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高中體育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創新也迫在眉睫。因此,要求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革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以此來促進體育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高中體育 多元化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147-01
一 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教育和引導學生
高中生正處在最活潑好動的青少年時期,他們對學習充滿好奇心,容易接受一些新鮮的事物。因此,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采用一些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來增強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不斷地變換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的時候始終保持著激情,還可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啟發學生們主動地去開動腦筋、發散思維,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 豐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
體育教學以分章節分單位的教學居多,比如,有些章節主要是針對籃球教學的、還有的是足球專題以及游泳教學等,有些則把這些項目分別安排在了不同的時期進行教授,教學時間間隔比較長,這就會導致學生對相關體育知識記憶的效果較低。為了提高體育教學的成效,教師可以針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多元化的設計,比如,可以把籃球的傳球與田徑運動的短跑有效地結合起來練習,這樣既可以加強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記憶,而且還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覺趣味性十足,進而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體育知識的激情。此外,針對教學內容的多元化,體育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傳統的體育項目進行必要的拓展,比如針對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如乒乓球或者健美操、武術等進行適當的安排,這樣可以不斷地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個人喜好,讓他們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發展,既能增加體育課程的教學活力,還能提高學生學習體育課的積極性。
三 倡導學生建立良好的體育學習觀念
在傳統的體育課程上,很多學生容易產生厭倦的學習心緒。因此,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中如何才能讓學生擺脫這種厭倦的心理,讓他們在學習中樹立良好的體育學習觀念呢?這就需要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體育競技精神,將一些正確的體育教學策略與學習觀念融入到每節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當中,師生之間共同學習,一起去體會學習體育知識的真正意義。在實施多元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更加豐富的生活理念和人生價值滲透在體育的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對體育理念形成一種正確的認識。
四 主題式教學,團隊式協作,充分發揮學生們的自主性
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主要具備主動、探究和合作這三大特征,這也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所在,因此,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精心地設計好要教學的主題,并且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要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學生們在參與活動的時候要在哪幾個點上加以注意,要發揮團隊的意識,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去主動地探究和親自去嘗試。此外,在年度的體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在某一時段將學生分成固定的小組,讓各種性格迥異的學生組成小組進行探討,在討論中處理問題且解決問題,通過交流不斷地吸取其他學生的優良品質,不斷地完善自己,加強團隊間的合作,讓學生們通過鍛煉建立更深厚的同學之情。
五 不斷地豐富體育課的教學內容
現階段的高中學生學習任務都比較的繁重,大多數學校對體育課程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有的為了高考甚至直接犧牲體育教學。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高中階段的體育課程既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還要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豐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全面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目前,很多高中學校的體育教學方法都比較單一,有些連基礎設施都不夠齊全,這也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練習傳統體育項目的同時,還要及時地豐富體育的教學內容,比如籃球、足球、乒乓球以及羽毛球等體育項目,這些項目都是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項目。因此,為了促使學生們的體育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就需要完善學校的基礎體育教學設施,比如足球場、籃球場或者乒乓球館等,還要引進一些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體育項目的時候,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和喜好進行選擇,這也是全面提高體育教學效率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一定要引起學校和教師們的足夠注意。
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需要從實際出發,可以根據高中生的身心特點以及教學的內容和任務等方面進行選擇。多元化的教學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經過教學實踐,不斷地進行總結和歸納,摸索出一條適合學生學習的道路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這種多元化的體育教學為開發學生們的智力提供堅實的保障,逐漸將體育課程所獨有的價值真正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師曉飛.淺談如何實施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高效教學[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2)
[2]于志浩.淺析高中體育教學的多元化教學模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1):242
[3]賈保方.學生學習評價主體多元化初探[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