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發現自身不足,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理念和水平,形成教學中的創新思維,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具有良好素質素養的合格學生。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133-01
傳統的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低、課堂不活躍,學生也對數學興趣不高,影響日后對數學的學習能力。那么如何改變傳統,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發展,也成了小學數學教育的一大難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廣大教育工作者也通過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逐步改變教學手法,通過教學引導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在教育實踐中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
一 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創新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創新,我們先看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性存在的問題。首先傳統教育上,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對立的,多數學生是怕老師的,從而對學習數學不熱情,老師單一地作為一個教育的傳達者,他們樹立的形象往往都是嚴厲的、權威的,很難和學生平等討論數學知識,僅僅在課堂上的學習,學生的學習得不到擴展,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會下降。課堂學習效率都不高,課堂以外,小學生是很難掌握自己的學習控制力的。其次,學生與老師的互動能力差,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老師僅限于在講臺上講課,完全按照教案教學,對于教學重點的講解也不生動,缺少互動,只是把知識直接灌輸到學生的腦海里,學生只是一個被動者,無法達到對數學知識的深層理解探索,很難激發小學生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創新必須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老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教學互動,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和諧的師生關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師只有把學生的地位放在和自己同等的地位上,在課堂教學中要聽取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在知識本體為基礎的情況下,激發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并耐心認真地給予指導。當然,遇到錯誤的觀點也要用適當的方法指正。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存在的疑惑和問題,應及時地反映給教師,教師通過專業的知識給以解答講解,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只有學生的興趣加強,才會有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同時,在教學課堂上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也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有成績的教學活動在于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才能發揮自身的積極性,才能在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二 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途徑
第一,當今在教育的不斷創新下,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傳統方法進行了改進,通過對教學方法的突破,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多發言,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中出現的問題給以指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解放學生的雙眼,開拓學生大腦的思維,加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直觀的方法無法使其加深印象,適當地通過引導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他們的操作培養他們的學習樂趣,加深對知識的了解,當他們在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實踐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到學習的知識是那么的有用,從而對學習數學的樂趣自然地提高了。
第二,對于學生來說,減負這個詞已經不陌生了,但是現實中真的做到了這一點了嗎?如何減負教師們也在研究探討,減少作業量就可以達到減負了嗎,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學生在寫作業的同時老師也在批作業,大量的時間浪費在不高效率的工作當中,學生完成作業往往是以完成為目的,達不到真正的學習目的,有些小同學甚至用抄襲的方式來完成。因此如何留作業變得至關重要,作業不單單是寫,也可以做,題材要有新意,多留動手和寫作結合的,可以把作業時間放寬,讓他們通過作業學習到知識也學習到生活的方式,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減輕學生課外作業負擔。
第三,聯系生活實際教學的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是十分重要的。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學生在小學階段對知識的學習是具體的、形象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應當結合生活情景,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數學的概念,有實踐的體驗,掌握數學學習方法。但現實中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與生活關聯的知識,這需要通過老師的創造和觀察,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相關知識。就像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老師在教他們加法的時候,常常用水果舉例子,進行互動,引導教學。這也正是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學以致用,從生活出發學習到的知識再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這也是每個教師想要看到的結果。
三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教學中,我們的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地進行反問和思考,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同時也要求教師能夠在我們的教學中充分了解小學生特點,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發現自身不足,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理念和水平,形成教學中的創新思維,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具有良好素質素養的合格學生。
參考文獻
[1]顏祥.加大教改創新力度提升數學教學實效——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創新教學[J].讀與寫(下旬),2012(3):169
[2]黃錦姝.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缺失與重建[J].小學教學參考,2009(21)
[3]郭其龍.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08(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