有將二者進行有機的結合,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出其最大的效能。尤其是在當前的教學資源不是很豐富的狀況下,教學方面的發展不一定要將多媒體教學作為教學資源的唯一選擇。當前我國大多數的高校中學生人數比較多、教學硬件設備不充足、軟件的開發和應用還處在較為低級的階段。所以說,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不能完全成為英語教學的主流形式,它可以作為一種輔助傳統型教學的工具。
2.選擇部分教學內容實施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否對大學英語中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合適,或者說什么樣的類型教學內容比較適合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形式,這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當前在大多數的院校當中,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基本可以分為聽、說、讀、寫等。其中聽力的訓練可以采取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形式,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聽力能力來針對性地選擇符合自己水平的聽力材料,通過這種形式就很好地避免了教師針對英語基礎各不相同的學生,而對教學內容難易程度難以掌控的狀況。
三 結束語
本文主要是對我國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化教學的實施以及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教學的方式、教學的手法、教育的結構以及高校整體的教育機制都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隨著大學英語教學不斷地深入,多媒體網絡化的教學形式對學校辦學的硬件設施、軟件設施的要求不斷提升,使多媒體不會成為高校英語教學的主流形式,而是可以作為有效的輔助教學,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浩儒、朱樂奇、李福印主編.外語與外語教學——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語言知識的獲得[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
[2]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發展史上的兩個新的突破[J].中國外語,2004(1)
[3]蔡基剛、武世興.引進網絡多媒體技術,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J].外語界,2003(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