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深入,對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已經不能適用新課改的要求,也不能滿足現在初中生的教育需求了。本文主要是通過對初中語文接受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分別分析,從而提出將兩種學習方式有效整合的理念。
【關鍵詞】接受式 探究式 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113-01
一 初中生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不管是過去的應試教育還是現在的素質教育,初中語文教育對初中生都是至關重要的。初中語文教育一方面可以教授學生粗淺的人文知識以及中國優秀的文化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個人品德與個性。通過語文的學習,學生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更好地與他人溝通。但現在初中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尤其是學習方法方面。
1.過度強調接受式學習方式
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現在的初中教學仍然是以老師教授、學生聽為主導,老師決定著教學的進度與方式。此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充分發揮老師的作用,但是一開始的教學內容就給限定了,沒有充分的施展空間,同時師生之間缺乏足夠的溝通與交流,學生即使有問題也不會提出,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所以,這樣的教學只不過是老師和同學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務而已,學生所能夠掌握的知識實際有限。課程進行時,當老師向同學提問時,同學很少有自己的思維,往往大多數同學都保持沉默,偶爾有那么一兩個學生的回答也離不開既定的教學內容,思維單一,沒有創新。老師若說答案有誤,大多數同學是不會去質疑老師的觀點的,即使他們有時覺得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2.探究式學習方式多有局限
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局限首先表現在方式的開展上,初中語文課程的設置主要是根據教學大綱來安排的,所以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大綱的任務,課堂上運用的教學方式都為接受式,即使有開展探究式學習,時間短,次數少,反倒讓學生無法適從,學習效果不理想。另外,目前初中的探究式學習中探討的問題大多脫離實際,問題往往不是和他們的切實生活相關,而是各種顯得高深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有時連老師自己都不清楚,又怎么能叫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呢?另外,因為課程的限制,老師給予探究式學習的時間都不長,最長的也許也只是給五六分鐘,短的連一分鐘都不到,學生都還沒反應過來,問答環節就結束了。
二 初中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接受式學習
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課堂預先安排的情況,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課堂預先安排的時間不能超過整堂課時間的四分之三,應該在課堂預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討論,不管結果如何,首先要鼓勵他們去思考,敢于發言,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老師應該大方一點,可以嘗試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初中教學因為教學計劃的原因,可能不能給學生太多的時間去進行探究式學習,但總是可以安排出幾節課的,關鍵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測試方面也不應該再完全使用以前的那種卷面測試,完全考查書本知識,教師可以定時不定時地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不是寫作文,可以讓他們對新進發生的重大事件談一談自己的看法等。
2.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的問題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就表現在開展過少,甚至有的教師根本不會去開展探究式學習,只是一味地灌輸,一味地教授書本上的知識,上課,打開課本,下課,走人。要想改善這種現象的發生,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不要認為上課就是灌輸,上課就是教課文,其實許多課本上的內容學生完全可以去自學,沒必要讓老師“手把手”地教。其次,探究式學習其實也應該是一個培養團體意識的過程,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可以適當地把學生分組,可以由老師指定也可以由學生自由安排,老師可以根據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選擇性地選擇團隊成員,然后再看一下學生如果自己組隊的話他們又傾向于如何選擇,或者說他們是更喜歡挑戰性的組合還是保險點的組合。
三 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學始終還是應該以教學大綱為主,首先要完成教學大綱的任務,然后再考慮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問題。所以接受式學習在初中生教育階段還是至關重要的,還是應該占主導地位,不然學生該學的東西沒有學,只是學會所謂的“自由思考”,放任自己不去學習,這樣對學生將來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初中語文教學方式還是應該以接受式教學為主,讓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習系統的、全面的知識體系,同時也要適時地開展探究式學習。隨著新課改要求的進一步的發展,單一的接受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初中語文教學的需要了,初中語文教學探究式學習的開展勢在必行。教師應當逐漸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將接受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相結合并合理地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楊永勛.初中語文接受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有效整合之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4(15)
[2]馬鄭豫.初中語文接受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有效整合之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