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發揮主動性,結合生活實際,選擇最熟悉的內容,按照寫作要求,說真話、實話、心里話,抒發獨特的感受,表現真實的自我,從而打破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現象。但如何教學生寫出富有個性色彩的好作文來?這是擺在廣大小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引導 個性 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118-01
首先,語言的積累是必要的。胸中無墨,何以成書?沒有知識儲備,不可能寫出東西來,更別說寫好的作文了。那么,如何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呢?教材中的課文都是通過精挑細選的佳作,有很多生動傳神的詞句,遇到課文里寫得好的句段,讓學生多讀多揣摩,在課堂上深入討論,讓學生充分吸收。
比如,在教學課文《夕照》時,有這樣一段描寫:“太陽被裹上橘黃色,沒有了刺眼的光芒,穩穩地站在那排楊樹的樹梢上,沒有絲毫衰老的樣子。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躍著紅潤的光,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這里對夕陽的描寫細膩傳神,給人描繪出一幅優美的夕照晚景。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以下問題,作者是怎樣刻畫夕陽的?通過哪些景物描寫展現夕陽的美?你認為哪些詞句寫得好?這樣充分討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就積累了描寫夕陽的好詞句。此外,平時讓學生多讀課外書籍也是補充知識的有效途徑,特別是閱讀優美的散文,更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強語言的表達能力,老師要主動推薦甚至提供好的散文書籍給學生,讓學生汲取更多營養。
其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使學生對事物有個清楚而全面的了解是提高作文的重要途徑。很多老師在教學生寫作文時,往往忽略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如果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人、事、物缺乏仔細觀察和思考,就難以發現精彩的細節,而那些精彩的細節,正是作文中吸引讀者必不可少的東西。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才能發現生活中每一個精彩的細節;仔細觀察之后,認真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才能找到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作文,而這,正是個性特色的展現。學生觀察能力機會很多,如美麗的畫圖、人物、自然風光、建筑物、勞動場面等。通過細致的觀察,學生從中找到素材,就感到有東西可寫了。
就拿寫景來說,要善于啟發學生仔細觀察,可以結合課文《海上日出》中描寫日出的兩段進行教學:“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的。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可以啟迪學生討論:作者是怎樣觀察日出的?是如何描寫日出的,自己是否觀察過日出?如果換作自己的話,又會怎么寫?
比如寫《姑姑結婚了》這篇作文。結婚是一件喜慶的事,要啟發學生仔細觀察家里的布置與平時不一樣的地方,姑姑和平時有何異樣,有哪些客人來了,迎親的隊伍有哪些人,每個環節怎么做的等等。通過仔細觀察,總會有新的發現,就不至于無話可寫了。要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對于生活的觀察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強調觀察中的思考、感受和體驗。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去看、聽、嗅、摸,并有意識地引領孩子體驗當時內心的感受,那么在他們的眼里就會出現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會由平面變為立體,由黑白變為多彩,由靜態變為動態。從根本上說,在觀察客觀事物的同時更強調關注與之相對應的內在心靈感受,要求學生在觀察外物的同時又能體會感受,在挖掘生活的同時又能挖掘自我,這樣才能寫出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的作文。
有了相應的知識儲備,具備相應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學生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接下來便是構思與下筆。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可見構思對于作文的重要性。想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為什么寫(文章主旨);寫哪些,不寫哪些(文章內容);哪些先寫,哪些后寫(敘述順序);怎么寫(語言和表達方法)。想的過程,就是把思想、語言、寫法合在一起思考的過程,熟稱“打腹稿”,想明白了,往往就能一氣呵成地寫下來。訓練小學生“想心思”,可以指導他們擬提綱,用提綱幫助想得更清楚、更全面。
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點感受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而如何組織語言更為關鍵,因為要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事件描寫得引人入勝,最重要的便是解決學生無話可說的問題,采用自己的語言,寫出有個性特色的作文,所以,在習作中,嚴格要求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是寫出有個性特色的作文的核心。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語言,他不會從成人的角度去選擇語言、避諱語言,老師要鼓勵學生堅持寫真話、說實話。而真話實話源于真人真事,無論是命題作文,還是自由習作,都必須寫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有生命。寫作文不能為了寫作而寫作,抒發作者內心的真情實感,才是寫作的根本。在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圍繞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寫。我們在文中看到孩子流露的真情,從而引起感情的共鳴,這就達到寫作的最終目的了。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