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論文探討了小學語文作業,讓學生體驗什么的問題。將作業布置變枯燥為生動、變單一為多樣、變呆板為活潑,讓學生感受到作業的快樂。通過作業活動,使學生從中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實現學生間情感、態度和人格素養的碰撞,實現知識、能力、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小學 語文作業 靈活形式 回歸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124-01
長期以來形式單一、機械重復的作業抹殺了孩子的天性,使他們千篇一律,毫無生機。新課改下的語文作業,應該讓學生體驗到什么?如何布置作業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長期研討的問題。下面淺談幾點供大家探討。
一 靈活形式,讓學生體驗語文是有趣的
新課改呼喚有情趣的語文教學。同樣,語文作業也同樣需要有情趣。充滿挑戰的活動最容易引起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什么游戲讓他們著迷,其主要原因便在于此,如果語文作業布置也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為學生創設活動的平臺,必然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字詞練習可遵循“創設情境,多次復現,及時鞏固”的原則,通過猜字謎、摘蘋果、采樹葉、成語接龍、成語加減法等各種形式的游戲,讓學生在有趣而愉快的心境中,在互動的場景中,高效地識記大量的生字詞語。這種活動的學習形式不但實現了知識的整合,也讓學生越學越聰明,越學越有興趣。
二 跨越時空,讓學生體驗語文是博大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我認為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務,這就是不斷地扶植和鞏固學生想要成為發現者的愿望。”開放性作業,可以給學生一個探索、創新的天地,使他們成為一個發現者,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
1.拓展性的課外閱讀,能為語文教學注入“活水”
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強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注重課內和課外的有機結合。因此,拓展性地布置課外閱讀作業,能夠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2.遷移性的課外練筆能促進想象力的發展
如《凡卡》一文的結尾言猶未盡:凡卡把信塞進郵筒以后,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還做了一個美夢,什么美夢呢?這就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對此,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續寫。這樣遷移性的課外練筆,不但使課文內容具體化,還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三 回歸生活,讓學生體驗語文是有用的
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學習的天地就有多么廣闊。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應當樹立開放的語文教學觀念,充分利用學生課外與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廣泛接觸的機會,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前不久,隨意間翻了女兒的作文本,其中一篇作文《一件難忘的事》吸引了我:……那次,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業:星期天在家里吃飯時,給家人盛飯和夾菜,并把感受寫下來……那天中午,我早早就在廚房里等著。終于媽媽宣布開飯了,我急急忙忙拿起碗給爸媽還有奶奶盛飯,爸爸頓時笑瞇瞇地看著我,奶奶也樂呵呵地摸著我的頭說:“我們倩兒真乖,奶奶可要多吃一碗了!”我聽了特別高興!吃飯時,我給他們夾菜,媽媽也忍不住一邊給我們夾喜歡吃的東西,一邊說:“倩倩越來越懂事了,媽媽高興!”……這一整天,我看著家里人那高興的樣子,心里感到說不出的快樂,原來,把關心送給別人時,自己也會獲得快樂。
是的,這是一道用心靈去體驗的作業,雖然沒有讀讀抄抄記記背背,但是留給學生的是心靈的碰撞與溝通,是思想的感悟和升華。雖然這道作業看似極其平常,但是能把它付之行動,卻需要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突破因循守舊的框架,走出為布置作業而布置作業的局限。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多去做這些“特殊”的作業。比如,讓學生陪長輩鍛煉或談心聊天,給爸媽制作節日(生日)賀卡唱首歌,同家人一起勞動干家務,仔細觀察身邊人的優點……
除此,教師還可以設計這樣的語文課外作業:如收聽收看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記錄自己最關注的新聞;觀看動畫片,學寫短小的童話、科幻故事;觀察大自然中的某種現象,寫觀察日記;閱讀課外讀物,做讀書筆記,辦手抄報;背誦沒有學過的古詩,在班上舉辦詩歌朗誦會;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語、諺語、春聯、民間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頭,糾正街道兩旁出現的錯別字……這樣的課外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又使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總之,作業和課堂教學一樣,也是一種學習活動,理應擔負起發展學生智能的重任。要通過作業活動,使學生從中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實現學生間情感、態度和人格素養的碰撞,實現知識、能力、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為其終身學習和發展沉積良好的底蘊。
參考文獻
[1]王俊玲.設計開放性作業培養創新意識[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S1)
[2]白國雄.語文個性化作業的指導與設計[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17)
[3]許小敏.放寬作業教學視野 拓展語文學習空間[J].校長閱刊,2006(5)
[4]郭品金.“個性化”語文作業之我見[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6(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