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品質是“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本文以大班幼兒飼養蝸牛為例,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聚焦“觀察”“探索”“討論”“合作”,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
【關鍵詞】幼兒 聚焦 飼養活動 學習品質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161-0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品質是“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能為他們順利進入小學做好準備。
良好的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是培養幼兒具有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飼養活動中我們帶領幼兒親近自然、體驗自然、共享自然,本文以大班幼兒飼養蝸牛為例,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聚焦“觀察”“探索”“討論”“合作”,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
一 聚焦觀察,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能力
卡爾威特曾經這樣說:“在教育上與其填鴨式地給孩子灌輸知識,莫如開闊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讓孩子作為觀察的小主人,興趣是孩子觀察的起點,只有抓住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他們才能樂意參與觀察。在觀察蝸牛的過程中我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讓孩子自己去認識蝸牛,觀察蝸牛,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加深對蝸牛的了解。
案例:對比觀察蝸牛和螺螄
有幼兒說蝸牛的殼好像螺螄哦,于是我給幼兒帶來了一些螺螄,引導幼兒自主觀察蝸牛與螺螄。吳徐奧說:“螺螄和蝸牛的殼上都有圈圈,卷卷的,螺螄的卷卷有點長,蝸牛的扁一點。蝸??s進去就更像螺螄了。”凌嵐說出了它們的不同點:螺螄的殼有點尖,蝸牛的殼不尖一點。孩子們在觀察中學會了比較,在比較中得出了結論,找到了一些螺螄與蝸牛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 聚焦探索,培養幼兒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痹谟^察蝸牛的活動中,幼兒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幼兒飼養活動完全是幼兒主動的學習活動,
案例:蝸牛喜歡吃什么?
在探索蝸牛喜歡吃什么的過程中,我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帶領孩子們來到生態園中采摘蝸牛可能喜歡吃的葉子,接著我讓幼兒給蝸牛進行喂食,觀察蝸牛到底喜歡吃什么。通過多次的觀察孩子們發現了蝸牛的一些喜好,在所提供的葉子中蝸牛最喜歡吃的是絲瓜葉子。
三 聚焦討論,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綱要》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痹谖伵5挠^察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鼓勵幼兒互相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案例:討論蝸?!芭馈?/p>
幼兒在觀察蝸牛的過程中發現蝸牛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爬,“老師,為什么蝸牛會往上爬呀?”芳芳提出了疑惑,“因為蝸牛它有黏黏的東西,就像蜘蛛一樣。”程程回答道,“蝸牛想回家,所以往上爬。”“蝸牛的家在殼里?!薄拔伵E肋^的地方留下了水?!闭f著用手指碰了碰爬過的地方,“有點黏黏的、濕濕的”。孩子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對蝸牛的黏液有了一個了解,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表達能力。
四 聚焦合作,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能力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之一是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會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質?!贝蟀嘤變阂丫哂幸欢ǖ暮献髂芰Γ陲曫B蝸牛的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在觀察、探索的過程中體驗與同伴合作交往的愉快經驗,讓幼兒充分感受與同伴交往帶來的樂趣和滿足。
案例:合作清理蝸牛的家
早上孩子們來上學,發現蝸牛家里面的菜葉一部分被吃掉了,剩下的都開始腐爛了,還有好多蝸牛的便便,不時地發出陣陣臭味?!耙獡Q換了,蝸牛再吃下去就有毒了,弄弄干凈,再放些新鮮的菜葉進去。”吳樂施說著。吳徐奧說,“我們可以先把蝸牛倒出來,然后再弄些水將蝸牛的家洗干凈?!薄昂冒?,那也算我一個吧”,于是兩人開始清理蝸牛的家。
總之,幼兒在飼養活動中,時時刻刻面臨著教育契機,教師要做有心人,引導幼兒聚焦“觀察”“探索”“討論”“合作”,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夏文娟.數學教學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9(Z1)
〔責任編輯:林勁〕