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品德與社會是為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專門開設的一門課程。在這門課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要學習的知識,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多出一些辨析題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為了讓學生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深思熟慮,以此來確保教學的質量。本文結合以下幾點來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 品德與社會 多元化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097-01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進入自主學習之門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最好老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怎樣發現和發展學生的興趣以及探索問題的精神放在首要位置。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有很多的內容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體現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讓學生在享受快樂的同時還能夠吸收知識。比如,在學習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這節內容時,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演小品的形式進行學習,讓他們在表演中去感受和體驗各民族間的團結。
二 通過游戲活動,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
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活躍的課堂氛圍的建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同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渠道。學生都比較喜歡做游戲,因此,教師可以圍繞要學習的主題為學生設計一些游戲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夠加強對學生智力的開發。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花錢的學問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準備一些道具,在上面標注好價格,然后再交給學生一些道具和金錢,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金錢去買標注好價格的道具,以金錢花銷的合理性作為評判游戲的標準。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加深他們的記憶。
三 引導學生相互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古人有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懂得相互分享知識,激發他們學習品德與社會的興趣,在相互學習中還能夠為學生性格的完整性奠定好必要的基礎。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鴉片的背后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在預習課文之前通過網絡或者詢問其他人等方式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爆發前后的故事以及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等方面的信息,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談談鴉片給近代中國帶來的危害,通過學習,及時地引導學生要樹立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責任感。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提前預備一些與課文有關聯的問題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必要的問答和交流,為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共同努力。
四 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進行角色扮演和價值引導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可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進行角色扮演,主要讓學生去閱讀文本,再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一些實際經驗,再現生活中的某個行為或者片斷,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在具體的情境中還能夠讓學生及時地掌握一些有利的信息,因為情境中則蘊涵著大量豐富的行為思想方面的有利信息,這些信息可以供學生們觀察、體驗和探究,進而再得出自身的價值判斷。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我要向你學習這節內容的時候,在教學“什么是真正的取長補短”這個環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于文本的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經驗,分組進行討論,且設計一些具體的場景,再在組內分工合作,進行角色的扮演,然后在全班中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及時地進行價值引導,比如類似于;學生們,你們當中誰有過這樣的體驗呢?這是真正的取長補短嗎?說說你們的理由。這樣,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傾聽及評價,感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取長補短,就是大家要一起進步、一起提高的過程。
五 開展實踐教學,實現知行結合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標準也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要多創造一些有利的條件激發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驗社會生活,在實踐中逐步提高他們認識社會、參與社會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創造一些有利的條件,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去廣泛地接觸和了解社會。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包括觀察、體驗、調查以及訪問或者游戲等,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我的勞動感受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一方面引導學生學會關心他人,讓他們知道學校內、社會上還有很多的工作崗位,這些崗位上的人們都在辛勤地勞動著,他們每天都在默默地為我們的社會服務。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參與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勞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意識地去體驗不同的工作崗位,去體驗勞動的過程,并且去感受勞動時要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激發學生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去理解和尊重各崗位上的勞動者們。此外,開展具體的勞動實踐活動,還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且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也為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可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全面的發展,讓品德與社會的課堂氛圍也在充滿歡樂中順利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俞海燕.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的環境教育[J].華章,2013(23)
[2]陸亞峰.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3(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