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標改革提出的學生應當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嶄新理念,整個社會的教育模式對美術教育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本文基于此,論述了素質教育觀下高中教育中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美術教育 素質教育 作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151-01
現階段,美術教學模式已經漸漸趨向于多元化,相關的理論知識與教學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升。但現階段,部分學校的美術教研人員尚難以認識到素質教育觀下美術教學的重要意義。因此,學校美術教學應當從美術教學內容、美術教學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同步的改革,以達到適應新課標下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應當在適應基礎教育發展要求的基礎上,以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技術人才為目標,進一步結合素質教育有針對性地對美術教學進行改革。同樣,美術教育作為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也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大對其的重視程度,從而讓美術教育能夠在素質教育觀下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一 美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需要進一步明確
素質教育涵蓋了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多年來,美術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的綜合目標并沒有得以很好的完成。但在新時期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學文化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隨之而來的,便是美術教學知識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然而,美術不同于傳統的教學科目,學生學習美術的時間相對于其他科目是非常少的。面對這樣的情況,美術教師就必須把握住美術教育的特點以及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從而能夠在較短的課程時間里給予學生更多的美術知識,達到更出色的教學效果。在新課程標準中,美術的定義是較為廣闊的,其不僅包括純實體的繪畫、建筑、工藝設計,也涵蓋了非實體類型的文化現象或是事件,如利用視覺手段來傳遞信息的影視動畫、行為藝術等。在高中美術課本中,美術概念被劃分了九個模塊,不同模塊的內容往往集時代性與基礎性于一體,以確保能夠充分展現美術的魅力。基于此,筆者認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是以加強對學生心理以及生理素質的培養為目標的教育模式。而高中美術教育的特點在于幫助學生樹立起終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思想價值觀,其與素質教育的共同之處在于對學生性格、氣質、能力的塑造。因此,美術教師需要進一步明確美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加快研究探索教學改革的進程來進一步適應素質教育觀下的美術教學,運用唯心主義和綜合性的分析研究美術教學模式的最優化組合,進而明確素質教育觀下美術教學的基本方針。
二 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美術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國際競爭的激烈程度也日益上升。我國為了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的需要,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目標,而完成這樣的目標,就需要我國的教育提供大量創新人才進行支持,這就對學校的創新人才培養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同樣,創新能力作為社會前進的動力和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石,在素質教育觀下也彰顯出重要意義。而美術教育作為具有高度藝術感染力的學科,在有利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還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例如在工藝課和創造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基本圖形,再讓學生根據圖形進行聯想,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此外,通過美術教育中審美能力的提高,學生往往能夠在感悟藝術作品的內涵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2.美術教育符合學生自我發展的迫切需求
高中生處于文化視野和邏輯思維進一步拓展的關鍵時期,有著精力充沛、滿懷理想等一系列優點,自身更是具有渴望獲得審美教育的迫切性。在這樣的時期下,對其展開相關的美術教育是極其必要的,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而且能夠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幫助其樹立起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的辨別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借助《開國大典》這一作品,講述新中國成立的相關歷史,幫助學生建立起為祖國繁榮富強而不斷奮斗的優秀價值觀。又或是在進行《替花仕女圖》的講解時,通過引導學生對畫中婦女服裝、體型、發型進行欣賞,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唐代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得出唐代社會以胖為美的審美情趣,并體會到畫中所蘊含的宮廷婦女雖然衣食無憂、生活富足,但卻百無聊賴,內心空虛的深刻內涵。通過對優秀的美術作品加以鑒賞,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時期的歷史發展,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樹立起優秀的價值觀與藝術觀。因此,素質教育中有效開展美術教育是符合學生自我發展的迫切需求的。
三 結束語
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推進可以說為學校的美術教育開啟了廣闊的前景,考慮到美術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素質教育勢必會與美術教育在未來得到共同的發展。而隨著美術教育的作用和相關教學理念漸漸被社會所認可,相信未來的美術教育必會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彰顯出更出色的價值。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