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從接受式學習向探究性學習轉變。作為合作探究已成為高中教師一個普遍關注的話題。本文主要就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合作探究作些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 合作探究 課堂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093-02
高中政治新課改已進入了新的階段,課堂實效成為高中教師更加關注的話題。無論是從完成本學科教學的角度,還是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 正確認識合作探究的地位和作用
合作探究的目的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拓展、延伸的平臺,幫助學生有效生成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究課帶有很強的實踐性,對學生積極性和興趣度的挖掘,具有重要的意義,并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改進和強化來提升課堂實效。
二 精心設計,恰當處理,做好重難點的定位和分析
合作探究要做到實效性就必須在重難點上做足文章,一看就會的問題不需要合作探究,有些重點問題難度卻不高,也不需要在這樣的地方浪費時間,因此最好把時間用在難點上,這就需要教師真正地領會課標及學情,尤其關注那些課標沒標注學生有難度的知識點。重點放在理論和現實的切入點上來,例如,政治生活中關于政府權威的理解,重點不是放在權威是由什么決定的,而是放在樹立權威的途徑上,即重點在政府依法行政和政府權威的結合上,也就是重點關注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讓學生現學現用活學活用,這樣慢慢地就提升了學生的能力。
三 運用正確的教法
正確的教學方法就如同好的載體和平臺,讓知識有了很好的呈現,可以化難為易,變腐朽為神奇。政治教學應該是在注重對學生思維訓練的同時,即邏輯性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因此,正確地利用合作探究可以很好地實現學生優勢互補或者以優帶弱的作用。減輕教師負擔,讓學生在相互探究中更容易接近生活和知識的本質,從而從知識的本源理解知識,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而且,采用合作探究,學生更容易產生成就感,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一教學方法的作用,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做:
第一,直觀演示法。通過多媒體、投影儀進行視頻、漫畫、圖片等資料的演示,激發學生舒緩課堂壓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興奮點,也有助于提升課堂效果。
第二,創設情境法。通過創設情境,還原知識,引導學生通過生活體驗來理解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
第三,集體討論法。這也許是合作探究中最有效的方法,能夠真正發揮合作探究的作用,達到知識功效智慧碰撞的效果,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四 重視學法的指導
人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因而,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很必要的。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可以嘗試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五 周密組織探究過程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必須貫徹以學為主體的理念,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或者合作解決問題。這與一般授課的不同。探究過程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科學選擇方法,及時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大膽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結合已有的知識探究新知識,生成新知識。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引導,防止某些學生因為個人興趣而造成思想“跑偏”,同時也要注意學生因標新立異“旁逸斜出”的行為,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和疏導。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發揮合作探究的作用,歸納出正確的結論,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知識。這一環節帶有總結的性質,但又與傳統的教學總結不同,這里不是教師對分析講述進行自我總結,而是通過成果展示梳理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結果,推導出結論,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統一。
其次,合作探究過程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思維和表達的規范性,形成較高的學科語言環境和氛圍,防止因理論過度缺失而造成的過度生活化語言,防止一味地注重課堂活躍度而使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知識處理要把握有效點,對于基本概念等學生能提前完成的東西不能在課堂教學中浪費時間,要注重引導從創設的生活情境中去生成理論,達到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目的。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不能表面上很熱鬧,實際上很膚淺。例如為探究而探究,所探究的問題或有現成答案,或只囿于答案,探究只是為了鞏固和記憶書本知識,而不是引導和激發學生產生和提出問題,找出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對投資方式的探究,如果只局限于書本提到的儲蓄、購買股票、債券、保險,這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意義不大。教師應引導學生想出課本以外的形式,例如購買基金、黃金買賣等,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投資于自主創業,探討自主創業的具體形式。
再次,為探究過程營造積極民主的氛圍。在探究活動中,要切實把探究活動看作“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平臺,讓學生在不斷的討論中去完成對知識的掌握,不能搞“一言堂”,要讓每位學生有充分思考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敢想、敢說,讓每位學生都能平等地進入合作角色,降低老師的姿態,提升學生的高度。“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六 調用有效的評價方式
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往往既單調又沒有很好的效果,語言缺乏變化,方式過于單一是傳統評價方式的顯著特點,難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并激發學生學習和合作的興趣,導致課堂上沉悶,教師和學生相互都不滿意。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評價方式,探索更加有效的評價方式。所以,“對學生探究的結果也應該作多元化的評價,例如有些學生活動結果是失敗的,但是學生在活動中所得到的教訓也是非常寶貴的,因此也應該肯定。”
綜上所述,在合作探究課的教學實踐中,作為我們一線教師應積極探索,真正貫徹新課改理念,讓合作探究真正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和心靈。
參考文獻
[1]吳艷平、佟彤、許春艷.《程序設計基礎》的課程建設初探[J].科技傳播,2010(7)
[2]唐華英.對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的一點思考[J].教師,2009(1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