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4年中國高考改革方案初定,化學課成為選考科目,這對未來的課程發展必然產生影響,中學化學的課堂要與時俱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培養轉變。
【關鍵詞】中學化學 高考改革 素質教育 授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128-01
2014年4月19日,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在南京舉行的專題報告會上透露,中國未來的高考新方案已經初定:語文,數學,外語仍然是高考基礎科目,其他學科由學生任選其中最好的三門按考試等級計算分數。至此,長期以來千呼萬喚的高考改革方案浮出水面,飽受詬病的應試型教育模式也終于能夠有所松動。
現代中學化學的課堂改革: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高考制度一直保證了高校招生的相對公平。但由于應試型教育引發的一系列諸如學生自理能力較差、創新能力缺乏等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高考改革就是為了盡量弱化應試型教育帶來的弊端,嘗試素質型教育的全面推廣。而這一系列的舉措對于歷史、化學等傳統必考科目必然帶來很大的影響。從高考必修課變成了選修課,學生們從“不愛也得學”變成了“不愛就不學”。結果可能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課堂枯燥,內容難度較大,實用性不強都諸多原因早早地放棄學習某些科目。這樣就使得調整課程設置,加強興趣教育變得迫在眉睫。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一線的化學教師對未來化學課堂的發展提幾點淺見:
一 調整整體的學習目的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學習化學不是為了高考,而是為了認識世界,適應社會。化學知識與寫字,算數一樣是人在社會中生活最基本的技能知識。微粒子構成了物質,而物質構成了世界,我們處于世界之中,不了解化學,就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
二 改變枯燥的教課方式,課堂應盡可能地融入生活
傳統的化學課堂,往往是先學習化學符號與基礎公式,再擴展講解,許多學生在學習符號的環節已經覺得索然無味。現代的化學課堂可以盡可能地嘗試以生活內容作為主線,讓要學習的內容穿插其中。例如,我們每天吸入的氧氣O2,再呼出的二氧化碳CO2,所吃的食物被胃液也就是鹽酸HCl消化;這些食物在體內發生化學變化產生能量,也就是所謂的化學能了。幾堂課之后,學生們每看到一個物品直覺上就會反映出其化學符號,相較于單純地背誦要生動很多。
三 精選實驗題材,鼓勵自主研究
實驗是化學課最重要的內容,但是由于顧及安全因素和成本問題現在的實驗課成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照說明書的模仿過程。應該怎么操作;基于怎樣的原理;得出什么結論,實驗指導上寫得非常清楚,學生只是復制了這個動作。如果想要改變這個現象,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一定要讓學生自己摸索實驗過程,親自驗證實驗結果。比如傳統的氫氧化鈉與酚酞調和實驗會將透明的試劑變成靚麗的紅色,我們不妨繼續啟發學生氫氧化鈉還可以與什么試劑實驗?比如同樣的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混合物加入醛基,親自驗證之后再引導學生從醛基聯想到葡萄糖,最后學生自己會發現原來這個方法一直用于糖尿病檢測。
再如最普通的粗鹽提純實驗,可以啟發學生把提純后的精鹽制成現在市場上非常流行的低鈉鹽,通過調配低鈉鹽,進一步鞏固物質的陰陽離子原理,了解鈉離子與鉀離子的特性。通過實驗學生親自驗證了低鈉鹽到底健康與否。整個實驗過程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教師提問——學生通過實驗解答——再與實驗指導相驗證”。
四 不回避化學帶來的危害
對于化學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問題,不必刻意的回避,恰當的反面教材反而可以給予學生適度的警示,幫助他們更加慎重地對待這個學科。筆者曾在課堂上為學生們講述一個實例:某化工廠儲存著大量的有毒氣體,工人操作失誤使帶著金屬的水流向毒氣儲存罐。第一道屏障是保護灌口的閥門,但由于它年久失修,水進入毒氣當中。第二道屏障是制冷設備,毒氣的沸點近40度,流入的水不能使他沸騰。但是制冷系統因為費用問題幾天前被關閉;毒氣開始發生化學反應。第三道屏障是儲藏罐內保護毒氣不會任意流動的惰性氣體氮,但是儲藏罐頂部出現裂痕,氮氣被壓力擠出罐體。毒氣開始慢慢地泄漏,進入到第四道屏障——排出液洗滌器,這個補救措施本可以確保泄漏的毒氣在這里被中和,但由于容量太小,大多數毒氣繼續前行來到第五道屏障——燃燒塔。可是燃燒塔沒有定時檢修發生了故障,毒氣終于沖出儲藏罐,絕望的工人們使用最后的辦法——將高壓氣水槍噴向毒氣想使之溶解并進入地面。但是備用水槍不符合規格,水柱高度不夠。毒氣最終四散進入空氣中,成千上萬的人因此而喪命。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博帕爾毒氣事件,詳細地解讀這個事件是為了告訴學生,化學元素本身并不可怕,所有的化學危機都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必須按照實驗規定,謹慎操作才能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這次講解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們實驗課上的嬉笑打鬧、亂動儀器等行為明顯減少了,都更加認真仔細地進行實驗。
設計這樣一個豐富完整的課堂必然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備課,依靠個人的能力是很難成功的,最好的辦法是整個教研室共同參與,協作互助,慢慢調整現有的教學大綱與教案安排,為應試型教育向素質型教育的過渡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沈理明、謝芳、朱妍.教授化學·欣賞化學·傳播化學[J].化學教學,2006(8):33~34
[2]徐潔.積極創設學生活動 盡情享受化學樂趣——以活動學習為理論背景談化學實驗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3):12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