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伙伴閱讀”,是一個彼此信賴、彼此暢通交流的朋友的讀書組合;是基于中高年級學生個性心理、閱讀心理的一種閱讀方式。這樣的組合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的讀書空間,營造一種輕松的讀書環境,形成一種愉悅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他們靜心閱讀的習慣。
【關鍵詞】“伙伴閱讀” 實踐 思索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125-01
“伙伴閱讀”的實踐是基于對課外閱讀現狀的認識,為了綜合學生、教師、家長三者的最有利因素,從而能切實展開有效的課外閱讀。筆者對現所帶班級在高年級時進行“伙伴閱讀”的實踐,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伙伴閱讀”的界定
“伙伴”,《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泛指共同參加某種組織或從事某種活動的人,如寫作伙伴。“伙伴”,如果進行感性的解釋,則是指有著相同方向的夢想而走到一起,值得信賴,可以共同成長、共同奮斗的朋友。
“伙伴閱讀”,則是一個值得彼此信賴、彼此暢通交流的朋友的讀書組合。這樣的組合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的讀書空間,營造一種輕松的讀書環境,形成一種愉悅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他們靜心閱讀的習慣。“伙伴閱讀”,可以讓學生交流閱讀的收獲,分享閱讀的快樂,真正做到了以讀會友,以讀修身,可以幫助學生“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
二 “伙伴閱讀”的實施依據
“伙伴閱讀”,符合中高年級學生的個性心理。一方面,他們的個性心理品質開始走上自我完善的道路,情緒穩定性進一步提高,活動中表現出較明顯的自我意識,能較為持久地從事日漸復雜和困難的活動。另一方面,他們的交往范圍擴大,獨立意向和“成人感”開始萌生,他們的同伴交往進入了一個親密共享的新階段。此時,他們已經大大發展了對朋友這一概念的認識,認為朋友之間是可以傾訴秘密、相互幫助、相互分享的,認為友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形成、發展并得到鞏固的,朋友之間應該相互信任和忠誠、做到同甘共苦。這一時期,學生之間的友誼有了一定的穩定性,學生的同伴團體也大大發展,團體成員的團體意識加強了。
三 “伙伴閱讀”的實施細則
第一,前期準備。先由志趣相投的學生自由組合成四至五人的伙伴組合,首先有形式上的保證,要完成以下準備工作:給伙伴閱讀小組取個性化的名字,如書香致遠、讀書屋、書吧等;確定伙伴閱讀小組的領導機構,設立組長負責制;了解伙伴閱讀本的記載格式,應包括日期、書名、題目、讀后感、讀書者姓名、家長簡評和教師簡評。
第二,實施過程。每周輪流記載,每人每周輪流做一次閱讀記載,閱讀記載以讀后感形式進行,由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參與。每周一節閱讀交流課進行優秀書評的交流活動。
第三,評價方式。每篇文章以百分制評價,每周按小組進行評比,前三名為下周增獎勵分,分別是30分、20分和10分,以此類推,每月進行一次“伙伴閱讀”擂臺賽,鼓勵優秀的學生更加努力,后進的學生也能學有所得,從而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
第四,伙伴閱讀內容。四年級必讀書目為《草房子》和青少版的《西游記》,自選至少兩本;五年級必讀書目為《上下五千年》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自選至少三本;六年級必讀書目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少兒版)、《簡·愛》(少兒版)以及曹文軒系列作品,自選至少三本。
四 “伙伴閱讀”,讓課外閱讀擁有深度
伙伴閱讀不僅讓閱讀有了廣度,還增加了閱讀的深度。
邱同學在讀完《五丈原》后,寫下了《感悟生搬硬套》,由魏將司馬懿依葫蘆畫瓢地畫了圖紙仿做了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但由于他的生搬硬套,沒有注意到“木牛”“流馬”的舌頭機關,反而被諸葛亮搶走了大批糧食談起,說到《守株待兔》中的農夫、《刻舟求劍》中的乘客、《東施效顰》中的東施、《邯鄲學步》中的邯鄲,并能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進行說理,談得頭頭是道,在伙伴閱讀交流中學生都能聽懂。
其家長如是評價:“此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生搬硬套,應具體情況具體處理。生活中是如此,學習上更是如此。你在學校里所學的不是生搬硬套的模式,除了基礎知識的積累外,更重要的是一種思考的方法,要注意學習內容的變化,并適應這種變化。一道習題用一種解法,另一道習題可能就不是這樣的解法,如果你不注意,生搬硬套上一題的解法,就會做錯;要想寫出好作文,千萬不能生搬硬套,應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因為只有自己經歷過的才最有感受,才能寫得有趣有感情,正所謂融會貫通,爐火純青。孩子,好好努力吧!”
這樣有深度的閱讀增加了學生思考的深度,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總會不知不覺地運用,閱讀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方式,更提升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伙伴閱讀,是基于中高年級學生個性心理、閱讀心理的一種閱讀方式,這種方式的有效進行充分說明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隨著伙伴閱讀的縱深發展,它的形式和載體都會有新的改變,但不變的是它對于學生的精神引領和成長引領,這一探索在踏踏實實中前行,也一定能收獲更多。
參考文獻
[1]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張洪玲、陳曉波主編.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